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8-01 22:3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找骆驼》课堂实录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拿出两块压得平整的橡皮泥放在展示台上,然后让一个学生到台前,先让她在左边这块橡皮泥上轻轻地按了一个手印,然后再在右边的橡皮泥上用力地按一个手印,让他同学们观察两块橡皮上手印的不同。学生马上就看出一块橡皮泥上的手印浅,另一块手印深。然后老师问“为什么两个手印会深浅不一呢?”学生的意见很一致,都说这因为用力不一样,按得轻,手印就浅,按得重,手印就深。我总结说“是的,同学们分析得很对,手印的深浅是和用力的水准相对应的,用力按,手印就深,轻轻按,手印就浅。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分析得也很对,相信今天的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学得非常好!”

一、图片导入,理解骆驼,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我打开课件,出示一组沙漠中骆驼的图片,问学生“孩子们,理解它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理解,骆驼。”我接着说“对,这是骆驼。咱们看图片上,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有驼峰,能储存食物,能坚持三四十天都不吃东西,它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能很快拔出……骆驼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沙漠里生活,它能协助人们带路、报警、托东西,所以骆驼就成了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一个商人,就常用骆驼来帮他运送货物,不过有一天,他不小心把骆驼给弄丢了,怎么办呢?”我故意顿了一下,期待地看着大家,不知是谁轻轻地说“找骆驼。”我紧接着说“对,赶紧找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找骆驼》。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写完后,学生齐读一遍。教师强调“骆驼”的“驼”本来是第四声,但是在这里应该是轻声,然后示范,让学生再读一遍。

二、初读感知  检查预习 

我指名两竖列的同学论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有两个学生出现掉字的现象,一个学生把“藏”读成翘舌音,教师即时予以纠正。还有一个学生把“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读成“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多了一个字。其他没有读错的现象。接着我出示这个课的生字词“骆驼、跛脚、驮蜜、忿忿、啃过、究竟”指名另外两横排的同学开火车读。学生们都能够读得准确。读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正好有个同学提问“跛脚”是什么意思。我正要解释,有个男生举手说“我知道。”我就让这名男生先解释。他说“跛脚就是脚瘸了。”我笑着说“是这个意思,谁能到台上表演一下跛脚走路的样子。”学生嘻嘻笑,有几个男生想上台但又缩回去了。我鼓励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上台走一走,他笑着在讲台上一瘸一拐地走了一趟,下面的同学大笑。我问“为什么跛脚的人走路是这样啊?”同学七嘴八舌地说,意见不一,我说“因为那只跛脚走路用不上力,那只健康的脚就要承受身体的绝大部分重量,所以走路就成这个样子,一边轻一边重。”

检查完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着,我出示多媒体出示提示句,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们看着提示语“《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事。”来回答。学生思考后,我指名举手的几个学生先说,他们都能把大意说出来。有的说《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丢了   )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导    ),(最后找回   )骆驼的事。有的说《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丢了)一只骆驼,向老人( 询问),经老人( 指点),(找到)骆驼的事。只要意思对,我都予以鼓励。

我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度边圈出走失骆驼的特点,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同学们都低头阅读思考,圈圈画画,有的还读出了声音,很小。很快的,就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举手的人多起来,我开始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是直接把关键词读出来,有的干脆就把原句读出来,都能找到,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驼蜜 右边驼米

缺一颗牙齿

因为这个部分人物对话课本中没有提示语,我想让学生弄清楚老人和商人的话之后,再让全体同学分角色来朗读人物对话,以教室中心线为准,坐在左侧的同学读商人的话,右侧的同学读老人的话。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8自然段。我就让同学们读得比较有感情,疑问的语气和商人肯定的语气都能把握得比较好。

过渡语我问孩子们,老人知道的这样清楚,他肯定知道骆驼在哪,是吗?学生齐答“不是!”我故作惊讶“不可能!一定知道。”学生大生说“不知道。”我说“知道得这样详细却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一定是想把人家的骆驼藏起来了想占为己有。如果你是商人,你生气吗?”学生说“生气!”我赶紧说所以,商人这个次不再客气地跟老人说话,而是---”学生接着说“忿忿地说。”教师“忿忿是什么意思啊?”一个女生说“就是很生气。”然后我接着说“那好,我们一起忿忿地来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第9自然段,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二)讨论交流问题二

   骆驼是商人的,老人并没有看到过那只骆驼,不过为什么老人却对那只骆驼的特征知道得这样清楚?

 师刚才大家都很肯定地说,老人从没有看见过商人的骆驼,不过他为什么对骆驼的特征知道的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是第10自然段。教师起头,全体同学齐读这个自然段。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左脚跛”问“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生“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这个句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知道老人看到的是什么,推断出的是什么?”

老人看到的是脚印一个深一个浅,推断出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为什么老人仅凭脚印的深浅就能判断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课前的那个按手印游戏来思考。

学生思考片刻,生1左边的脚印浅,就说明左边用力小,右边深,就说明右边用力大。

生2因为左边用力大,脚印就深,右边用力小,脚印就浅。

为什么左脚和右脚用力不一样呢?

生3可能左脚有点跛吧。

生4可能那天骆驼的左脚受伤了,脚疼,用不了力。

生5也可能是骆驼右边驮的东西很重,左边驮的轻,所以脚印就左边深,右边浅。

同学们真是肯动脑子的好孩子。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所以老人也不能很肯定,所以他是怎样问商人的?(教师示意学生回到前文,让学生再一次读老人的那句话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读完后师再问“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老人也不能肯定骆驼的脚一定是跛的,他是在猜的。

是的,他的猜测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就说明他的猜测是准确的。我们再回到这句话,看看老人是怎样实行推测的。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说“老人看到左边的脚印浅,就知道左脚用力()”学生说“用力小。”有的说用力轻,师继续说“然后推测出----”生“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师“然后他的推测就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对吗?”学生说“是。”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侧边板书

左边脚印浅→左脚用力轻→左脚跛

2.师那么,老人又是如何判断出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

学生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仅凭路边的蜜和米就能断定骆驼驮着这些东西吗?

  生不语。教师继续引导“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骆驼的主人是谁?骆驼在沙漠中常被用来干什么?”

学生好像马上醒悟过来,哦,哦的恍然大悟的样子,纷纷举手。他们的回答意思基本相一致,骆驼的主人是商人,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常协助人们运送东西,这个次,一定是协助商人运送货物的。商人的货物可能就是蜜和米。

同学们也是这样推测的,真巧,老人也是这样推测的,那么,咱们的推测对吗?

对。因为前面老人问‘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的时候,商人说‘对’。

3.师那么,老人又是如何推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我让同学们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片完整的树叶,然后教师描述“现在这片叶子被骆驼啃了一口,这只骆驼的牙齿呢缺了一颗,请同学们在这片叶子上勾画出骆驼啃过后的牙齿印。”学生低头勾画,我在教室巡视。这时,看到有几个学生画得惟妙惟肖,就让他们到台前,把自己的画放在展示台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教师指着画中树叶被啃过的一边问“为什么这里会多一块呢?”学生说,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这个小块树叶没有啃下来,所以啃过的一边会留下一小块。展示过几张画之后,我追问“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所以叶子就啃得不整齐,把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学生“叶子被啃得不整齐,是因为骆驼缺了一颗牙。”师接着说所以,老人就根据啃过的树叶来断定---”学生“骆驼缺了一颗牙齿。”至此,学生已经明白了老人的推理。

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的表格,让学生边回忆边填空(口述),。

老人观察到的

老人推测出的

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左脚有点跛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

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

缺了一颗牙齿

我用鼠标指示学生说,我点击鼠标,填写完整这张表格。叫起来的每个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老人看到的和推测的内容。

教师话锋一转,说“孩子们,老师想考考大家,把这老人看到的和推测出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下来,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吧。”我点击鼠标,多媒体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                                    ),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

所以知道(                                  

 

学生们看着屏幕,开始自己尝试着说句子。片刻,我指名几个举手的学生,他们借助板书上的关键词能把句子说完整。

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是蜜和米);

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4.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同学们,商人熟知自己的骆驼,却是老人发现了骆驼的踪迹。在老人的指点下,他找到了自己的骆驼。如果,是老人丢失了骆驼,你认为他会怎样找呢?

老人不用去问别人,就会自己顺着骆驼的脚印找到骆驼的。

为什么?

生1因为老人很善于观察,他会根据路上的脚印找到骆驼,因为他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很特别。

生2他会一边观察一边找,观察路边的树叶也能够找到。

生3他会顺着地上的米粒去找,也能找到。

生4因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所以他一定会找到的。

生5他一定会仔细观察,然后判断骆驼逃跑的方向,最后找到骆驼的。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是啊,这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老人。其实,在我们学过看课文中,还有一位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是谁呢?”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就有些想起列宁来,我引着学生回忆了一遍《蜜蜂引路》的故事,再一次感受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接着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拥有老人和列宁一样的优秀品质,你认为自己会在哪方面有所提升呢?

生思考。没有人举手,但是教室里静悄悄的,他们都在思考。我继续启发“比如写作文、练书法……”这时,有一个女生举手。她说“我在舞蹈班学跳舞,每次我都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然后认真想想我该怎样做才能和老师的动作一样。这样我就能很快学会跳舞。”又叫了一个孩子,他说“有一次老师让写一个小动物,我不会写,妈妈就叫我仔细观察奶奶家的小猫,我就仔细观察,然后就会写了。”第三个学生讲的是自己画画的时候,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画好了一幅画。我都给予热情的鼓励。

五、借助提示 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复述提示,让学生试着改写课文,复述故事文。

 

从前,有一位老人在路上走着。他忽然发现前面有两行骆驼的脚印,这些脚印 ,于是他断定 ;他还发现路                     ,于是他又断定 ;他还注意到路旁的树叶上有¬¬¬          ,于是他还断定          

老人正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和他打招呼                 ”他回头一看,原来是     。那人自我介绍说他是一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所以这样问了。

老人就给商人讲述了自己看到的和推断到的,指点商人            ,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         

我想让学生自己练习说一遍,然后指名一个学生看着提示复述。最后我让同桌两个互相试着不看提示来复述,我在教室巡视,随即听取了两个学生的复述经过,也能够复述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883dc8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html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