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4-02 11:02: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 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吨左右单边上行,一最高达到了1984/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 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近几年来介休的城市框架逐渐拉大,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50平方公里,城郊的赵家堡、梁吉、马女、花园等村基本上没有耕地了。)另一方面,耕地质量却在不断下降,据有关部门10个省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的土壤有机质比1990年下降了0.35个百分点。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低。

2、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

近几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极为反常,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去年冬天的雪灾,今年春天持续多日的寒流,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特大干旱,6月份南方暴雨等等,这些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生产提出了严重挑战。今北方冬麦区多年少有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导致有些小麦产区正在返青的小麦遭受冻害,小麦生育期推迟了10天左右,进而影响了复播。6月份南方暴雨正值早稻扬花期,对早稻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受此影响今年夏粮总产较上一年有所减少。今年以来,我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9721千公顷

3、 从事粮食生产人员素质下降

由于长期的种粮效益低下,靠种田难以维持生计,农村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这样好多地方形成了弱势群体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种粮积极性不高,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不够。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今后我国粮食生产形势:

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将会面临“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三大趋势,并形成两对矛盾:一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二是人们消费食品品质的提高必然会引发新的量的问题,因为高品质食品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转化和加工。因此,尽管中国当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还是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和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注重始终保护好有限的耕地,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3.45亿,届时,我国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 巨量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资源紧张的约束问题都对我国形成严峻考验。今后中国粮食供给的增长是在粮食单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高,这其中的难度会愈来愈大。随着中国粮食单产逐步接近甚至超出产出边界,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变得强烈起来。如果没有新技术尤其是品种技术的突破,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愈来愈慢,其艰巨程度也会愈来愈大。

  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虽然基本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但从2004年起,小麦、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大增,且国内粮食仍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因此,粮食安全也时不时成为争论的话题。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撑的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扩大粮食直补范围,提高补贴额度,使农民种粮收益增加,调动种粮的积极性。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897万公顷,比上年扩大217万公顷,增长2%。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好政策和好价格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9年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三农”投入,“三农”投入创新高,中央预算安排的“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农民种粮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230.8元,比上年增长19.4%。在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基础上,2009年再次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介休粮食直补累计金额达到了2209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主要是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等。

(3)产业化支撑。构筑以粮食为中心的产业化体系,让粮农从流通、加工等环节中获得部分利益。

  ()依靠科技进步

  在粮食安全问题中,一个很重要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产量,质量,而前提是必须要研发有竞争力的种子。我国水稻生产在使用杂交水稻技术后,产量由原来的30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200911月袁隆平在广州表示,争取2010年实现超级稻900公斤的目标。今后要把科学技术作为增产粮食的最重要因素和长期因素,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建立起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最终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中国的粮食问题。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保证粮食耕种面积,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通过复垦增加耕地资源,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保证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就难以解决。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要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就要求迅速建设和完善以粮食期货市场和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粮食市场体系,尽快上市大宗粮食期货品种;完善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地区内的粮食调节通过区域性市场来进行解决,奠定良好契约经济的市场基础;加快粮食市场化趋势改革,加快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改革,使粮食购销市场化尽快实现;建立良好的粮食预警机制,对短中长期的粮食产量、储存、消费作出正确估价,改变所谓的粮食越多越好,储备越多越安全,消费数量越多生活质量越高等不合实际的观点,真正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新体系,进一步放开对粮食购销过程的控制,准确把握国家粮食储备粮的数量、吞吐和运作方式,公开国家粮食储备粮及其它粮食市场信息,有效地引导粮食的生产、储存与销售。

()搞好国际合作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保持了高于95%的粮食自给率,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代价。今后,可以考虑进一步改革粮食外贸体制,通过参与国际市场,更有效地调剂粮食余缺,进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人,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文献:

  [1)丁声俊,朱立志.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现状[.中国农村经济,2003(3)11—13.

  [2]陈建波.中国的粮食安全。回顾与前瞻[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3)23—25.

  [3]张立富,张锦梅,刘颖.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J).农业经济,2002(3)34—37.

  [4]林家驹.可持续农业初探,科学新闻,2005(2)16—17.[5]蒋有光,王红斌.流通市场放开与粮食安全措施[J).农村经济,2004(1)8—9.

  [6]农业部.2002年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农业部.2003年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4cf854453610661ed9f4ec.html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