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13 11:07: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

16、范仲淹的故事

计划课时

两课时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课文在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选编课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

学具

准备

(师)演示文稿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教

法设

计、

学法

指导

本文应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体会一些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1.确立了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来品悟人物精神品质。

2.从描写人物典型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分段。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整合课内外资源,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的伟大。

.全文教学围绕“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

来进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诵读古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诗情导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生读课题。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范仲淹的照片和资料。

A.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从这句千古名句中,你感受到范仲淹的什么精神?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的什么事情?

小组开火车后齐读)

读准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指名汇报。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之后说说课文写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5、汇报交流:

学生练习分段,

并概括段意。

课前诵读古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杰出的文学才华,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初读课文来了解课文的大意,为

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掌握字词,为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做准备。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描写人物典型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分段。引导学法,降低难度。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评价,可加深记忆。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齐读或自由读教师提供的范仲淹的三首诗词,分别是《江上渔者》。教师背诵《岳阳楼记》片段(教师先不点明作者是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杰出的文学才华,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诗情导入,了解人物

1出示出自《岳阳楼记》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贴板书)

A.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点明课前赏析的古诗词的作者均是范仲淹)

B.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板书:范仲淹)

  C、从这句千古名句中,你感受到范仲淹的什么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胸怀)

2、范仲淹为了实现心中这一抱负,在少年时代就刻苦读书。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范仲淹的故事》(板书:的故事),一起去感受范仲淹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小声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会读的生字可借助拼音或问老师、同学。

2、思考: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的什么事情?

(二)检查反馈: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小组开火车后齐读)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贫寒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佳肴

2、(出示课件:读准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3、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进行评价。

过渡:范仲淹为了实现心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胸怀,在少年时代就刻苦读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之后说说课文写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5.师小结: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6. 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刻苦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书写生字和词语。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讨论、辩论加深理解

一、

复习

引入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互改)

(二)学生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写完后同桌互改

学生分段,并概括段意。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二)半扶半放引领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三)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

(四)放手自学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

三、体会写法: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这一段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指导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来概括并板书:只身求学)

3)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生:从累了……饿了……”

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A、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

B、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生: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半扶半放半引领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学生轻声读课文。问: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指导学生概括并板书:划粥割齑)

让学生用直线从文中划出 “划粥割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谈谈个人感受。

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三)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

这是第四自然段讲述的内容。在这一段里,有令你们感动的语句吗?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范仲淹说的话,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四)放手自学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

1)师: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变天府,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却怎么做?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引导小结板书:闭门不出)

2)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

教师扮演同窗对一个学生叫道: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扮演范仲淹回答。)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3、课文读到这儿,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

(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三、体会写法:

1、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让我们再一次聚集于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法除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发现了什么?

2、师生交流,概括:(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1、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有关语句,思考回答。

2、 画出有关语句。

  指名说理解。

 指名回答

 自读,指名读,齐读。

 

 

自读介绍。

 

 

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感情朗读,从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学生轻声读课文

让学生用直线从文中划出 “划粥割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谈谈个人感受。

学生交流

 

 练习朗读。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问题。

指名谈体会。

 学生感情朗读范仲淹说的话,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总结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细细地读一读,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的一些特点。

指名说

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

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

在读中体会范仲淹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整合课内外资源,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的伟大。

结合课后思考题解决文章重点。

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形

成一定的语言能力。

在说话训练中,升华文章主题,

让学生对主人翁生发由衷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通过“引领

半扶半放半引领――四人小组共同学习――放手自学的模式,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发展。

  三、

课堂

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布置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小练笔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搜集范仲淹的资料,做读书笔记。

3、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先天下之忧而忧

拒绝佳肴 后天下之乐而乐

    闭门不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这个句子中对“笑”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9cb58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d0.html

《范仲淹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