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8-07-28 19:43: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1、课标依据: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

2、教材依据《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本课的历史背景他们还是不是熟悉,这就要求课前预习,另外做到能熟练的通读全文,总结课文内容。

初步提炼的备课方法及流程: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材简析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本课的历史背景他们还是不是熟悉,这就要求课前预习,另外做到能熟练的通读全文,总结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说说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热爱祖国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背景:(课件出示)

苏联卫国战争:1941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

 2、质疑: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与教师比赛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3、全班交流: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探究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

⑴ 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 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 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 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设计意图:研究性阅读提倡抓住课文的主旨,针对教学目标做小课题研读。这里就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夜莺的歌声”来帮助学生以简驭繁、高屋建瓯地把握文章主旨。随着阅读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应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归纳,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④ 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 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 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 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 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 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用——划出自己捕捉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相关句子。

2、反馈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1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3、思考讨论:小夜莺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夜莺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五、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巧周旋

           机智 传情报

夜莺的歌声(宛转) 

           勇敢 灭敌人

              站岗哨

七、课后反思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的与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文章篇幅长,故事性强,语言含义深刻,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把第一课时目标定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文章第一部分对话多,学生难以读好,有没有办法较快地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呢?课上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范读?教师一会是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会是阴险狡猾的德国军官,没想到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到“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周旋中去。而且学生能很快地说出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接着来个趁热打铁,让学生读读自己最拿手的部分,跟老师比一比。学生读起来很有信心;因为是比赛,学生兴趣很浓。范读以及学生有选择的朗读有效地解决了长篇文章的初读检查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d4756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33.html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