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字(共5篇)

发布时间:2019-03-26 07:4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字(共5篇)

【第1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根据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题材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周梅森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著有《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小说。此次,周梅森用八年时间酝酿,六次修改文稿,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反腐著作。周梅森说:“我的故事就是要写出腐败带给老百姓的切肤之痛,并且要唤醒读者和观众的切肤之痛”。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剧集,一针见血的台词,《人民的名义》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电视剧题材严肃重大,其中对于官场运行逻辑的刻画生动,故事情节的进行环环相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关注,引发深刻反思:腐败对人民的危害,“九一六”事件不仅仅是个案;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该如何运用;人民的心声与呼喊该如何听取。

《人民的名义》反映的不仅仅是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关系网下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夫妻之情进行着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更让人惊悚和愕然。

【第2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

黑暗是固有的,不是因为有光明才有黑暗;黑暗是常态,这个时空中永远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呵护一点光明,面对无尽的黑暗,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铁腕反腐,从严治党,中央反腐的力度愈来愈深,从上无禁区到下无死角,这股反腐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必不能缺席。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沉淀八年之作《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指导,由此一部反腐大戏搬上了大银幕,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全民热议。《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的调查行动为主线,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为辅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将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剧中的情节贴近生活,让人感同身受,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反腐贴近了每个人,我想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吧!

观剧反思生活,反思自己,在反腐这个大舞台上个人显得微不足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廉洁律己。在高速公路收费这一特殊的行业里,每天都要接触数以万计的现金,如何抵挡金钱的诱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既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能在小事小节上牢牢把握住自己,将廉洁时刻记心中。捧着一颗廉洁的心来上班,不带走半根草回家去!

黑暗固然存在,但黎明终将到来;反腐之路漫长道远,愿廉洁之风劲吹!

【第3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

日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

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

对人民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

【第4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发起并联合出品、周梅森执笔创作、李路执导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以恢弘的气势,璀璨的阵容惊艳世人。这部投资1.2亿元的电视剧,是十八大之后首部全方位深刻表现反腐的剧作。在人物和格局上,《人民的名义》有了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最高级别直至副国级,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受到关注,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公众关注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和泰山压顶般的力度在全国展开,大小“老虎”纷纷被捉入笼中。公众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反腐败斗争的“内幕”,便于更好的参与,也便于有效的监督。

《人民的名义》正是满足了公众的这种要求。尽管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由于有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底料”,更兼有反腐败斗争“前敌总指挥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直接“牵头”,因此,说这部戏是对反腐斗争的艺术体现,应该不算夸张。

观看《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社工作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国家人社政策,努力做好就业、保障、人才等工作,打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要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党员干部当中树立起绝对权威,发挥出表率作用,才能以人民的名义,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第5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

——坦荡为官,方得始终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百姓。心中长存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官,才是受人民拥戴的好官。

近期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全国掀起了关于反腐倡廉的大讨论。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几乎囊括了当今官场的众生百态。李达康书记坚持原则,坦荡无畏;沙瑞金书记睿智多谋,把控全局;侯亮平局长不畏强权,深究案情;陈岩石老检察长心系人民,亲自上阵;祁同伟厅长以权谋私,顶风作案。作者用清廉与腐败两种官员政治生态,表现了我党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弘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位”思想。

在剧中,我尤其欣赏李达康书记。剧情一开始,随着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反贪局长陈海意外车祸等事件的发生,不能准确定位他的身份好坏。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为京州人民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他不以权谋私,每天早出晚归,是个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工作的“工作狂人”。这样的好官,清官,能官,百姓怎能不爱戴他呢?反观自身,作为一名京衡高速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我追剧不是为了打发下班时间,而是认真反思自己日常的工作行为。在工作中,是否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情?作为管理人事劳资的办公室办事员,涉及到本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的事情,是否坚决地为大家去维护、去争取?不仅仅是我,每一位高速人,在追剧的同时,都应当深入思考,认真剖析,积极学习高管局以及京衡管理处下传达的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曾经这样感慨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以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这样的官员,终将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1fa16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5.html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00字(共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