“biangbiang面”之"biang"音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03 23:0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biangbiang“biang”音再思考

熊建军

【摘 要】“biangbiang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的风味面食。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热的兴起,“biang”的读音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和论争。在对各方家观点进行梳理和研读后,笔者支持“biangbiang饼饼面儿化音变的说法。

【期刊名称】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期】2012(027)001

【总页数】3

【关键词】biangbiang面;饼饼面;“biang”

“biangbiang特指由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经手工擀制而成的长、宽、厚的面条,它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并因其长、宽、厚的特征而有面条像裤带美誉,且被誉为陕西八大怪(或十大怪)之一。而今,随着民俗文化热的兴起,“biangbi⁃ang“biang”的读音问题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论争。

先是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郭芹纳教授在《陕西方言漫谈》[1]146-147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中提及了“bi⁃angbiang叫法的渊源问题。接着,陕西师范大学张志春教授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考古与方言学研究重构历史记忆的面食意象》[2]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中引用和引申了郭先生的说法。随后,梁澄清先生撰文《再说”biangbiang[3](以下简称梁文)批驳了张志春教授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后,孙立新先生撰写《biáng字的文化解读》[4]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呼应梁澄清先生的关于“bi⁃ ang”音的观点。最后,傅功振先生撰文《秦音·秦字·秦人——也谈biángbiɑng面》[5](以下简称傅文),对“bi⁃ang”音的由来提出了又一新观点。

郭芹纳先生在其文章中提出陕西的“biangbiang也就是饼饼面的观点。并指出,关于饼饼面的说法,陕西戏剧家范紫东先生在其《关西方言钩沉》一书中早已指出说:宽薄之面片谓之饼饼面。饼,音比郎切。只是范先生说得比较简单,有结论而无论证。因此,郭先生撰文对范的说法作具体阐释和补述。郭先生在其文章中引经据典,列举大量文献实例,指出古人把面条叫做汤饼,这就充分证明了汤面条的名称来源于字的可能性。接着,郭先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即现在的客家、江西以及闽东等地的方言,仍把读作“biang”。须知,现在的客家、江西以及闽东等地的居民,多是由陕西关中一带人迁徙而来的。接着,郭先生进一步阐释,为何不叫饼饼面,而叫“biangbiang?这是因为陕西人说话喜欢运用重叠式的表述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c46a1a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8.html

《“biangbiang面”之"biang"音再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