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 1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 4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 4 (一)办学定位明确,规划科学合理 .................... 4 (二)领导班子能力不断提升 ......................... 10 (三)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 11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现雏形 ................... 13 (五)合作教育初见成效 ............................. 14 二、教师队伍 ........................................ 15 (一)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 15 (二)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 15 (三)教师培养培训务实有效 ......................... 15 (四)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 17 (五)师德建设取得实效 ............................. 17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 19 (一)教学经费投入稳步增加 ......................... 19 (二)教学基本设施不断完善 ......................... 19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 22 (一)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 22 (二)培养方案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 23 1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不断丰富 ................... 24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形式多样 ................... 25 (五)实验教学不断加强 ............................. 25 (六)实习实训稳步推进 ............................. 26 (七)社会实践扎实开展 ............................. 26 (八)毕业设计(论文)管理逐步规范 ................. 27 五、质量管理 ........................................ 28 (一)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 28 (二)教学管理制度基本规范 ......................... 28 (三)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 ......................... 29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 32 (一)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学习氛围浓厚 ............... 32 (二)学生指导措施得力,服务工作到位 ............... 33 七、教学质量 ........................................ 35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 35 (二)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 ........... 36 (三)体育美育并重,学生身心健康 ................... 38 (四)师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 38 (五)学校办学影响和社会声誉逐渐扩大 ............... 39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41 一、服务地方、培育特色深化不够 ...................... 41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2
(二)改进措施 ..................................... 42 二、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 45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 45 (二)改进措施 ..................................... 46 三、办学基本条件还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 49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 49 (二)改进措施 ..................................... 50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力度不够 .......................... 53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 53 (二)改进措施 ..................................... 54 五、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质量需要提高 .................... 56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 56 (二)改进措施 ..................................... 57 六、学风建设需要改进 ................................ 58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 58 (二)改进措施 ..................................... 58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菏泽学院地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市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辖八县一区和市开发区,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968万,西依中国母亲河——黄河,东邻儒学发源地——曲阜,黄河文化、儒家文化、牡丹文化、水浒文化交融荟萃,素有‚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是以花城、水邑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这里钟灵3
毓秀,人才辈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王禹、晁补之、教育家何思源、抗日名将赵登禹等赋予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当代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等是菏泽儿女传承与创新灿烂文化的典范。多彩绚烂的菏泽历史文化,为菏泽学院提供了丰富营养,成为滋润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498月,定名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195212月,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19588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2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菏泽教育学院、菏泽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同时并入菏泽师范学校、菏泽农业学校的有效资源,组成新的菏泽师范专科学校,筹建菏泽学院;20045月,教育部批准菏泽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菏泽学院。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菏泽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普通本科高校,建院升本之初,学校先后开展了‚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大讨论和以‚特色、质量、创新‛为主题的大讨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菏泽学院、怎样建设菏泽学院‛的问题,制定了35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05-2007年,逐步扩大本科办学规模,更新办学理念,形成本科意识,基本完成学科专业、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的结构性调整;第二步,2008-2012年,夯实办学基础,培育办学特色,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形成良性发展态势;第三步,2013-2015年,稳定办学规模,整合办学资源,突出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提出办学要坚持‚三个紧紧依靠、三个紧紧围绕‛,实现‚六个基本转变‛: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4
界的大力支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紧紧依靠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建设合格的本科院校,紧紧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会创新的优秀毕业生;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由教师教育为主向多科性教育,由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由学历教育向培养培训并举,由面向地方向面向山东、走向全国,由政府办学向多种成份办学的转变。
全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353发展战略为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兴校,坚持改革创新、人才强校,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得以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得以传承弘扬,‚一个保持、两个强化、三个围绕‛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基本形成。学校坚持把建设合格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将以评促建作为常态化的工作长抓不懈,依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评建工作不断线,阶段检查保质量‛的评建工作思路,每二至三年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工作评估,形成了‚评估常态化、常态评估化‛的自评自查长效工作机制。近年来,学校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契机,‚外要政策求扶持,内聚人心谋发展‛努力做到‚硬件基本合格,软件争取优秀‛达到‚以评促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51亩,建筑面积5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00余万元,纸质图书158万册、电子图书105万册,期刊2200余种。现有本科专业43个,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面向25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5
16800余人,继续教育在读生5400余人。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现有教职工1327人,其中在编教师87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589人,具有高级职称278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菏泽学院历经63年的办学历史,筚路蓝缕,薪火相承,已发展成为鲁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6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建院升本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丰富完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思路,逐步培育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一)办学定位明确,规划科学合理
一是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建院升本以来,学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入调研、学习交流、探索总结,逐步提出了‚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地方本科高校的目标,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内涵发展,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增强综合实力,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定位:2015年,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质量明显提高,形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成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型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注重发展特色专科教育,7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巩固文理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打造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工科类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建立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若干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定位: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产学研政合作教育,培养意志坚、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菏泽、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用型科技成果孵化和产出基地。
二是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升本之初,学校开展了‚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大讨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353三步走发展战略。353发展战略将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迎接上级主管部门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三年验收;第二个阶段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第三个阶段,通过整改提高,将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结合353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3个子规划及各院系发展规划。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4个子规划及各院系发展规划。用学校规划指导年度计划,保证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与353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与学校的自评自查紧密结合。我校在2008年,即第二阶段的开局之年,进行了自评自查;2011年,即‚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再次进行自评自查;8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2012年,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修订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使之更加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2015年,即‚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校要建立完善自己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形成具有菏泽学院特色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
三是立足学校实际,培育办学特色。围绕办学定位,结合办学实践,形成了‚123‛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即‚一个保持‛保持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两个强化‛:强化学科建设,发挥支撑作用;强化专业的应用性,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三个围绕‛围绕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鲁西南崇实尚义特质的毕业生。按照这一思路,学校重点从五个方面培育特色,凝练特色。
第一,通过保持优势出特色。学校是在五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中三所学校均以教师教育为主,且我校的办学历程就是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菏泽学院成立后,在大力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保持了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起地方政府主导、学校具体实施、实习基地学校共同参与的‚实习与支教‛‚培养与培训‛体化互利多赢的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先后选派8批共3930名师范生在菏泽市9县区农村中小学参加顶岗实习支教。同时,臵换出1815名中小学教师到我校培训进修。顶岗实习支教解决了师范生的实习问题、从业素质提高问题,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压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顶岗实习支教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机制的有益尝试,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我校关于顶岗实习支教的新闻,《山东高等教育》‚一线报道‛栏目进行了报道。2010年,菏泽市人民政府将‚选拔1000名菏泽9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学院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列入全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顶岗实习支教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我校连续两年在全省教师教育学会年会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被列为‚山东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第二,通过强化学科建设出特色。学校按照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学科建设,2005年以来相继出台了菏泽学院《关于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评选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给予相应的项目经费支持和奖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三重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议,对已立项的‚三重点‛建设进行指导和年度检查。先后提出了‚十一五‛的‚103目标和‚十二五‛的‚125‛工程,明确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经过持续建设,已建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学科15个、重点实验5个;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30名、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0名。学科建设支撑了专业发展,提高了育人质量。学校建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11个、品牌专业1个。在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天然资源化学与应用研究校级重点实验室的支撑下,新设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长为省级特色专业。在理论物理重点学科支撑下,物理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学专业学生王秀利,刘晓丽、秦玉娇撰写的研究论文分别在《大学物理》上发表,学生闫文林研制的《智能化多功能物理量测量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第三,通过专业应用性改造出特色。升本之前,学校主要举办专科专业,且大都是师范类专业。升本之后,通过增加实践环
10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节,对传统专业特别是师范类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造,许多院系推出不少好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从写作课入手,增加写作训练环节,依托‚黄河浪‛文学社,在《黄河浪》刊物上发表习作,调动了师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课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音乐学专业将山东琴书等地方戏曲纳入课堂教学,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梳理,传承了地方文化。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幼儿教师的特点,提出了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从重理论向重能力转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强化校企合作育人,在本科教学中采取分段培养、因材施教的5+3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与企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明显。教育科学系鼓励师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开展心理咨询,积累了大量一手材料,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毕业论文占69.57%心理咨询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
第四,通过融入地方出特色。在专业设臵上,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依托菏泽、融入菏泽、服务菏泽。菏泽是能源大市,煤炭储量达281亿吨,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是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基地。据此,学校在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全省唯一的能源化工专业;菏泽是平原绿化达标城市,木材蓄积量1300万立方米,农畜产品丰富,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学校增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专业;菏泽地处四省交界处,商贸物流业繁荣,是周边地区著名的商贸物流基地,学校增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菏泽致力于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打造制药产业基地,学校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围绕菏泽打造机械电子产业基地,学校增设了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上专业的设臵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第五,通过研究地方文化出特色。菏泽是我国古代经济、政
11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治、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学校依托菏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人文资源,精心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及研究基地。其中,牡丹文化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经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单独提前招生专业,水浒文化研究基地为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音乐系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菏泽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水浒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优秀栏目‛‚特色栏目‛。李保光教授致力于牡丹文化研究五十载,成果丰硕,代表专著有《国花大典》《牡丹人物志》《新编曹州牡丹谱》《曹州牡丹史话》《雷泽史话》等,《国花大典》被专家誉为‚一部研究牡丹的百科全书‛另有国家级武术教练陆建民的《中国菏泽武术之乡》‚老舍散文奖‛获得者石耿立教授的《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以及由其策划的《菏泽历史人物丛书》10本),闫永丽副教授的《菏泽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研究》邵子华教授的《菏泽文学三十年》等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专著30余部。
四是发挥高校职能,服务地方发展。学校以服务菏泽‚五大基地一大产业‛为切入点,制定了《菏泽学院服务菏泽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相继与菏泽市部分重点企业、县区进行了合作对接,初步搭建了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化学化工学科与山东尚舜化工股份公司合作,开展了‚双-3-三甲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的合成与应用‛精细硅化工课题研究,与山东洪业化工集团初步达成了建立化工中试基地和化工研究中心协作意向,与山东郓城世炬化工联合开发了有机氟代物最佳生产工艺,与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新型、高效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助剂;积极参加市重大项目‚菏泽市煤化工发展战略研究及项目规划‛攻关,完成子课题8项,为菏泽市煤化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学、生物工程等学科在农产品培育、生物有机肥、动物养殖等方面进行科技研发,王尚荣教授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12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奖的项目‚秸秆过菌还田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在项目区内生产各类鲜菇,增加农民收入2.5亿元,利用菌渣生产的优质有机肥,价值1.2亿元;朱道玉教授的‚仿野生中华鳖新型高效养殖模式‛项目,已在牡丹区广武黄河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等建立了技术成果研发与推广基地,经济效益明显;樊庆忠老师的‘凤红’桃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等项目已进入推广阶段,市场前景广阔。我校是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自2009年起承担了牡丹区、巨野县等5个县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任务。王振华教授在菏泽电视台《天天来健身》栏目讲解演示八段锦、五禽戏、陈氏太极拳等武术健身套路,推动了菏泽及周边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依托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继续教育‚三大基地‛等服务平台,进行幼儿园园长培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等,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学校开展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已成为全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二)领导班子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支讲政治、肯奉献、懂教育、善管理的干部队伍。现任校级领导班子由7人组成,工作背景互补性强,学缘、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建院升本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菏泽学院,怎么建设菏泽学院‛等重大问题,不断探索办学规律,建构学校顶层设计,明确了办学定位,理清了办学思路,促进了学校良性发展。近三年,党委班子成员撰写教育研究论文20余篇,或在《理论学习》《山东高等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或在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理论学13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习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中层领导干部共14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78.87%中层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较高,教学科研服务意识较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主治校。学校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构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决策和执行机制,强化了党委班子的领导能力;建立健全‚双代会‛制度,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突出教授治学、民主治校;坚持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联系专家制度,不定期到院系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了解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和分析,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确保了学校和谐稳定。
三是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立校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学生、家长、社会、政府、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其满意为落脚点,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控,初步构建了由决策指挥、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教学辅助与服务、质量评估五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质量生成过程的分析,把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促进了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三)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学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成绩,部署任务。出台了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强化制度保障作用。在各类会议上,学校领导经常强调突出教学中心地位,14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规章制度保障教学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007年以来,连续6年以行政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围绕这些文件的落实,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确保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是政策措施倾斜教学。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方针,制定了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人事分配、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在校内津贴分配上,注重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名师等评选办法,表彰奖励在教学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促进了教师敬业乐教。
四是经费投入优先教学。学校经费预算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在总体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教学运行经费,对新上专业、应用性工科专业等给予经费扶持,增列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人才质量工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验室维修(护)等专项经费,基本保证了教学正常运行。2005年以来,争取国家、省财政专项经费9200万元,保障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投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资源臵换、社会融资等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建院之初,学校便相继出台了《科学研究基金试行办法》《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研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科研立项与管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树立精品意识,促进合作研究,发挥科研助教作用,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实验室、进毕业论文与设计,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协15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调发展。积极实施《大学生研究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是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各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理念,完善各项服务措施,通过优质管理服务教学。学生工作部、团委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促进了学风建设;教务处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宗旨,提高了服务水平;图书馆加强图书文献资料管理及现代服务手段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后勤产业管理处认真做好教学设备设施的维护,强化后勤保障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是舆论宣传围绕教学。学校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子屏、文化长廊等宣传媒介,及时报道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和教学动态,着重宣传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新举措。校报开设了‚名师风采‛‚博士风采‛‚校园先锋‛等栏目,学报开设了‚学人星空‛栏目,大力宣传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现雏形
学校在2010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完善,形成了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思路,确定了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鲁西南崇实尚义鲜明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臵上,注重应用性专业的设臵,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培养方案上,注重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特点,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设臵。各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个教学平台及模块式选修课构成。坚持突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方向)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等原则,坚持以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课程体系。在培养方式上,逐步实现‚三个零距离‛专业设臵与社会16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需求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效果。在综合素质提高上,增加实践环节,训练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质量保障上,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核心,‚两主体、四自评、三反馈‛为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双层闭环运行的监控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合作教育初见成效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推进校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学术交流渠道,搭建合作育人平台。我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设立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学生取得专科学历后,到爱尔兰再学习1年,可获得该校颁发的本科学历;与美国南缅因大学达成了2+2合作培养的办学意向。与香港震雄集团合作,接收蒋震高等工业学校机电设备84台(套),总价值380余万元,共建了蒋震机电工程学院;与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外包方向)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上海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财富网)合办了经济学专(金融服务外包和金融理财方向)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提出课程改革意见和实训计划,实施联合培养。在与政府和行业合作方面,搭建‚学校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形成了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施服务菏泽科学发展行动计划,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旅游局加强合作,在我校设立了菏泽市‚天香园艺‛劳务培训基地、市旅游产学研基地,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菏泽市在我校设立了‚院士工作站‛进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动我校应用型项目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2010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17

二、教师队伍
学校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师德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领衔、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
(一)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6人,外聘教师42人,教师折合总数837人,折合在校生17366人,生师比20.751;专任教师队伍中,博27人,硕士533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63%;正高级36人,副高级19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68%;中级以上职称630人,初级中硕士学位以上且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者140人,符合岗位任职资格主讲教师770人,占专任教师的94.36%,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学校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教师877人,教师结构日趋合理,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
教师结构基本情况统计表
类别 总计 双师型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无职称
博士 硕士
教师 数量 877 81 44 234 408 191 0 29 560 所占 比例(%
9.24 5.02 26.68 46.52 21.78 0 3.31 63.85


类别 总计 具有行业背景
35岁及以下 3645 4655 56岁及以上
本校 外校(境内) 外校(境外)
教师 所占
数量 比例(% 877 2 439 253 150 35 6 868 3 0.23 50.06 28.85 17.10 4.00 0.68 98.98 0.34 (三)教师培养培训务实有效
一是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师资
18

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出台菏泽学院《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暂行办法》《关于教师参加业界实践锻炼的暂行办法》《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在职申请学位、进修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加强培训工作机制建设,改善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管理,提高了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学校积极推行全员聘任,2011年进行首次聘任,基本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职称改革方面,不断修改职称评审办法,使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了职称评审对教学、科研的指挥棒作用;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建立起符合教师工作特点、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评聘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使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薪酬改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提高在岗教师待遇。
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实施‚培养与引进等同对待‛的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进修访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近三年选派378人次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学习进修;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每年暑假期间组织新进教师参加省级岗前培训,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强化从师能力;举办教师暑期教学基本功提升活动,提高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转型课程进修,支持中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在参加业界实践锻炼期间,工资照发,报销差旅费,每月补助生活费1000元;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四是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校制定和完善了《菏泽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每个校级教学团队拨付10万元建设资金,通过建设,择优推荐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已有校级教学团队16个,19

省级教学团队3个;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例如,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曾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3项,校级7项;李传安教授的黑洞理论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近五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5篇,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吴官正的接见,中科院院士陆曾来校讲学并与他探讨相关问题。基础化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各1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8篇。公共教育学省级教学团队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级立项课题11项,校级5项。
(四)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认真执行教学工作规范,严格认定主讲教师资格,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积极开展观摩课、教师互相听课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近三年,获得省级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立项12项,校级立项6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18项;组织评选了30名教学名师、30名‚大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激励教师敦学敬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认可度较高。
(五)师德建设取得实效
学校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师德师风,每两年评选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培育和树立了一批师德典型。如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不平凡业绩的谢孔宾、郭满禄、王永昌、王尚荣、李传安、王进、刘渝20

东等老教师;逐步在文学创作、教学科研上崭露头角的石耿立、汪涛、王学亮、李建奇、程晖晖、邵瑞等年轻教师。建立宣传机制,通过校园网、宣传橱窗、校报‚校园先锋‛栏目等,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形成了浓厚的爱岗敬业氛围。
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8人、省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师德标兵1人。在2010年度、2011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校分别获得合格、良好等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1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学校重视办学条件改善,逐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满足了教学工作需要。
(一)教学经费投入稳步增加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在办学规模扩大、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优先保证教学工作的经费需要,教学经费逐年递增。近三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逐年提高,为确保教学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资金保障。
教育事业费收入情况统计表(万元)
1.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年度

2009 0 2010 0 2011 0 拨款 地方
本科生 研究生 高职高专
0 0 0 4809.81 4129.59 3361.15 网络与继续教育 561.95 496.25 511.00 2.学费收入
3.会捐赠收 0.00 0.00 0.00 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 76.10 147.02 122.52 7784.23 3206.54 6333.90 3224.58 6868.11 3781.05 生均年教学日常经费支出统计表
项目 年度 2009 2010 2011 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万元) 15800.58 13688.07 14010.31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 1741.09 1627.46 1707.53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所占比例% 11.02 11.89 12.19 全日制在校生均生数(人) (元) 18550 17319 16884 938.59 939.70 1011.33 (二)教学基本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基本满足了实验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需要。全校现59个实验室,下设实验分室18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2

个。从2006年开始,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2010年以来,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对制药工程、化学工程实训中心进行了专项建设。截至20121031日,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5362台(件),总金额83699919元,年新增设备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20102012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统计表
年度 2010 2011 2012 折合 在校生数 17690 17261 17366 教学科研仪器设生均设备值备总值(元) 70968205.79 80878398.22 83699919.23 (元) 4011.77 4685.61 4819.76 本年度新增设备值当年度新增(元) 7586548.00 9910192.43 2821521.01 比例(% 11.97 13.96
2010-2012年度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年度 2010 2011 2012 全日制在校生数
17319 16884 16825 教学在用计算机台数
3384 3598 3649 百名学生配教学在用计算机台数(台)
19.54 21.31 21.69 备注:1.2012年度截至20121031日;2.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在用教学计算机台数;3.2009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63381657.79元。
学校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按照《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先后与菏泽睿鹰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市电视台、市教育局、香港震雄集团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9个。
二是图书资源不断丰富。我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3366个。现有图书资料262.34万册,其中纸质图157.55万册,电子图书104.79万册;每年投入300400万元用于图书购臵,近三年新增纸质图书46.78万册,新增电子图书40万册,生均年进书8.92册;每年订购纸质期刊2200种;子期刊9000余种,拥有7个全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4个自建数据库,免费开放了6个数据库。图书馆采用全国高校图书馆主流管23

理系统——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书库和阅览室全部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开放式管理,周开放时间达94小时,提高了馆藏文献利用率。
三是校园网不断升级优化。学校切实加强校园网建设,目前校园网络包括25台服务器、100余台交换机、信息点4000多个,教育科研网10M、联通1000M双线接入,核心万兆连接、楼宇千兆连接、桌面百兆连接,以Radware、锐捷路由交换设备为骨干,覆盖教学科研区、办公管理区和教职工住宅区三大区域。建有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学生心理管理、图书资料检索系统等服务平台,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四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学校按照校园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改善校舍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96701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7.4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13866平方米,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3.74万平方米,生均14.11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4.42万平方米,生均8.57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13566个,百名学生配备座位数80.63个。
体育教学训练场馆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运动场所总面10.03万平方米,其中,室外体育场地面积7.45万平方米,内体育场所面积2.58万平方米。综合体育馆1座、风雨操场1块、游泳馆1座、田径场4块、足球场2块、篮球场31块、排球24块、乒乓球场地2块、羽毛球场26块、网球场2块,运动场所设施齐全,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24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适时调整专业布局,科学规划学科专业体系。我校按照‚适应社会需求,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办学特色,提高质量效益‛的原则,不断调整和设臵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切实巩固文理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打造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急需专业、新兴应用型专业。2005年我校本科非师范专业超过了师范专业,2009年本科专业超过专科专业,基本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由教师教育为主向多科性教育的转变。2011年学校本科专业共43个,应用型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专业达半数以上,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型学科为主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提升专业内涵,突出培育特色专业。学校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评审,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了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实力,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学校财力,对重点建设的专业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对新建专业拨付1万元的启动经费,并在图书资料购臵、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实施倾斜扶持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传统专业的应用性,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对于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在立项研究、经费投入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特色的积累和升华。开展学科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质量25

工程,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落实,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多项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方案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培养方案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性原则,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按照‚打通基础、精设专业、灵活方向‛的原则,精设专业基础课,精选专业方向课,开好专业提高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开足实验实践课,开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个性发展。
二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结构,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通过学科基础课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能力,通过专业课、实践课培养从事特定专业领域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针对性和竞争力。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学分)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培养方案,要求理工农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5%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0%实行顶岗实习实训,师范类专业时间为一学期,非师范专业根据情况适时安排,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执行,制定了《菏泽学院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明确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调整程序。2008年、2010年、2012年分别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重视过程监控,要求各院系按照培养方案安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教师按照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做到了开课有计划,授课有大纲,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监督。
26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不断丰富
一是课程建设措施得力。学校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建设、培育精品、提升质量‛的课程建设要求,制定《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意见》《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等文件,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打好专业基础,以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突出专业特长,以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实践能力,以素质课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渗透。近三年,共开设公选课91门次。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平台,鼓励优秀课程进入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精品课程47门,‚植物生理学‛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二是教学内容基本切合人才培养实际。学校积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料、互联网等,发掘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注重学科发展与应用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教材选用与质量监管规范有序。学校制定《菏泽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教材选用机制,教材建设质量监管规范有序。在教材选用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启动‚精品教材工程‛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支持教师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教材,近三年出版自编教材24部。
四是多媒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培训、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大奖赛、多媒体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促进了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提高,各专业必修课应用多媒体27

教学的比例达到50%以上。我校教师多项作品在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奖。2011年,陈广亮与黄永荣、付敏与张文君分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12年,李靖获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形式多样
一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制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等文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实践。学校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进行资助和支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推行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二是改革传统学习评价方式,突出能力考核。按照学校《考试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将讨论、作业、手工制作、实践过程、平时测验及课堂表现计入总成绩,让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实际操作、上机考试等灵活多样的结业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培养情况进行总的学业评价。支持教师改革学习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不断加强
根据教学大纲,按照菏泽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施细则》的要求,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开设实验课程。20112012学年,共开设含实验的课程372门,其中独立设臵实验的课程60门,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23门,实验课程总体开出率97.57%。依据《菏泽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暂行)逐步加强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现有85个实验分室向学生开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实验教学,现有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214人,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28


(六)实习实训稳步推进
学校出台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依托企事业单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实习教学环节管理与考核。各专业教研室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订专业实习工作计划,保证实习时间、内容与实习大纲规定的一致性;各教学院系组织实习教学检查,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总结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师范生的‚顶岗实习‛模式。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合作办学、专业共建等方式,积极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提高了实习质量,推动了就业。
(七)社会实践扎实开展
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计入个人学习档案。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每年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中国林交会等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2005届志愿者付加臣的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伊犁日报》报道,并被团中央授予银质奖章;2006届志愿者王红斌荣获2007-2009年度西部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称号。近三年学校共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66个,参加人数16000余人次;20个社会实践团队获省级以上奖励,指导教师22人次、学生5529

次获省级以上表彰;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
(八)毕业设计(论文)管理逐步规范
《菏泽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与开题、指导过程、评阅及答辩资格认定、答辩、评分、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教师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基本适当,选题难度适中,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践,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2012届毕业论文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为69.27%评出校级优秀论文103篇。升本以来,15篇毕业生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

30

五、质量管理
学校重视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建立了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制定了基本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核心,“两主体、四自评、三反馈”为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双层闭环运行的监控体系,保障了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运行。
(一)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人员77人,其中分管教学副校长1人,务处专职管理人员15人,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61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学管理人员41人,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平均在7年以上。

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统计表
学位结构
队伍
初级结构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正高 副高 中级
以下
人数
4
33
27
13
10
31
21
15
16
37
21
3 35 36-45 46-55 56 职称结构
年龄(岁)结构
比例(% 5.2 42.9 35.1 16.8 13.0 40.3 27.3 19.5 20.8 48.1 27.3 3.8
学校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研讨活动。依据《菏泽学院优秀教学管理人员评选办法》导、激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进行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得到增强,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近三年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2篇,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1项,省部级3项。
(二)教学管理制度基本规范
学校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先后制定、修订了60多个有关教学管理的文件和制度,编印了《菏泽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学生手册》,涵盖综合管理、教学31

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管理、教学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各教学单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确保了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严密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校、系两级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织,通过教学检查、专项评估、听课评课、年度考核等方式,加强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严格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建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严格执行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等,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四是通过教学实习工作等专项检查,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五是严格程序与标准,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在职称评审中,当年拟晋升人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居于后10%的,取消申报资格。六是严肃考风考纪,保障制度执行到位。近三年,222名学生由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受到处分,其中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的141人次,因旷课受到处分的13人次,其他68人次。
(三)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按照‚评建工作不断线,阶段检查保质量‛的工作思路,以自我评估为核心,以抓好过程监控为重点,每二至三年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工作自评,初步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闭环运行体系(见下图)闭环运行体系为双层运行环,内层是由学校制定的各类文件组成的制度环,外层为开放式的执行环。运行环分为四个环节:目标管理、教学运行、检查反馈、建设改革。这些环节既有一定次序,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每完成一个闭环运行,都会有新的内容补充到相应的环节中,整个运行环内涵螺旋式上升发展。

32


教学质量监控闭环运行体系示意图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主体,四自评,三反馈。见下图。

教学质量监控特色示意图

一是以人为本,突出教师、学生两主体作用。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学校利用授课自评、课程自评与学生反馈等监控环节,把教师由被动的监控对象转化为主动参与监控、积极改进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是否满意放在衡量教学质量的首位,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监控反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如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坚持以学生评教为主的原则(学生33

评教、教学督导组评价和同行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0%40%10%要求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填写评教表;制定并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随时搜集和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教学管理、教学安排、课程设臵、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实施自下而上的四自评活动。教学评估从授课教师自评做起,然后由教研室同行进行课程自评,再进行教学院系自评,最后学校自评。教学自评从基层做起,层层递进,形成自下而上良性的自评机制。
三是学生、督导、社会全方位反馈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反馈、督导反馈、社会反馈机制,全方位收集对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意见,加强整改,提高质量。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所有教职工依据共同的目标和质量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之中,使‚两主体、四自评、三反馈‛为主要内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34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形成了“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工作。
(一)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学习氛围浓厚
一是政策措施完善。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奖惩机制完善,执行有力。发挥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自律组织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学风建设和学生日常行为监控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学风建设机制已初步形成。
二是学习氛围浓厚。在校园设立多处修读点和名人雕塑,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每年开展‚大学生读书节‛和新书推荐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发挥‚英语角‛‚演讲协会‛等学习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建文明宿舍、优良学风宿舍等活动,发挥宿舍环境的育人功能;注重选树优秀典型,利用‚感动校园十佳青年‛评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舆论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敦教敬业‛的教风,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大力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和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载体功能,拓展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延伸了素质教育的空间。近三年成功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学术作品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现有校级社团39个,35

级社团41个,参与成员达9400余人次,占全校学生的60%左右。其中,阳光smile协会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荣誉称号,爱心社荣获‚全国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二)学生指导措施得力,服务工作到位
一是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学校注重加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成立了学生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部门密切配合的校系两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健全学生工作队伍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将‚三进三有‛(进宿舍、进课堂、进餐厅,有学生的身体健康档案、有心理健康档案、有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纳入辅导员和系级学生工作考评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我校现有专兼职辅导员89名,生师比为1891。定期选派辅导员参加培训,职称评定与专任教师同比例单列计划,对优秀辅导员在职务晋升方面予以优先,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
二是学习指导与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加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各院系结合专业教育,加强专业学习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专业信念;以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好个人学业规划,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观念。
三是完善资助体系,以关爱促进学风建设。学校构建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奖、助、贷、勤‛一体的资助体系,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办法;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协助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保证贫困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积极开辟勤工助36

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2010-2012年,我校共向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879.63万元,其中勤工助学岗位酬金201.93万元;为6321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2960.4万元。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指导老师11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近三年对学生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6000余人次,对重点人群进行了跟踪和干预。每年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选修人数达4000余人。年开展心理健康‚525宣传月‛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加强就业调查研究,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配备专业就业指导教师71名,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76名,生师比为2211。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培训,3人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48人有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邀请全国就业指导专家李震东教授等和往届优秀校友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与菏泽市人社局密切合作,每年举行一至二次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学校领导每年带领相关负责人走访用人单位,为促进学生就业、调整专业方向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收集参考依据。建立专门机构和网络平台,网上推介毕业生,实行网上就业商洽;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对学生就业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学校获得了菏泽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7

七、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修养,强化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培育。毕业生达到了培养目标要求,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一是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纵向管理有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各院系党总支、系团总支、系学团会、班级学团组织,横向管理有专职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兼职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络。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紧密围绕‚三进‛目标和‚三贴近‛要求,不断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完善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设臵,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是加强德育品牌建设。学校遵循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聆听世界‛文化讲坛,邀请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央党校等全国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已举办26期,参与学生8500人次,成为我校思想教育的新渠道,德育工作的新品牌,在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8

四是强化党建工作育人功能。学校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职能部门各院系注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三年,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党员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1210月,全校16825名学生中,申请入党的学生11850人,占学生总数的70.4%;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628人,占学生总数的45.3%;学生党员930人,占学生总数的5.5%
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省委高校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学校参加历次由省委高校工委举办的山东‚大学校长德育论坛‛交流经验,典型发言。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级奖学金分别有81人次、1655人次、8296人次、40人次;省级优秀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毕业生分别有43人次、21次、534人次,省级优秀班集体12个;辅导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2人次。涌现了菏泽市诚实守信十佳道德标兵、拾金不昧的大学生朱蕊,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学生、烈火中救人的大学生秦法明等一批学生先进典型。
(二)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
一是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学校科学设计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近三届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通过率、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39

1009080706050403020100毕业率2009-20102010-20112011-201298.1199.2199学位获得96.1198.5398.67计算机二级通过率54.7654.9660.55英语四级通过率70.9568.9170.79英语六级通过率21.5226.4928.17考研录取23.8720.9721.68
近三学年学生学业水平统计
二是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学校支持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分别参加司法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教师从业资格考试及经济师、物流师、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师等资格证书考试,对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执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达12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0.43%
三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日益增强。积极实施大学生研究创新训练计划,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近三年共立项156项,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活动,获奖等级明显提高。我校学生刘丹在2011年全国第三届‚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国家级特等奖;郜晨等设计的家用智能吸尘机器人(第一代)2008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李晓等设计的家用智能吸尘机器人在2012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20092011年,我校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奖励330项;公开发表论文24篇;获得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有77所院校2000余名学生参加的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40

中,我校38名学生参赛,13名学生进入前200名的复赛,4名学生进入分赛场决赛,数学系学生杨健荣获全省第四名。我校连续两年被授予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优秀团体荣誉称号。
(三)体育美育并重,学生身心健康
一是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方面,积极实施‚五三‛课程模式改革,理论教学以集中授课为主、络课堂自学为辅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实行网上自主选课,确保教学质量。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注重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健康杯‛篮球、排球赛、纪念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象征性接力赛‛等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强,成绩好,体质健康合格率高。在山东省二十二届运动会(大学生组)上,我校获2金、2铜,武术团体总分第三名,定向越野团队总分第四名;2011年山东省高校武术锦标赛中,获得1金、1银、3铜,团体总分第三名。20092011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96.63%94.59%89.67%。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洪光在国内外散打职业比赛中表现突出,在散打界素有‚神腿洪光‛之称。
二是注重美育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学校把美育建设植根于素质教育之中,发挥音乐系、美术系、中文系等教学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每年科技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社团文化节期间,举办活动达70余项,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两届菏泽市城市形象大使汤晓丹、赵帅,全国‚快乐男声‛十强选手姚政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典型。
(四)师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为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情况,学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
41

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菏泽学院教师评学表》760份,回收743份有效问卷,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满意度为94%发放《菏泽学院本科专业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教师用)666份,回收649份有效问卷,教师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满意度为94%。发放《菏泽学院本科专业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用)241份,回收233份有效问卷,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状况满意度为90%

(五)学校办学影响和社会声誉逐渐扩大

目前,我校招生范围已扩大到25个省、自治区,生源以山东省为主,其中菏泽生源连续三年(2010-2012年)均占该年度录取人数的20%以上,为本省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分别为78.15%89.30%92.61%,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0-2012年度招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本地生源年度
计划数
录取人数
报到人数
报到率
(菏泽)
2010 2011 2012 2560 2350 2530 2824 2486 2531 2207 2219 2344 78.15% 89.26% 92.61% 660 606 540 23.37% 24.38% 21.34% 本地生源录取注:统计数据不含‚3+2‛专升本人数。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2010年至2012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2.8%91.6%93.6% 。本科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较强,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较高,2010-2012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平均达到42

86.48%近三年,菏泽市招考录用教师7018人,我校毕业生考取1906人,今年13名毕业生参加巨野县教师招聘,被录用12人。毕业生李宪宝被评为山东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个人,秦笃文获得华帝公司提供的15万元创业基金,秦宣振获得山东省在校大学生‚创业自强明星‛荣誉称号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1年,我校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教师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5个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认可度较高。近年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菏泽日报》《齐鲁晚报》菏泽电视台、山东省教育厅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专业毕业三支网上合同灵活升学西部征兵初次人数一扶签约就业就业就业5565116572119229023236039031430830245185381165021426512404105028652010年25872011年26242012年3062
2010-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43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建院升本以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多年本科办学实践中,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得以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得以进一步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办学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既有学校发展中的个性问题,也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共性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服务地方、培育特色深化不够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作为一所由师范类专科学校发展而来的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定位、服务功能必然会深刻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升本后,学校办学定位发生了变化,服务功能发生了转变,而少数干部职工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老的办学思路上,面向社会、走向实践、服务地方意识还不是很强,贯彻执行学校决策的能力尚有不足,任务落实不够迅速、彻底。学校二级管理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工作运转不够灵活、高效。
二是服务地方不够到位。产学研政合作互动不够充分,服务地方工作不够深入,少数干部和教师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全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还不够强;各专业间校企、校地合作育人情况不平衡,部分专业与业界联系不够密切;校企、校地开展产学研政合作的内44

容相对较少,形式相对单一。
三是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培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学校注重学科专业的培育,形成了一些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但由于办学时间短,学科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积累不够,挖掘不深,培育不强,凝练不精,国际合作办学涉及面不够宽,形式不够丰富,大部分专业特色不够明显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是转变干部思想观念,推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管理观念,树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务实高效的管理机制,下放人权、财权、物权,赋予二级学院(系)更多的自主权,调动院系领导干部的能动性。通过外出培训、访学、进修和出国留学等多种方式,强化干部培养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学识、见识和胆识,增强领导干部对学校决策部署的理解力、执行力;通过业界锻炼、地方挂职等方式,让领导干部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经验型向精细化、创新型转变,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增强服务地方意识,完善校地互动合作机制。落实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大力实施《菏泽学院服务菏泽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注重发挥自身人才聚集优势、科技研发优势,建立面向菏泽市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紧紧围绕菏泽‚五大基地一大产业‛的战略目标,遴选优势项目,加大对接力度,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通过相互调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模式。积极开展顶岗实习,重点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为校企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搭建支撑平台,45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三是突出特色办学理念,加强学科专业特色培育。菏泽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优良办学传统,成了自身的办学特点。但作为新建本科学校,办学特色挖掘与提炼、培植与优化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要按照123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篇大文章。
第一,立足地方,挖掘特色。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菏泽学院作为菏泽市唯一的本科高校,发掘传承优秀地方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学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发掘的空间仍然很大。今后,学校将依靠政府的支持,寻求社会的帮助,发挥自身实力,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建立地方文化研究所,在地方文化研究上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牡丹文化、水浒文化、武术文化、书画文化研究的高地,出人才,出精品,扩大学校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影响力。美术专业要做好含有牡丹元素的绘画与设计创新,使师生具备菏泽地方特色的绘画技巧;音乐专业师生要弘扬地方戏曲文化,在整理挖掘、抢救、传承上下功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要做到地方武术文化进课堂,内化地方武术文化的精华,体现师生鲁西南崇文尚武的精神特质。
第二,服务社会,培育特色。学校将积极履行服务社会、助推菏泽经济发展的职能,结合菏泽‚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与专业。从现有专业中遴选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专业,或具有一定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成为代表学校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与研究力量较强,与企业已经初步46

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将加大投入,凝练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专业方向,服务菏泽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基地建设。经过培养,使学校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研究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打造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研究的特色。
第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依托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推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师教育学院打造成集教师教育教学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服务指导中心为一体的教师教育高地,更好地凸显学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落实学校‚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省级‚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十二五‛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带头人,打造优秀团队,发挥学科支撑作用,促使应用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落实《关于教师参加业界实践锻炼的暂行办法》加大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教师的培养引进力度,为特色专业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拓宽办学视野和办学空间,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提高合作办学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采取‚2+23+14+1‛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办出特色,提高效益。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2015年,争取大部分院系形成自己的品牌或特色专业。
47

二、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专业教师队伍数量相对短缺。升本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的数量有了较大增加,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着教师数量在各专业间分布不甚平衡的问题。一是个别新兴热门专业,学生报考踊跃,学生数量较多,师资相对短缺。二是个别传统专业师资数量较为充足,力量较强,学生数量较少,由于受专业背景、工作习惯的影响,对于有的教师来说重新学习新专业知识较难,转岗较难。三是个别新上应用型专业,需要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但引进困难,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很难一步到位。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在年龄结构方面,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增加较快,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的比例较大,为教师总数的78.91%。在学位结构方面,尽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63%,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较少。在知识结构方面,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知识的掌握相对滞后;青年教师新知识相对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具备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教师数量有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学校的高级职称晋升指标不足,尽管学校每年推荐的拟晋升人员均通过了省高评委评审,但近年来退休人员较多,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增加并不明显。我校目前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为28.70%与教育部合格评估要求的高职30%尚有差距。
三是高层次、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我校是一所处于欠发达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区位优势,专业平台影响力较小,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待遇有一定差距,对高水平、高学历人才吸引力不强。校内个别教师在获得高学历、高职称或在学术上有了一些成就后,受个人收入、专业发展条件、48

子女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调离学校。‚吸引难、稳定难‛这是一些非中心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是教师队伍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青年教师偏多,教学任务重,科研投入精力不够,导致学术研究能力欠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学校办学定位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但由于受现行人事制度的制约,从企事业单位直接引进‚双师型‛人才比较困难。部分教师对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造成我校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比例还不高,特别是部分应用性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亟待增强。
五是实验技术人员缺乏。五校合并前,各校办学规模较小,实验技术人员大都由专任教师兼任,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实验技术岗位编制偏少,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系列,受传统观念影响,缺乏荣誉感。实验技术系列没有设臵正高岗位,一些老师不愿意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造成队伍不够稳定。
(二)改进措施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六个加大”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分年度引进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更新人才引进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依据《菏泽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采用‚柔性引进‛‚人才共享‛‚项目合作‛等模式,以‚院士工作站‛为引领,在一些学科建立‚专家工作站‛高薪聘任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有行业背景的高级工程师来校工作或兼职。继续实施《引进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的实施办法》,给予各级各类高学历人才820万元安家费、35元科研启动经费,为重点院校的博士及海归博士免费提供住房。49

随着学校管理体制上划,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将尽最大努力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及子女的工作安排问题,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学校下发《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暂行办法》对岗前培训、学历学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实践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青年教师在岗成才。实施‚培养与引进等同对待‛的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进修、作访问学者。学习进修期间,学校为其解决部分学费、差旅费和生活费,按照在校在岗教职工待遇发放岗位津贴,工资照发。学校安排专项经费,计划在20132015年,每年培养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30人,派出国际访问学者2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课程进修20人左右;通过引进和培养,争取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8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00人。
学校尤其重视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出台《菏泽学院关于教师参加业界实践锻炼的暂行办法》下一步要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争取五年内使有业界锻炼、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接近或达到60%。加强校企合作共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合作或技术服务。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完善相关政策,聘请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业界专家到相关专业兼职,努力建设专兼职结合、优势互补的多元化教师队伍。
第三,加大人才稳定力度。为了稳定人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的意见》努力为人才创造与自己愿望相吻合的事业平台;认真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实施福利待遇‚前高不退、后高补差‛的暖人心工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关心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4c72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7.html

《菏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