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 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4-14 07:13: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酒》说课稿

各位同学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琦君的《春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

首先来看教材分析。《春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民俗为主题。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情。学习本文,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俗,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欣赏本文,能够在逐步的情感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我将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体验。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本文具体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3、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乡之情。我将第二点定为重点,第三点定为难点。

教法学法。良好的教法学法对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法有引导启发法、讲授法;学法有朗读法、品析法。

教学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为了完成如上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分为六个步骤完成对本课的教学。我的六个教学步骤分别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初识春酒;三、赏读品析,品味春酒;四、精读感悟,升华春酒;五、拓展延伸,感悟乡愁;六、推荐书目,总结归纳。

首先来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如冰;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朋友相聚小酌的喜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够品味出酒里带来的人生百味。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琦君,走进她的家乡,去品尝她家乡的《春酒》,看看从这《春酒》中,我们能品出怎样的味道。

朗读课文,初识春酒。因为布置过预习,在课前我会先把字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本文的生字词有:挑剔、兴高采烈、顾名思义、一马当先、炮制、家醅、巴结、大约摸、道地。其中有三个方言词汇“巴结、大约摸、道地”因为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较难理解,因此我会着重强调这三个词。巴结(bā jie)在方言里指人做事努力、勤奋。大约摸,大概的意思。道地,本文是真正的,纯粹的意思。

接下来开始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是解题。1、文章的题目是《春酒》,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疑问?我预设的题目有:(1)、什么是春酒?;(2)、作者为什么要写春酒?通过引导同学们看课下注释和老师补充的方法,我们将得出:春酒,又名冻醪(láo,是浊酒的意思),是寒冬酿造, 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在文中是指母亲做的八宝酒。 而作者写春酒的原因是因为童年的“我”是最喜欢喝春酒的。而现在自己再也喝不到那时的春酒了。作者写春酒是在怀念童年,怀念家乡。从文中“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两句话可以看出。

然后我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很容易就得出,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无比喜爱的感情。

赏读品析,品味春酒。由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将提出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第一个问题:文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同学们能够找出体现“我”喜欢喝春酒的句子,我将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感受,然后加以指导,规范同学们对语言的赏析。例如第一句: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写出了童年的“我”特别喜欢喝春酒。“一马当先,不请自到”生动地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一副很馋嘴的样子。“还捧一大包回家”说明了“我”吃饱后竟然还拿,表现了孩子的可爱。“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蜂蜜似的”说明了“我”是一家一家地去吃春酒,像小蜜蜂似的快活,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之态,此处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贪喝春酒,喝完后“酒足饭饱”的可爱模样。我会着重让同学们分析“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这个短语,让同学们用“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表现了_____.”的句式,规范同学们赏析句子的语言表达。体现“我”喜欢春酒的句子还有“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再给我小酒杯里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和“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三个句子,通过细微的动作描写,将“我”对春酒的喜欢写的充满童真童趣。对于这三句话,我将按照如上方法引导同学们逐句赏析,在此不做具体讲述。

基于以上的赏析,同学们能够感受到琦君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在这杯香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对春酒的怀念之情也尽显其中。

接着我会趁热打铁向同学们发问“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通过师生交流,我们会发现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春酒,更是春酒中蕴含的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接着我会继续向同学们发问这“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间?我将让同学们先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分组讨论,根据前面学过的赏析语言的方式,每组一个句子,讨论交流,完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讨论的环节在此不作具体描述。以下体现是“道地家乡味”的句子。对会酒的描写,体现村民们的互帮互助,具有浓厚的风俗美和人情美;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体现阿标叔的热情淳朴,有着浓浓的人情美;对母亲的描写体现母亲的勤劳善良,彰显人情美。讨论的最后,我将做出如下总结:以上的品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地道家乡味”,它是从香甜的春酒里飘散出来的,它融化在故乡的点点滴滴里,有“我”欢乐幸福的童年,有“我”慈爱能干的母亲,有“我”淳朴热情的乡邻们。

至此,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把握,下面将进入精读感悟,升华春酒环节。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在这杯甜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朴实的情谊。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家乡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两段。首先我会让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两段。然后插入对琦君的简介,后明确作者再不能品尝到这“地道的家乡味”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我会让同学们研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我将出示琦君曾深情地说过的一段话帮助同学们理解作者的情怀。“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通过师生交流同学们将理解作者以一个问号结束全文,给文章留下空白,让读者在她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那份浓浓的乡愁。

至此,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将进入拓展延伸,感受乡愁环节。

此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过春酒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故乡情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借助很多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古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有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在她的诗作中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随后师生交流得出以下结论:1、这首诗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2、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感情。3、把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表达出来,这在写法上可以称作“借物抒情”。

推荐书目,总结归纳。我将向同学们推荐几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等来丰富同学们的阅读。然后归纳总结: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春酒”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文章围绕“春酒”写了童年的“我”喜欢春酒和举办会酒两件事,充满童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勤劳、乡民淳朴和故乡的美好。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51112af524ccbff12184d0.html

《春酒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