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橘子》看芥川龙之介后期文学创作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7-17 22:1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橘子》看芥川龙之介后期文学创作的转变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小说家,“新思潮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日本现在的纯文学的最高奖项“芥川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由此可见他在日本文坛的重要地位。他与夏目漱石,森欧外被认为是“形成日本现代文学教养的基础”(大冈升平《日本文学》)他们三足鼎立,将日本近代文学推向一个高峰。
一、芥川龙之介小说创作的前期与后期
芥川的小说创作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取材《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等物语作品,后期芥川开始转向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取材创作现实主义小说,虽然在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历史小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对芥川龙之介创作的其他类型的小说及其散文、评论的研究却稍显薄弱,以至使大家对芥川龙之介思想的理解拘泥于前期的历史小说。纵观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可以发现:除了在历史小说中所体现的厌世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以外,在芥川龙之介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转向以取材现实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展现人文主义的精神的文章也值得称道。笔者再对芥川文学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研究者仅仅局限于对芥川早期历史小说《罗生门》《鼻子》《竹林中》等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厚,但是对于芥川后期文学创作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即便是在对芥川整体文学思想的研究中对于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达到完全透析芥川龙之介整体文学思想的目的。本文我们要探讨的小说《橘子》就是芥川龙之介从历史小说转向人文主义题材的一篇重要文章。
大正8年(1919年)5月,芥川龙之介创作了短篇小说《橘子》。整篇文章仅两千多字,情节十分简单:主人公“我”在火车上面见到了一个头发干枯,衣着邋遢的乡下小姑娘在乘车去当女佣的途中,拼命打开车窗,目的是把自己带着的仅有的几个金黄的橘子送

给了特地前来送行的弟弟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摒弃以往的借助历史传奇故事和暗黑的写作语言风格,完全转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正面入手来刻画整个的故事全貌。作者观察细腻,抓住旅途中一点小小的片段,用白描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主人公“我”的厌世与百无聊赖与小姑娘虽然衣着邋遢却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质朴积极的纯真的思想品格给作者带来新的希望。
二、从《橘子》看芥川的文学思创作的转变
小说的开篇和许多贴着芥川小说的标签一样,是从黄昏开始的——“冬天的一个傍晚,天气阴沉。”但是今天和往常又不一样,不仅车厢里面只有我一个乘客,就连“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能听到一只不知名的小狗在哀叫。但是在这样凄凉的景色下却与“我”当下的心情“怪吻合的”。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心情:当时的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理想受到压抑,因此感到心烦,郁闷。所以“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接着,火车发车的笛声响了,正当作者“略感舒展”开始自己的旅途时,突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里慌张地闯进了车厢。因为“我”已经够心烦了,因此对这个头发干枯、衣着邋遢,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什么兴趣,也懒得看她,只是“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就是这一瞥却让“我”对这个小姑娘更加厌恶,“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在这其中更令“我”生气的是姑娘手里攥着一张三等车票,“她竟然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接着作者扫了一眼晚报,上面全都是一些平凡庸俗的人和事:媾和问题,新婚夫妇,渎职事件啊等等,令“我”更加无聊,“我”开始重新审视坐在对面的姑娘,“她的脸上的神气依旧是卑俗的人格化”,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80a8c2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3a.html

《从《橘子》看芥川龙之介后期文学创作的转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