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05:5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建筑艺术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建筑转人近代时期, 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而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如竣工

—— 之中国近现代建筑

1919年的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这幢由美国建筑师史摩尔设计的教学楼,大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

传承与交融

化,整理了一些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实践活动资料,通过建筑艺术的表现来剖析近现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致,并且以此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西方建筑风格的交融。文章共分五个时段,配合照片以及手绘图。

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沙逊大厦

上海汇丰银行

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

二、现代主义风格的派生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的两点史实。其一,现代建筑式样的出现,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 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 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 9 5, 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 从其形式来说,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 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 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 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 但与周围沉

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于1921—1923。大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层,外立面模仿砖石结构,处理威严的新古典主义形式。全楼分五段,中部有贯穿3层楼高的仿罗马科林斯式双柱。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等;中国古典传统复兴的代表作如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1931—1933)等, 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筑;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如马勒住宅(1936)等;二三十年代流行全世界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对上海的影响使上海成为国际上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心之一, 其代表作有沙逊大厦等;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则有国际饭店(1931—1934)等。

一、清末民国的建筑

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

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 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 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

【篇二: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真正的建筑文化

——读《中国建筑史》有感

知道梁思成,是因为他跟林徽因令人动容的爱情;可真正认识梁思成,是因为《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且不说他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有多高,只为了他不畏艰难困苦,在抗战期间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而奔波操劳的精神,他就称得上是一位建筑大家。

梁思成早年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接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他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

我们常挂在嘴边说这个社会是一个人心都浮躁起来的社会,每个人都加紧着脚步往前赶而忽略了周遭的风景。每天面对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麻木或许已成必然。梁思成用清丽的文艺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将每个时代的建筑与政治经济上的变迁分析得十分清楚,引人入胜,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建筑自身的魅力。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木构架建筑是我国使用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这种建筑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电视里也时有出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深宅大院的场景,给人古典庄严的感觉。只是可惜现在木材越来越少,而且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很多建筑都没有能保留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建筑也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在不断向前发展着。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慢慢地掌握了营建房屋的技术;奴隶社会时期,因为有大量劳动力和青铜工具的使用,很多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得以建成;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走向和谐统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恢弘大气而感慨。

这本书虽然关于建筑的术语颇多,但胜在图文并茂,我领略到了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巍峨;感受到了汉宫殿繁复之部署,嵯峨之外观的规模庞大;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佛塔上纹饰雕刻的生动、迥异;感叹于唐代佛塔的样式独特,取材不一??也为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旧建筑之势力日弱而唏嘘不已,想想以前总是为国外建筑的优雅从容而赞叹不已,何尝不是忽略了眼前的风景?中国的建筑文化真的应该好好发扬,它的美是需要慢慢挖掘,慢慢品味出来的。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者,梁思成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趁着我们年轻,思想还跟得上步伐,更应该好好领略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

土建学院11建一

11040426杨帆 联系方式:150******** 电子邮箱:1093626226@qq.com

【篇三:建筑史读书笔记】

建筑史读书笔记(一)

学习 18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西方建筑发展的收获与感悟

王云鹏

2010.03.17

前言:谈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我们会联想起这些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阿尔托、赖特等等。这些大师的崛起,对世界建筑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推动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引领着现代建筑思想走向成熟。但是往往被我们忽视的是,在此之前,现代建筑思想早已探索与酝酿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这一个多世纪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瞬息万变、狂飙式发展的时代,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下文则是对这段历史时期建筑运动学习的收获与感悟,为了把现代建筑运动高潮阶段来临之前的这一百多年整理清楚,我选择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理,在有的学术书籍上也称这段历史为代建筑前期史

目录

.世界历史的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

.建筑历史的发展

此部分以矛盾为线索,分为三部分:

1.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

此部分包括:古典复兴运动,浪漫主义运动,折衷主义运动。

2. 工业与手工业之间的矛盾

此部分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

3. 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此部分包括: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对于每一部分的建筑运动又分为以下五个要素:概述、起因、特点、贡献和备注。

此部分包括: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区分四个概念

此部分包括:运动,派别,团体,人物。

.分享三点感悟

. 世界历史的发展

广义来说,建筑运动是世界运动的组成,建筑发展是整个时代进步的体现。我首先整理了在现代建筑孕育的一百多年,对建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世界大事。建筑作为时代的文化产物,永远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对整个时代的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我们才能明白建筑发展的动机与取向。 建议读者把第一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第三节建筑运动的发展进行横向联系,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标注在括号里的时间进行时代定位。

17 世纪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 1871 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18 世纪

1750 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直到 1830 年,它才真正蓬勃地展开。西方国家用了一百来年的时间,完成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的全面改革,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19 世纪

1871 年普法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普法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阶段,一直延续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20 世纪

20 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进入资本主义成熟发展时期。

1914 年至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是欧洲相对和平的时期,也是社会开始重建的阶段。

.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

新技术与新材料,即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建筑产生的物质条件,

为各种建筑试验提供了可能,而且进步的科学技术也产生了新的生

活模式与新的建筑需求。所以,在进入建筑运动的版块之前,我先

把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一个全面的叙述。

1. 初期钢铁材料

以金属作为建筑材料,远在古代的建筑中就已经有了应用,至于

量的应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近代。随着铸铁业的兴起,最早钢铁材料主 要应用在桥梁建设上。真正以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最初应用于屋顶上。后来,钢铁构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上逐步得到推广。

2. 钢铁和玻璃的配合

为了采光需要,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的配合应用在 19 世纪建筑中获得了新的成就。1833 年又出现了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这种构造方式对后来的建筑有很大的启示。

3. 标准模数构件与预制装备技术

1851 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右图),设计人帕克斯顿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采用了预制装配的办法,完成了长 555 米、宽 124.4 米、高三层楼的圆拱形花房。开创了采用标准模数构件、预制装配技术以及使用钢铁和玻璃这两种新材料进行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4. 向框架结构过渡

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1885 年,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但它的外形还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5. 升降机与电梯

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交通是建筑内部交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促使了升降机和电梯的发明。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由来自美国纽约的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它曾在 1853 年世界博览会上展出。19 世纪末,世界著名的奥迪斯电梯公司,也是在当时高层建筑兴建最突出的芝加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后来有一个建筑评论家这样说:没有奥蒂斯电梯,就不会有芝加哥学派。由此可见升降机与电梯对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6.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混凝土在西方古代曾经被使用过,当时主要是罗马人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混合石灰与砂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曾经在古代的一些建筑中使用。但是,由于中世纪时期对于古典文明的破坏,这种材料和制造方法也就失传了。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开始为新的建筑类型探索新的建筑材料。1850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的大型建筑是由拉布鲁斯特设计的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的拱顶。真正大规模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高层建筑,使之不但是结构与材料的方法,而且成为建筑艺术的表现的主要人物是美国芝加哥以沙利文为首的一批建筑家。

. 建筑历史的发展

第三节是本篇文章的主体内容,在前两节的铺垫下开始对现代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运动进行介绍,根据我自己的体会,认为以矛盾线索分类依次讲述各个建筑运动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结构。

1.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

综述: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末欧美国家在建筑创作中出现了复古思潮。

资产主义革命后,新生的资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工业革命尚为全面展开。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在封建权势的反抗与阻挠下,资产阶级迫切地需要

通过大型公共建筑来凸现自己政治立场的象征性要求,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政治思想上的共鸣。

比如通过复兴古希腊、 托斯卡纳风格来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高度民主精神。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需要而兴起的复古思潮,主要分为以法国为中心的古典复兴运动、以英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和以美国为中心的折衷主义运动。

但是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建筑投资的来源已经多元化,因此在风格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不能用一种风格来笼统概括一个时期的风格与发展趋势。

古典复兴 1760~1880

概述: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在欧洲盛行的仿古典建筑形式,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起因:

Ⅰ. 18 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它反映了王公贵族生活日益奢侈与腐化,封建王朝已走上末路。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巴洛克风格不符合他们的政治主张,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因此要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陈旧的东西。所以资产阶级试图借用希腊与罗马的古典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

Ⅱ. 考古发掘的进展给古典复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创作源泉,在一个个学术著作与考古实物中,人们越来越推崇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和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认定应

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

特点:

由于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制度永恒不变等

传统观念的运动,强调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类似古罗马时期的政

治理想。因此古典复兴运动从文化上、思想方式上、艺术和建筑上

会倾向于借用罗马的古典主义风格。

另外,古典复兴运动在各国的发展,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些不同。

大体上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以希腊式样较多。

古典复兴运动高潮阶段是拿破仑时期的大量建筑,例如巴黎星形广

场上的凯旋门(右图)、马德莱娜教堂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风格

浪漫主义 1760~1880

概述:

浪漫主义运动是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没落贵族憎恨工业化城市带来的恶果,反对阶级斗争,企图用和平手段说服资产阶级放弃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

起因:

在新的社会矛盾下,小资产阶级和没落贵族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文化艺术,后者正好符合大资产阶级在国际竞争中强调祖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在艺术与建筑上导致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下半叶的

英国。

特点:

浪漫主义根据风格特点分为两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建筑风格上表现为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后浪漫主义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建

筑风格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浪漫主义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威斯敏斯特宫(右图),又称国

会大厦,是英国国会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市泰晤士河

西岸。威斯敏斯特宫是典型的哥德复兴式风格,西北角钟楼就是著

名的大本钟所在地。

贡献:为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形式和思想基础。

折衷主义(1820~1920

概述:折衷主义是 19 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 19 世纪以至 20 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的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所以又称集仿主义

起因:

Ⅰ. 自从资本主义在西方取得胜利后,资产阶级的真面目很快就暴露出来。他们曾经打过的民主、

自由、

独立的革命旗帜被抛弃一边,古典外衣对它也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据。一切生产都已商业化,建筑也毫无外例地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商标的要求与供资产阶级个人玩尝与猎奇的嗜好。

Ⅱ. 新社会生活方式、新建筑类型的出现,以及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技术和旧形式之间的矛盾,造成了19世纪下半叶建筑艺术观点的混乱。

Ⅲ. 交通、考古、出版与摄影业的发展,便于人们认识与掌握古代建筑各种遗产,以致可能对古代各种式样进行选择模仿和拼凑。

特点:

在风格特点上,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

究比例权衡的推敲,常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但是它在总体

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

折衷主义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巴黎歌剧院(右图),是法兰

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也是奥斯曼改建巴黎的据点之一。它的

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参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对

欧洲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2. 工业与手工业之间的矛盾

综述:18 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 却没有给设计带来相适应的艺术,于是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机器的批量生产,而产品质量的急剧下降。

首先是设计和制造的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其次是标准化的产品的出现。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一个模样,没有古代工匠们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存在的余地,产品的艺术风格无人关心。此时,评价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利益,是如何省工、省料、省钱,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第三是新的能源和动力也带来新材料的运用,传统的木和铁被各种优质的钢和轻金属代替,建造业也把砖石置于一旁,开始了钢筋水泥构架的结构。

总之,利用比人们在手工业时期更为有力的动力和机械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也产生了更大的自由。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了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

① “工艺美术运动 1860~1890

概述:19 世纪下半叶,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起因:工业革命后,虽然大量的工业产品投入到市场,但设计远远落后在后面。艺术与技术的分离,美术家不过问工业产品,而工厂业主则只管具体制作、生产流程、产品质量、销路和利润,未能想象到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与必要。此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

Ⅰ. 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

Ⅱ. 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社会上的产

品明显的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

粗劣的工业品。

特点: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

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

艺之间的界限,主张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

众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在风格上,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

世纪的哥特风格和纯朴装饰,并吸收日本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

材,创出新的设计风格。右图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

是英国乃至欧洲19世纪期间企图恢复乡村风格、民俗风格最突出的设计,代表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

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是莫里斯住宅,俗称红屋(右图)。该建筑平面根据功能需要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受到不求气派、着重居住质量的小资产阶级的认同。

贡献:

Ⅰ.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了一件物品必须符合它的被制造的目的

Ⅱ. 认为艺术不应是少数人独占的奢侈品,他希望艺术的服务对象是大众。

Ⅲ. 它唤醒人们对自然的装饰,纯净的色彩和真正的美的精神的热爱。力图通过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审美趣味,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

② “新艺术运动 1895~1910

概述:新艺术运动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 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但是后来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新艺术是一个法文词,在欧洲大约有五六个国家是用这个旗号来发动这场运动的,其中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德国则称这场运动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它被称为分离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名称各异,但整个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则是相近的。

起因:

Ⅰ. 19 世纪人们对于工业化时代的恐惧与厌恶,是对大工业生产的

反动。

Ⅱ. 对于弥漫整个 19 世纪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所做出的反

动。

特点:

新艺术运动不是某种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仅仅作为一次影响广泛

的运动载入艺术设计的历史,因此在不同国家,新艺术运动所表

现的风格特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主要风格特点分为曲线派和直线派。新艺术运动前期风格为曲线派,

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设计内容以植物为主,多采用蜿蜒的曲

线,受到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盛行在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

1897 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苏格兰建筑师麦金托什的探

索不谋而合,提出装饰应该为功能服务的原则,并且开始逐渐摒弃

新艺术运动中毫无意义的自然曲线, 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

体和少数曲线的点缀,有的学术资料称他们为直线派,具体包括格

拉斯哥四人、维也纳分离派和德国青年风格派。

设计的位于布鲁塞尔的索尔维公馆(右图),该建筑在细节上体现

了曲线为核心的新艺术运动特征,尤其是室内用金属铸造的曲线形

式栏杆和曲线图案地板的镶嵌、墙纸、灯具组成一体,不仅风格典雅,而且非常和谐。

贡献:

Ⅰ. “新艺术运动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抛弃对以往历史风格设计依赖的运动,它是对历史的否定,受到部分中世纪自然主义风格影响,完全从自然中汲取设计装饰的动机,虽然运动中的一些主张比较偏激。例如早期对直线的反对,对曲线的绝对崇拜,对个别色彩的忌讳,使得其无法成为奠定现代建筑发展的基础,但对于以往风格的断然否定,却开创了以后各种建筑运动在提出主张时,对历史否定的先河。 Ⅱ. 晚期新艺术运动风格为设计以人为本提供了思想前提,从麦金托什和离派开始,新艺术运动从思想到实践开创了全新的设计体系,直线、几何形体、象征机械的黑白色的合理使用,使设计师对设计的思考更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逐渐认识到设计与功能的关系、与人的关系、设计服务的对象与存在的原因等。建筑风格中,无论是平面化处理还是装饰性弱化,都极大地体现出设计面临的新的发展规律: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首要解决的是设计观念与设计策略;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必须从人与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大众。

附: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

a. 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b. 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c. 它们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c5d6f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2a.html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