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沦之时到澄明之境

发布时间:2014-03-05 08:31: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沉沦之时到澄明之境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充满苏菲神秘主义的哲理意蕴。她吸收苏菲思想中的自我意识发展观引导人们忍耐现实生活的苦难,摒弃在世的禁锢,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金色笔记》描绘了破中立的自我拯救之路,《幸存者回忆录》则展现了在意识平衡中获得自我拯救的苏菲之路。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苏菲思想 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女作家。莱辛的创作风格多变,很多评论家把她的作品归入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框架中,但莱辛本人不喜欢被贴上各种标签;也有评论家认为莱辛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她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她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综观莱辛的作品,我们发现她自始至终都聚焦于“人”本身,通过描写人物的内部意识与外部社会的冲突表达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担忧。同时,她又竭力帮助人们在分裂、绝望和暴力的现实痛苦中获得解脱,寻求心理平衡,达到心灵上的和谐。因此,她的作品也表现出对理想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莱辛是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获得心理平衡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所崇尚的西方苏菲思想。苏菲思想是欧美学者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称谓,始于1821年。苏菲思想拥有深刻的智慧,它扩展人们的心灵,发挥个人的潜力,追求人的自我精神拯救和个体完善,其终极目标是超越自我,获得“灵魂中的灵魂”。它注重意识的发展,但不脱离现实。它引导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观察,思考和生存,通过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在混乱的现实中获得超越,达到自由发展的境界。这种思维方式颠覆了西方长久以来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对西方人来说,苏菲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为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空虚的灵魂注入了新的力量。但莱辛所追求的并非传统的伊斯兰教苏菲教派,而是西方流行的苏菲思想。莱辛对苏菲思想的推崇也非“陷入了神秘主义泥潭”,她认为,最好的科学家也越来越接近神秘主义。苏菲思想并非解读莱辛小说的唯一途径,但作为莱辛本人所追求的思想,将为我们理解莱辛小说的立足点。以苏菲思想视角解读莱辛早期与中期的两部代表作《金色笔记》和《幸存者回忆录》,将有助于探究小说中人物的意识发展轨迹与自我超越主题。在莱辛的小说世界中,意识发展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动力。小说中苏菲式的人物在特定的生命体验中,以追寻者和流亡者的姿态,历经生活的磨难和精神的苦痛后识得人生真谛,寻找到精神家园。她们从疯狂到清醒,从迷失自我到找回自我,从心理失衡到平衡,从自我禁锢到自我超越,莱辛为我们描绘了一条实现个体自由发展的苏菲式的自我拯救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75bc1c2f60ddccda38a061.html

《从沉沦之时到澄明之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