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8-02-28 16:0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范文

对红色经典常怀敬畏之心 1

语言“暴力”是一把尖锐的双刃剑 3

大版权时代,侵权的“英雄”穷途末路 4

站台相聚的三分钟抒写着家国情怀 6

《红海行动》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9

通往太空的路不止一条 11

从特斯拉到“猎鹰重型”火箭:马斯克效应 13

海外维权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16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一: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 18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二:别拿创新幌子跨越“底线” 20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三:别让铜臭气息误导“游戏” 22

山寨考级为何屡禁不止 24

号召向猝死医生学习:人本关怀比口号更重要 26

别让杜鹃花的春天只在瓶中绽放 28

对红色经典常怀敬畏之心

席东亮

排查清理下线恶搞视频,并召集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17家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召开监管通气会,明确排查范围……”前几天,经典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被恶搞的视频传播开来后,广大网友口诛笔伐,文化部也雷霆出击,立即责令相关网站对其清理。文化部官网显示,截至22日,恶搞经典革命歌曲的3898条视频、165首音乐已被清理下线。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我党我军创作了一大批歌曲、戏剧、小说等红色经典作品。这些红色经典,不仅在当时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尊重这些红色经典,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尤其应该看到,这些红色经典所表现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理想信念,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从这些红色经典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

经典需要保护,绝对不容亵渎。任何一个社会,其身份认同、历史认知、情感寄托都必须建立在稳定的价值根基上。红色经典被恶搞,绝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乍一看只是博取了笑声,实则解构了崇高、玷污了经典,传播了历史虚无主义。倘若对这种做法不制止、不惩罚,不仅会贻笑于大方之家,还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最终消解价值根基,伤及共识底线。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消费,一个民族如果记不得曾经的痛,就唤不醒今天的梦

正是认识到经典作品对本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经典作品的保护。法国专门为那些创作了经典文化的名人建立先贤祠,并将其视为全国的思想和精神圣地;俄罗斯则出台多部法规,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力促俄罗斯文化复兴。我国近年来在高度重视保护、开发红色资源的同时,对恶搞红色经典和英雄的做法重拳出击,并为捍卫红色经典和英雄划出法治底线。

保护红色经典并不是否定一切形式的创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某省卫视组织多名艺人在黄河边合唱《保卫黄河》广受好评的案例告诉人们,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既保护与传承经典,又不断在弘扬主旋律上推陈出新,才能让红色经典焕发新的生机。

在回应为何恶搞《黄河大合唱》时,恶搞者一句我们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这样好玩的话,让人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其实,对红色经典的无知与无意识,更值得警惕。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缺乏基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认知的社会现象,提醒我们在道德教育、历史普及等方面要做得更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对红色经典的敬畏之心。

保持对红色经典的敬畏之心,离不开红线的约束和底线的规范。为防止类似恶搞经典事件再次发生,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高举法律杀威棒,严查价值导向偏差、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并要求其严肃对待经典革命题材文化作品,尊重历史、敬重经典、礼赞英雄。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社会一定会更加敬畏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经典。

语言“暴力”是一把尖锐的双刃剑

汪涵江

  过去几年,每年都有数起舆论热点事件,引发了激烈的语言暴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对于语言暴力到底是推动正义的力量还是残杀欺凌弱者的锋仞,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语言暴力到底是助推揭发事件真相,引起公众关注并且引向更加公平公正的解决之道还是欺凌弱者刀刃?

  我认为语言“暴力”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语言“暴力”是对不公平的愤怒表达。许多人认为语言暴力是愤怒与对不公平的适时表达,所以是积极的,正面的。语言暴力从某种程度来看,是一种对不公平的谩骂。

  其次,语言“暴力”引发公众对具体事件的特别关注。语言暴力从某种程度来看,可能由于温柔的声音和文字在茫茫人海和大千网络世界里,很难引起关注,所以人们通过愤怒的谩骂,低俗词汇的使用等,以求引起人们对某个社会或者群体的注意力。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确实,古代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愤怒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情感力量。海灵格则说:我看到不公正,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愤怒在这种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然而与此同时,则有更多的心理学家把语言暴力看成是极其负面的情绪宣泄和暴力。是自私的,是不计后果的。是一把无形的刀,除非悲剧酿成,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时之快给别人带去了多大的伤害。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玛”位居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第一位,“屌丝”“逗比”“你妹”“草泥马”“我靠”等榜上有名(2015年6月3日中国新闻网)。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而且往往是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强烈的语言攻击,各种道德谴责和道德审判劈头盖脸,像冰雹一样砸了下去。一边倒的语言暴力可能掩盖真相。

  互联网加大了语言暴力的广度和强度。由于互联网的极度发达,人们拥有了一个快速、即时和随意表达感受的途径,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过去语言暴力主要存在于家庭、学校及单位,影响范围有限。传统的语言暴力是一对一的或者小众的。而现在,语言暴力通过网络百倍千倍的速度高强度传播。

  社会学家弗洛姆说,个人为了逃避某些责任获得完全的安全,便会隐身匿名加入某一组织或者群体,这样更容易表现出放纵的姿态。如果这种隐匿和放纵是打着正义的旗号,那么个人或群体会因为这种虚拟的正义感无限放大和鼓励自己的行为,导致群体开始跟随他的行为,进而演发成群体暴力。所以语言“暴力”或者激烈言辞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极其强烈的暴风雨般轰炸方式,引发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助推揭发事件真相,引起公众关注,监督事件得以更加公平公正的解决。另一方面,它也容易引发误解,对被误骂的受害人造成巨大精神伤害,有人甚至因此自杀。

  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矛盾和挑战呢?让激烈言辞成为正能量的助推器?我想,一方面还要积极地发挥语言威力和互联网威力,讲述强有力但有根据的事实真相。另一方面,任何人,即使出于好的动机,即使心里怀着对不公的愤怒,但应克制自己的语言表达,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探讨,给对方以辩驳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挖掘真相,让公平正义得到伸张。总之,利用好愤怒,利用好语言的力量,激发真善美,但是又要减少戾气,减少盲从,减少在不明真相的时候随意谩骂。把这把双刃剑用的恰到好处,才是人间正道。(作者是高二学生)

大版权时代,侵权的“英雄”穷途末路

陈进红

2018年02月09日08:01  来源:钱江晚报

  字幕组这个词,相信只要是爱看海外影视作品的朋友和漫迷都知道他们的存在。1月31日,日本京都、山口、静冈、三重、岛根5个府县的警方联合重拳出击,以涉嫌违反《著作权法》为由,逮捕了有“汉化组”之名的5名中国留学生。

  早在2016年,日媒就批评中国字幕组,指出“不能把字幕组当做英雄”。但亦有海外媒体将字幕组称为“打破文化屏蔽的人”“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所以,每次字幕组成员的锒铛入狱,总会引起不少网友的同情。

  虽然,字幕组大多会在作品中加上“本作品之片源、字幕均来自互联网”“仅供个人欣赏、学习之用”等水印,以期为自身免责。但毫无疑问,不解决版权问题的字幕组天然带着原罪。

  昨天,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另一条新闻就是快播创始人王欣出狱后首次露面。把时间往回拨到七八年前,那时可谓是字幕组和王欣的黄金年代:一部热剧上映,十几个字幕组蜂拥而上,争抢着第一时间将“熟肉”(指的是已被字幕组或汉化组翻译过的动画、漫画、小说、游戏、电影等作品)挂上网;同样,王欣也被看作上一个网络媒体时代异军突起的“英雄”。王欣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模糊的版权市场抢得先机,使得快播进入快速增长期。只是彼时,王欣还沉浸在5亿用户所带来的流量幻境中,并未意识到风向变了。版权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惩戒之剑已经扬起。

  2013年11月,国内的几家主流媒体网站联合对快播提起了诉讼,快播被国家版权局认定具有侵权行为。其后,快播因侵权案被处以2.6亿元巨额罚款,王欣本人也因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被判刑。与此同时,从字幕分享网站“射手网”被关闭,到A站和B站等平台内容被下架整改,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纷纷自查清理,国家版权局开始发力。

  而如今,网络媒体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启。从日本对字幕组的严惩,从韩国国会通过法案来禁止他国抄袭本国文化产品的兴师动众,不难看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没有版权意识,盗版抄袭横行,必然会影响文明的发展,扼杀创造性劳动的源动力。知识经济背景下,版权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强有力的支柱。各国不断严密的版权法律和人们不断增强的版权意识,意味着大版权时代的到来。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时代变了,我们知道要为版权买单,要为知识产权付费。纵使字幕组有万种值得同情的理由,也不能改变其违法行为的实质,不能为他们侵权的行为洗白。而有罪的不仅仅是字幕组成员,还有每个曾受过他们恩惠——吃过字幕组“熟肉”的伸手党。

  网友关切王欣出狱后能否在大版权时代重新创业,速度快、翻译生动的字幕组又何去何从,要么依然躲在灰色地带等待被逐个清缴,要么被收编转正,和拥有版权的视频网站合作。当时代前行,就看他们能否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阳光下活得风生水起。

站台相聚的三分钟抒写着家国情怀

2018-02-06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化评析】

  作者:娄国标(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职工)

  春运第一天,一则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广告短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引起千千万万春运人的情感共鸣。导演陈可辛执导的这部名叫《三分钟》的微电影,为大家讲述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团聚——身为列车乘务员的女主角春节值乘的列车经过儿子所在的小城,列车经停三分钟,小男孩在站台上守候许久未见的妈妈,当他见到妈妈背诵乘法口诀的那一刻,许多人为之潸然泪下。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片子将短暂团圆和职业特性浓缩在了这短短的三分钟里,用屏幕上方的三分钟倒计时和孩子背诵的乘法口诀碰撞出一种紧凑感,激发了观众对故事主人公职业和亲情之间矛盾冲突的认知和理解。出发与抵达,离别与流连,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热闹与清寂,小我与大爱,都印刻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远行游子回家的热望与渴盼,春运服务者的坚守与奉献,在火车与站台的连接中,辉映出流动中国的别样图景。

  春节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一缕浓浓的乡愁。每年到了这个固定的时间点,中国人仿佛归巢的鸟儿一般,朝着家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出发,风雨兼程,山川无阻。人们满载着一年的收获与感恩,抖落身上的辛劳和疲惫,回到最熟悉的那一方天地,去见最亲近的那些人。路途再远,也要回家。由此,引发了一年一度行色匆匆却直击心灵的春运叙事。一列列满载而归的春运列车,就是观察人间百态的窗口。这其中,既能在行进中触摸中国发展的脉搏,又能从流动里体会生生不息的情怀。正因如此,我们对春运的站台和火车,充满了敬畏;对那些默默坚守的春运工作者,充满了敬佩。

  火车拉来了团圆,也见证着别离。流动的中国,有人回家,必然有人离家;有人团聚,必然有人分离;有人离家越来越近,必然有人离家越来越远。奋战在春运战线上的工作者是如此,急诊医生、环卫工人、执勤民警、消防战士、戍边军人等特殊行业工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千家万户阖家团圆围坐一起共享年夜饭时,他们放弃了一年中最隆重的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坚守职责中惦念亲情,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节假日里祥和安定的节日氛围和社会秩序。

  万家团圆时,他们在坚守,那些在节日期间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就如《三分钟》微电影表达的那样:静默,隐忍,走心,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欲说还休。有太多的话语,无法在三分钟里全部表达,唯有这列长长的火车,于蜿蜒穿行中诉说着心底的思念;有太多的情感,难以在三分钟里完整呈现,就让这个暖暖的站台,日复一日地寄托着我们的依恋。

  春运,既是一场向着团圆的抵达,也是一次面对未来的出发。呼啸而过的火车,如同离弦的箭,迸射出人们对团聚的渴盼。站台相聚的三分钟,以散文诗般的笔触,抒写着国人的家国情怀。远行的车票,通往团圆的终点;疾行的列车,就是似箭的归心。每一段温馨旅程的背后,必然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02版)

《红海行动》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仲呈祥

2018年02月07日08:4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进入新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即是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心。走近国际舞台中心意味着,中国军人既要担负保卫祖国的责任,又要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目前已被写入联合国文件,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原则,影片《红海行动》就很好地体现了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影片最后的高潮,是我海军特战队官兵拼死阻拦核放射物质落在恐怖分子手上的情节,充分体现出中国军人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艺术化地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大国担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使命。

  电影《红海行动》取材于中国海军海外武装撤侨任务的真实战例,尽管片中发生战乱的国名和恐怖组织的名称都做了虚构处理,但丝毫没有影响其震撼的真实感,充分展现了人民海军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折射了国家、军队精神层面的自信与强大。

  《红海行动》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战争题材作品。近年来,影视界有一种误解,认为主旋律是一种题材。笔者则认为主旋律主要是一种精神,是作者主体对时代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作品中,形成作品独特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主旋律是什么?是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精神;是一切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关于集体主义,中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曾说: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根本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华文化从孟子开始就强调重民本,强调集体观念,而西方文化是重个体,重个人英雄主义。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取中华文化的优点长处,重民本,取西方文化的优长,重视培养个人创造的能力,建立互补其短、互展其长、互补生辉的精神架构。可以说,在艺术作品中,没有个性鲜明的个体形象,就没有动人的细节;而没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概括,同样没有对心灵的震撼。《红海行动》在这个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足、建精神家园应该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红海行动》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本身所具有的诗化的史学品位、艺术品位、美学品位,必将散发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

  “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这正是指我们的艺术家既要扎根大地又要俯瞰大地。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再来看《红海行动》,故事细节之栩栩如生、人物之生动真实也值得称道。例如海清扮演的女主角,从一名海外华裔记者到最终拿起枪参与到这场反恐战争中,影片通过闪回交代了她的丈夫、孩子在伦敦恐怖袭击丧生的前史,从而也就揭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英勇无畏地参与残酷的战斗,从而使这个人物与作品都具有了历史厚重感。再比如大队长杨锐,从单纯地解救人质到最后主动承担国际救援、反恐使命,体现了我军官兵在战争环境中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我们军人以理性与信念战胜战争恐惧,向死而生,使得人物精神情感境界完成了完美的升华。

  诚然,战争是对人性的挤压,但战争却又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又是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上,可以说思想高度立起来了。相信《红海行动》在大年初一上映之际将会大涨中国士气、大涨军队士气,成为献给中国人民的一份新年贺礼。

   (作者:仲呈祥,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通往太空的路不止一条

盛玉雷

2018年02月09日04: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由SpaceX研发的世界现役最强运载火箭猎鹰重型成功发射,并完成一级火箭回收。

  猎鹰重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有人统计过猎鹰系列火箭的成长史:2008年猎鹰1号研制成功、2013年猎鹰9号第一次发射、2015年实现第一次陆地回收、2017年第一次火箭重复使用……无数个“第一次”,最终促成了猎鹰重型的石破天惊。然而,还有一张时间表:2006年起猎鹰1号3年里连炸3次、2015年起陆地和海洋回收数次失败、2016年地面测试火箭爆炸……在人类求知的漫漫长途上,标注节点的或许大多是成功闪烁的光芒,但如果没有无数日夜的探索付出,拓宽人类领域的那一小步也就永远无法迈出。

  其实,单纯从运载能力上来看,猎鹰重型并不是“太空中最亮的星”。“前有古人”,不及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火箭土星五号;“后有来者”,不及尚在研制中的新格伦火箭和SLS太空发射系统,甚至在未来应用上前景也并不明朗。但它依然被很多人视为“打开了一个新纪元”,因为其出色的火箭回收技术和令人咋舌的成本控制,搅动了长久以来波澜不惊的航天市场。有人据此判断,2018年将会是商业航天元年。SpaceX的火箭创造了当代航天的高度,也前所未有地降低了航天对于普通人的门槛。专家预测,商业航天将是一个超万亿的市场,涵盖了小卫星、太空旅游、新材料、航天生物等领域的巨大商机。

  可以说,SpaceX就像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丰富多彩的解读。有商业航天的潜力,有人类太空的远景,有研发体制的探讨,也有科研压力的紧迫。不可否认,一年多前我国成功发射的国内最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运力上不及今天的猎鹰重型,只有规划中的长征九号才足以支撑我们的“登月计划”。而这种差距,自中国航天诞生起就一直存在。要知道,土星五号在1969年就已经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而中国这时候还在为第二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做准备。技术代际间的差距不是等差数列,不是靠简单的加加减减就能抹平。越是高精尖的技术革新,越会带来指数级的质变。不过,通往太空的路从来都不止一条。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也终将抵达技术变革的奇点,开启属于自己的航天新时代。

  在“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墓志铭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仰望星空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只有脚下的土地足够坚实,才能支撑起望向遥远的灼热目光。

从特斯拉到“猎鹰重型”火箭:马斯克效应

2018-02-08 11:2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孙兴杰

  这两天,全世界的媒体突然被一次火箭发射给吸引住了。因为在习惯认知中,发射火箭基本都是国家行为,但是这次发射的火箭是一家成立时间并不长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是马斯克,如果了解汽车行业就会知道,中国城市街头最具有回头率的可能是一种叫作“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而那个车也是马斯克搞出来的。马斯克是个“狂人”,七年前,他说要搞火箭,几乎没有人关注,七年后,他成功了。将看似荒诞的想法变成现实,这就是企业家,而像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不仅提供了新产品和服务,也创造了新的市场,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纯电动汽车已经变成了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国家都提出了燃油汽车退出的时间表,十年之后,可能大街上跑的就是电动汽车了。不可否认,马斯克的特斯拉搅动了汽车行业,同时,马斯克的盈利点也在于他是个创新型的企业家,人们关注的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此。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打破原有的均衡,而企业的超额利润其实只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奖励。就像苹果,智能手机改变了全球通讯的格局,改变了生活,苹果的创新带来了超额的利润,特斯拉也是如此。马斯克把电动汽车变成了现实,对全球的能源市场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如果说汽车行业的创新还不算出圈的话,那运载火箭行业就是马斯克的一次跨越——他开启了一个运载火箭发射的市场化进程。所谓的市场,就是平等主体的交换场,如果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成本意识,那就不是市场。火箭,从冷战以来就是战略行业,也是大国之间博弈的焦点,最典型的就是美苏当年的太空竞赛、登月比赛,举一国之力,实现一个目标,算得上是奇迹,但是难以持久。

  半个世纪前,美国可以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但是后来变成了绝响。这是因为它不是市场化的操作,缺少成本控制,如果没有盈利的话,一件事情就难以持续下去。亚当·斯密就发现,市场体系的构建不是源于人的高尚,恰恰是自私。

  马斯克是个商人,他的创新不是搞出了火箭,而是以一己之力,搞出了具有性价比的火箭。即便现在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推力跟登月时的“土星5号”火箭还是有些差距,但是“猎鹰重型”比现在“市场”上常用的火箭要好得多,比主流的大推力火箭要高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猎鹰重型”火箭的助推器可以回收,这一革新大大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价格只有9000万美元,价格是主流火箭的一半不到,但是推力是两倍,可以说,在性价比上,“猎鹰重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马斯克虽然只用了几年就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把疯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但是期间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任何的创新都是有成本的,需要的不仅是企业家精神,也需要一个灵活的市场体系。人们为马斯克的伟大成绩欢呼和赞叹的时候,也会在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疯子”般的天才企业家基本都集中在美国?从乔布斯到马斯克,引领全球创新风潮的企业家基本是“美国产”,而这些企业家也带来了美国市场的活力,进一步说是美国国力的根基。

  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之前,马斯克说,如果不在发射台爆炸就算成功了。这说明马斯克对创新的预期并不高,而是骐骥在不断试错中走向成功。一个创新的社会和国家,不仅需要好点子、好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一个容忍失败的机制。而将这些元素综合到一起,我们似乎看到了“马斯克效应”的内在机理。(孙兴杰)

海外维权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2018-02-09 04: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钟超

  近来,中国海外游客非理性维权事件频现。1月24日晚,乘坐日本捷星航空的175名中国旅客由于航班取消旅客滞留机场,与航空公司人员交涉时引起冲突;27日凌晨,相同的一幕出现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机场,150名旅客滞留机场,我国驻斯里兰卡使馆连夜去机场安抚旅客情绪;28日,在伊朗德黑兰机场,由于20年不遇的大雪导致机场关闭,240名滞留中国旅客高喊“中国”,引起外国人围观,我国大使馆人员冒雪连夜赶赴机场协调……

  短时间密集发生类似事件,一时让跨境出游的中国游客成为舆论的焦点。几起事件真相随着调查的进展而渐渐清晰,如东京成田机场冲突是因为乘客购买的是廉价机票,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预先与乘客约定如航班延误,不提供免费餐饮、住宿服务和其他补偿,而且由于该航班中国旅客在机场已办理出境手续,因此不能像同批次日本旅客或其他拥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外国人一样离开离境区域。显然,这起事件事实清楚,属于商业协议约束的范畴,并不涉及所谓的“国家歧视”,当然更不应该用唱国歌等非理性方式来维权。

  海外游客的正当权益必须维护,中国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担当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然而,不弄清事实真相、不分辨是非对错、不考虑轻重缓急,动辄“路怒”“空怒”“罢乘”甚至在海外煽动群体性事件,以唱国歌、喊国名等方式妄图制造舆论压力,这不仅无益于达到所谓的维权目的,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有法律法规体系和文化习俗,到一国旅行首先必须遵守该国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这是每一个文明出游者的基本素养。试想,一群外国游客,在我们的机场情绪激动地唱他们的国歌、呼他们的国名,我们会做何感想?

  异国风情、异域文化总是让人期待的,没有游客希望让不愉快的矛盾纠纷充斥旅途。但当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旅程变化突然出现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性。对文化区隔、习俗差异、宗教传统带来的生活方式差别,我们应多一分理解。特别是遇到矛盾纠纷时,我们更要保持头脑冷静,牢记情绪不能代替理性,观点不能代替法律,想法不能代替证据,只有做到有理有据有度,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是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在跨境旅游日渐普遍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问禁”“问俗”“问讳”应该成为赴海外的游客出行前的必修课,充分学习了解出游目的国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规则之下没有例外,每一位走出国门的旅行者必须时时记住:自由是在规则之下的自由,权利是在规则之下的权利,离开规则非理性维权、过度维权,再强大的祖国也不会为你“背锅”。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9日 02版)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一: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

苏砥

2018年02月07日16:0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花椒直播旗下答题节目“百万赢家”,将香港和台湾列为“国家”,引发网友强烈不满;微信答题小程序头脑王者,也因题库有问题被下架整改。年初以来直播答题人气爆棚,可题目设置漏洞百出,背后问题引人深思。

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令人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部分直播平台在题目设置环节把关不严、掉以轻心,并未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此时的直播平台早已不是小众的、封闭的虚拟空间,而是能够迅速传递消息、传播价值的公共平台。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

直播答题甫一出生,让不少人欢呼:知识有了用武之地。然而劣质题目引发的风波,提醒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直播答题,真是在传播知识吗?当网友们在答题时拼命百度答案或求助亲友,大家真是在学知识吗?站上风口的直播答题,表面看是“变现”,实际上是变味。

有学者曾提出生活的“信噪比”概念: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区分什么是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而不要被海量垃圾信息形成的噪音所干扰。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直播平台不及时提高题目的水平和质量,不在题目设置环节多花些功夫,最终也只能沦为广大网民所厌倦抛弃的垃圾信息,为时间所淘汰。所谓“知识变现”,无非镜花水月。

因此,除了要求直播平台出好题,也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对直播答题的题目来源、设计标准和程序加强监督和规范。只有平台方和监管方齐头并进,各尽其责,方能保证题目质量,避免发生导向性错误,并把真正有价值、高质量的信息筛选出来提供给广大参与者,实现知识性与参与性两相融合。

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说直播答题确实点燃了大众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那何不借着这样的机会,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共同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二:别拿创新幌子跨越“底线”

实思

2018年02月08日16: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线人数122万,参与答题的却有140多万,这是为啥?”“第六题总共7000多人答错,复活的却有1.3万人,怎么回事?”如果玩过直播答题,想必对这些质疑并不陌生,有网友甚至在最终通关的名单中,发现有重名者、粉丝为零的“僵尸用户”。直播平台是否存在人数造假、奖金注水等行为,尚需专业技术认定,还不能断言,但用户对直播答题的质疑却必须重视:以创新为名,也不能跨越“底线”。

直播答题是新玩法,但作为载体的平台却有老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直播业务需要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然而现有的直播平台并非都具备完整资质。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体业态,兼具实时性强、表现形式多等优势,不仅传播效率高,而且受众范围广。然而站上风口的各资方一味“撒币”,纵容内容粗糙的劣质平台挤入公众视野,不仅会破坏整个直播行业生态,还会对广大受众造成恶劣影响。用法律规范不良倾向,势在必行!

是否有许可证,还只是直播答题面临的众多合法性问题之一。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如何保证参与者的隐私安全?如何避免在线人数造假、获奖名单注水乱象,确保公平公正?有的节目一次性送出巨额奖金,是否依法纳税?这些问题看似细枝末节,实则决定直播答题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而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运营监管,也要直播平台提高答题过程的透明度、公开度,特别是涉及奖金分配、用户参与的环节,应设置相应渠道,接受外界监督。

互联网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催化剂,推动新事物、新模式、新媒介层出不穷,造福人类生活。然而就像直播问答、直播平台一样,“新”不代表着可以逾越规则的边界,“有待完善”也不能成为损害公共利益的借口。如何依法直播、规范直播?如何更好地将以直播答题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态、新形式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是平台方、监管者都绕不过去的时代课题。

前段时间,北京市相关部门破获“Peepla”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涉案公司首席技术官等8人被刑事拘留,此案成为我国同时追究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刑事责任第一案;去年底,北京网信办就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约谈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客户端负责人,责令企业关停部分频道进行整改;不久前,北京网信办针对“花钱买热搜”问题约谈新浪微博……执法部门雷霆行动,体现了依法规范互联网发展的坚定立场。而当下处于风口浪尖的直播答题,更当以此为鉴,切忌挑战法律。

当然,所有新生事物都会经历成长期,甚至可能重塑既有利益格局。因此在守住规则底线的同时,即使稍有瑕疵,也不能随意将新业态、新模式一棍子打死。直播答题亦是如此,只有在法治轨道上循序渐进,不断打磨雕琢、逐个破解难题,才能让这场关于知识的游戏能长久地玩下去。

人民网三评“直播答题”之三:别让铜臭气息误导“游戏”

沈申

2018年02月09日10:3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搜狗公司推出搜狗答题助手,用户下载后可以一边参与直播答题,一边搜索答案。有网友评论,“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有这样的作弊神器!”实际上,类似作弊应用还有不少,有的甚至打出广告称“念题目搜答案,只需3秒!轻松答对12题,场场分钱!”原本以益智、休闲为目的的直播答题,却在一些场景下变成了套路化的金钱游戏,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用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换取奖励或荣誉,这样的知识竞猜模式并非首创。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诗词大会,由于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一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直播答题尽管承继了这类节目形式,却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奖金数额大,二是参与人数多。特别在一些直播答题中,通过“血战到底”的方式动辄向单个通关者发放几十甚至上百万奖金。畸高的奖金产生过度激励,再加上参与人数多,监督成本高而作弊成本低,各种作弊方式层出不穷,也就不难理解。

以畸高的奖金来吸引眼球、换取流量,最终不仅会让益智问答模式本身变形走样,甚至可能扭曲人们对于知识、金钱的价值观念,营造出浮躁的社会氛围。有的参与者从早到晚一连参与10多场,上班、吃饭时间也在答题;少数网友甚至滋生不劳而获乃至赌博心理,下载各种辅助工具冲击大奖;淘宝平台上还出现了销售题库、通关秘籍、作弊器的生意……一旦平台毫无节制地“撒币”,难免会使大众娱乐和互联网文化沾染上过重的铜臭气,原本寓教于乐、轻松愉快的休闲时光,反倒变成一场套路满满毫无诚意的金钱游戏。

金钱游戏的背后更是“资本游戏”。任何一项创新从设想到应用,离不开资本的扶持。然而,引进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助益创新,进而造福人类生活。如果像有些直播平台那样,“撒币”只为吸眼球、博出位,不仅无益直播答题的发展,反而可能在短期内吹起虚假繁荣的泡沫。一旦泡沫被刺穿,受伤害的还是广大创业者以及消费者。近年来,我国少数互联网创新领域存在类似问题:资本一窝蜂涌入,以“烧钱”的方式跑马圈地,忽视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的升级,造成许多过剩、过热现象。直播答题引发的风波正在提醒我们,应对这样的“资本游戏”保持警惕,文化娱乐,不能沾染太多铜臭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直播答题回归益智、休闲的发展正轨,在保持其娱乐性、互动性的同时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不仅需要直播平台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打破追逐短期利益的狭隘眼光,围绕用户打造真正有吸引力、有价值、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娱乐消费品;也需要作为监管者的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平台方回归创新本身的商品和服务属性,对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的投机者予以严厉制裁。

山寨考级为何屡禁不止

2018-02-09 04: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钟的(中国青年报评论部记者)

  很多人都听说过山寨协会,但是像“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家协会”那样,以协会名义开展招生和考级认证,并提供某种“一条龙”服务的,还是多少出乎人们的想象。近日,北京、河北两地的民政执法人员揭露了其真实面目,并宣布对该非法组织实施现场取缔。

  这个山寨协会所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在所谓“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家协会艺术考级中心”网站上,发布有招生简章、加盟信息、艺术考级培训照片等相关信息,其下设的“艺术考级中心”还给少年儿童发放自制的《中国少儿艺术水平考级证书》,并加盖该协会“艺术考级中心”的公章。

  产业界有这么一句名言:做产品不如做平台。没想到山寨协会也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精华。“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家协会”提供的正是某种平台服务——该组织的百度百科词条宣称在1995年初由各省共10余名书法界知名教育专家发起成立,并列出了10余家考级承办单位,而其“核心业务”就是组织美术考级活动。通过培训、发放证书,该山寨协会的盈利空间完全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监管部门和媒体揭露其真面目后,这个山寨协会的公信力当然灰飞烟灭了。但是,在这个非法组织风头正盛的时候,其“国字号”的名义,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有一种魔性。

  考级、考证向来是众多家长让子女参加课外培训的终极指向。在20世纪90年代,种种考级机构就已经浮出水面。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家协会”的成立日期的真伪,但的确在那段时间,提供教育考级服务的生意开始萌芽。从那时起,一批批腰包鼓起来的家长,有能力和意愿在子女课外培训上投入更多。

  跟学校里通过考试排名检验教学成绩的方式不同,林林总总的课外培训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而家长迫切需要一套标准,来证明自己教育投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需求就有市场,“国字号”或者“洋品牌”的考级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由于监管的滞后,利用家长们对证书的迷信,以考级、发证为生的山寨协会也应运而生。

  随着课外培训市场的壮大,再加上家长甚至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产生错误理解,课外培训的考级认证一洗起初的草莽姿态,逐渐变成了一件与利益挂钩的事。某些学校在招生录取时(尤其在小升初阶段),不仅要看考生的学校学习成绩,也要看所谓“兴趣特长”,山寨机构由此乘虚而入,不仅忽悠了很多家长,还忽悠了一众学校。

  要说考级机构完全一无是处,可能有失公允。毕竟,如果学生奔着考级的目的,并且扎扎实实地学了一些知识或技能的话,也算各得其所。然而,当考级发证成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学习过程也逐渐异化,“交钱发证”也就见怪不怪了。归根结底,没有权威的机构,以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实施考级评审,那么这套欺骗家长和考生的体系迟早会失灵。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追求一个外在的指标,不在于获取能对人炫耀的证书,而在于受教育者真实素养的提升。用死板的考级标准画出条条框框,也未必符合教育的真谛。山寨协会的魔性,首先来自于人们的“心魔”,心魔不除,难保这种以考级为生的非法机构不会“春风吹又生”。

号召向猝死医生学习:人本关怀比口号更重要

2018-02-07 14:58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刘婷婷空军军医大学法学副教授

  2017年12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不幸于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近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却引发轩然大波。医生们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

  从决定来看,方培虎医生的事迹令人感动,在外科岗位工作8年,“始终坚守岗位,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手术,总是冲在第一线”,体现了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值得提倡学习,可是,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医生的反感呢?

  这是因为,号召学习的决定不近人情,看不到对生命的体贴和关怀。一个医生的宝贵生命,在过度疲劳中消逝,最应该表现的,是惋惜和哀叹,是反思和警醒,而不是接踵而至、浮于浅表的学习号召。医生纵然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却也不是脱离于现实的生物,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同行意外过世,哀思尚未寄托,便掀起学习号召的热潮,很容易给人留下不近人情的感受。

  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的医疗行业,已经成为高危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见诸媒体的医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在“向方培虎同志学习”通知下发的前一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郭庆源夜班接诊38名患者,连续工作18小时,突发病症经4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医生群体的一声叹息,“要好好活着”,乃是行业中普遍焦虑的真实写照。

  文章合为时而著。明摆着,医生的过劳猝死问题已经凸显,这会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号召大家只讲牺牲奉献,不顾劳动权利,这种无形的道德绑架,很容易给人“变本加厉”的感觉,站到医生的对立面上。

  事实上,除了学习号召,职能部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最关键的,就是把《劳动法》落实到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纸上权利离现实还很远。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为51.13小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甚至还有4.4%“不知道自己有年假”。

  尽管《劳动法》第42条规定,“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但是,劳动者休息和休假,毕竟是宪法和劳动法赋予的权利。如果以特殊情形作为挡箭牌,让加班熬夜成为常态,不受任何限制,损害的不仅是医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劳动法规的肆意破坏。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今年初,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提出,“要关心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执行好医务人员休息休假的制度”。国内,已有若干省市医院破冰,如今年初安徽省卫计委印发《指导意见》,建立了全国首个“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值得给予肯定。

  方医生的不幸遭遇,应成为改进制度的契机。至于号召学习的做法,不妨先缓一缓,先把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落实下来。

别让杜鹃花的春天只在瓶中绽放

2018-02-08 11:2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邓海建

  接近年关,北京进入年宵花销售旺季,曾被抵制并禁止销售的“干枝杜鹃”再次走俏。不少人在朋友圈和微博晒出奇景:买回家时只是不起眼的枯枝,几天后却“起死回生”开出淡紫色花朵。“枯木逢春”“枯木开花”也因此成了“干枝杜鹃”的卖点。

  “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是兴安岭春天的重要点缀。只是,“春天”被拆零打包、“春色”被折枝零售,枝枝蔓蔓的杜鹃花就成了瓶子里的“一现昙花”。

  对兴安杜鹃来说,“春节”无意于一场“春劫”。野生杜鹃被砍伐零售的现象,在2017年春节的时候就已成气候,朋友圈“晒杜鹃”成风也曾引发舆论热议。此后,电商平台甚至还专门成立了“野生兴安杜鹃”专项整治团队,删除了600余件相关商品,并于2017年4月28日发布禁售公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等地也曾下发《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兴安杜鹃的通知》,因为野生兴安杜鹃生长缓慢,一年仅长10厘米,泛滥的乱砍伐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不过,今时今日看来,禁令只是禁令、乱象还是乱象——市面上的“干枝杜鹃”,越发购销两旺。

  砍花折枝,私欲作祟。“干枝杜鹃”实际上是野生兴安杜鹃的休眠状态,大规模的商业砍伐很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正如学者所言,兴安杜鹃是早春大量开花的优势种,在被破坏之后可能对传粉昆虫的生存也有影响,对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无法估量。不过,在这个售卖野生杜鹃的商业链条上,仅仅是买家畸形审美的“刚需”在煽风点火吗?

  对于野生杜鹃被剪枝的重灾区,林业主管部门恐怕也要严守现场,不能让杜鹃花陷入“公地悲剧”。至于运输环节,快递等物流领域完全可以强化查验意识,拒绝对滥砍滥伐的杜鹃花枝“放行”。此外,但凡为“干枝杜鹃”提供销售场所的,网上网下皆雷霆出击,发现一起关停一处,自然不怕有侥幸心理者会继续作奸犯科。

  所谓“人工种植”的野生杜鹃,不过是遮人耳目的一个说辞。可是,再是丰沛的林业资源,也架不住无序开发、滥采滥伐。好好的杜鹃花,再卖几年,恐怕就要火速进入“濒危名录”了。卖完了再去保护、毁光了再去怀旧的老路,还是不要再走下去。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节制购买野生杜鹃花的私欲,也许守护的就是它们的整个春天。

  哪有什么“枯木逢春”,不过是自然生态的一腔悲鸣。一句话,别让杜鹃的春天继续沦为少数人家里的瓶中风景。(邓海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2e405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6.html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