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气候

发布时间:2012-06-04 00:30: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7~-4摄氏度,7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2、 气温:北京的年均温为10-12度,各地区有差别。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而气温则正好相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平原地区的年均温为11—12度,西部、西北部山前平原有一个年均温大于12度的暖区;海拔100-600米的丘陵、缓坡、低山区,年均温811度;海拔500米左右的延庆盆地年均温8-9度,汤河口盆地年均温度8-10度;600米以上山区年均温度在7度以下。海拔在 20D0米以上的东灵山、海陀山年均温只有2度。一年之中一月气温最低,均温平原为-5度,其中城区有一个-4度的暖中心,丘陵、缓坡、低山为-9--6度,600米以上山区为-10度以下,东灵山、海陀山在-14度左右。七月气温最高,平原地区均温25-26度,丘陵、缓玻、低山区为2326度,600米以上山区为22度,东灵山、海陀山为19度。平原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常年份在35-40度之间,个别年份高达4243度。极端最低温,平原地区常年在-14--20度之间,西部和北部山区均在-22度以下。

3、 云:云由浮悬在天空中的水滴、冰晶等组成,它是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并影响着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数、、降水、阴晴等。云的形状千变万化,常常引发人们的许多联想。云如以云底的高度来区分,可分为低云、中云、高云三种。低云的云底高度一般都在2500以下。低云又可分为六类:一、积云,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起的白色云块;二、积雨云、像耸立的高山似的浓厚云体;三、层积云,成条、成片或成波状排列;四、层云,云体均匀成层,云底很低但不能接触地面,五、雨层云,均匀成灰暗色的云体,其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空;六、碎雨云,形技各异,移动较快。

4、 风:北京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多西南风,冷空气前下时则主要为偏北大风;秋季为偏南风向偏北风过渡的季节。不同的地形条件也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盛行风向。

5、 降水:北京的年均降量为626毫米,北京地区的降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年际变化大。如年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1406毫米,而降水量最小的1969年仅242毫米,多水年为少永年的5.8倍,有时候丰水年和枯水年还会连续出现。二、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强度大。北京的夏季(6-8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以上;冬季雨雪很少,降水量只占全年的 2%,春季次少,占全年的8-10%;秋季占全年的1316%。三、地区差异显著。从地区分布上看,北京降水量的高值区在山前迎风坡一带,大致以带状自西南伸向东北,即从房山区西南霞云岭沿山伸向怀柔县中部、密云县西北部。在这一高位区,年均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

6、 日照:日照时数,即太阳照射的时间。它是气候的重要招标,而且直接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北京位于北纬40度附近,夏至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冬至,太阳高度角2636分,日出时间为733分(天亮时间为76分)。日落时间为1653分(天黑时间为1720分)。日照时间920分。春分,太阳高度角5036分,日出时间为618分(天亮时间为545分),日落时间为1827分(天黑时间为190分),日照时间129分。夏至,太阳高度角7329分,日出时间为446分(天亮时间为419分),日落时间为1947分(天黑时间为2014分),日照时间151分。秋分,太阳高度角5015分,日出时间为601分(天亮时间为530分),日落时间为1814分(天黑时间为1845分),日照时间1213分。除纬度、季节外,日照还受天气、地形等影响。北京地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在地区上有朝显差异,最大值在密云县古北口,年均2822小时,其次是延庆,年均2813小时,最小值在房山区霞云岭,年均为2063小时。

7、 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一地气候的主要成因之一。北京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为132.9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夏季(68月)为42.9千卡/平方厘,春季(35月)为41.8千卡/平方厘米,秋季(9~11月)为27.9千卡/平方厘米,冬季(12~2月)为20.7千卡/平方厘米。

8、 冰雹:北京地区降冰雹较频繁,几乎年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多雹区有四个:一、延庆山区,年均降雹日数达14.1天,其中以海陀山南麓背风坡的山脚下张山营、靳家堡为最多。二、密云山区,次多地区,年均降雹日9.6天。主要降雹区在云蒙山、大洼尖、黄花顶、四顶山北麓及河谷地带,以上甸子为最多。三、怀柔山区,年均降雹日9.3天,主要降雹区在凤驮梁、黑坨山、云蒙山、卯镇山的北麓及白河河谷、汤河河谷地带,其中以七道河、喇叭沟门、八道河、黄花城等地最多。四、门头沟区,年均降雹日7.3天,分布在灵山、黄草梁、青水尖、妙峰山、笔架山、九龙山等地及永定河河谷地带,其中尤以门头沟、斋堂乡为多。少雹区有2个:一、城区、朝阳区、通县,年均降雹日1.4-2.8天。

9、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 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10、 雪:北京冬天的雪不多,但是每年都会下几场,冬天下头一场雪的日子称初雪日。西部、北部山区雪下得早,一般在1125日以前,西部深山区和北部延庆盆地则平均始于11月中旬,海拔1252.6米的佛爷顶平均在1024日就可见初雪。平原及东都、东北部山区初雪日平均在1125日至11月上旬之间。以上说的平均,如果说的是最早初雪,则平原地区在10月下旬。500米以上山区在10月上、中旬。来年春天下最后一场雪的日子称终雪口。平均终雪日,平原地区在3月中、下旬,西部深山区及北部山区在4月中旬,佛爷顶迟至512日。那么,北京地区每年要下几天雪呢?平原地区,每年度平均6—8夭,山区9—19天。积雪的天数,平原为12—16天,山区17-48天。最大积雪深度,平原地区曾达27厘米(1979223日在房山区东南平原),山区可达35厘米(19631230日在房山区霞云岭)。

11、 无霜期:从秋季开始出现白霜的初霜日至到年春夏的终霜日,这段时间称为霜期;从春季的终霜日到当年秋季的初露日,这段时间称为无霜期。无霜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从反映一地农作物生长率的长短。北京平原地区无霜期在190195天之间,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终霜一般在4月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无霜期约缩短3-4天。山区无霜期在170天以下。全市年均无霜期在180天左右。

12、 地震:北京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断裂比较发育,且有许多活动断裂带,在历史上和现代都是地震多发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地震发生在普天康四年(294),这一年连续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在3月,第二次在9月。第一次的震中在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晋之上谷郡)、第二次震中在居庸关一带,震级55级,震中裂度为7度。据《晋书》、《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出水、大饥。据调查,从公元1000年以来的近千年间,影响北京地区震级在6级和6级以上的强震就有25次多。有一些对北京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辽道宗清宁三年_(1057),幽见地大震,大坏城郭,覆死者数万人。宣武区悯忠寺(今法源寺)的一座两层大阁被震毁。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大兴县,震级为675级,震中裂度为9度,城区的裂度为8度。

13、 寒潮:北京地区,每个冬季都会有寒潮侵袭。按北京地区的标准规定:由于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度以上,最低温度降至5度以下者,称为寒潮;在24小时内使气温下降10度以上者称强寒潮。据1951—1983年资料统计:影响北京地区的寒潮过程共出现80次,平均每年2.4次。其中,达到强寒潮标准的11次,占总次数的19%。北京地区的寒潮一般的持续两天左右,但较长寒潮也可持续47天,如196812月的一次寒潮天气,从9日开始降温,持续到16日才开始回暖,历7天。北京地区,一次寒潮过程在24小时一般降温8-10度,48小时降温12-14度,一次寒潮总降温值一般在1214度。但超过的强寒潮也偶有发生,如19662月一次强寒潮过程,房山县降温达22.3度;1968128-15日一次强寒潮过程历时7天,总降温达17.4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1936174431b90d6c85c70f.html

《北京的气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