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养老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4-17 22:10: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及对策



———————————————————————————————— 作者:

———————————————————————————————— 日期: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 业:

中国·大庆

20135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现实的思考与对策

学 院

姓 名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课题类型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农村老年人是我国社会一个特别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解决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本文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的支持力下降、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及工作量要求

1.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2.查阅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自行阅读、翻译外文文献(资料);

3.正式写作论文前,最好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过程,时间累积不少于1周;

4.认真学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并按照该大纲及其他相关文件要求写作论文;

5.与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论文写作进展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阶段计划(分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2012.9.21——2012.12.25

内容:初步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研读文献资料;文献整理、分析、综合撰写大纲和设计论文框架

中期:2012.12.26——2012.4.20

内容: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完成论文初稿;修改初稿;完成二稿;对二稿进行补充、编辑,完成三稿;对三稿进行修改并定稿

后期:2013.4.21——2013.5.20

内容:整改;打印、装订、填表、答辩;后期整改。

任务下发日期

2012.9.21

完成日期

2013.5.20

系主任(签字): 主管教学院长(签字)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老年人养老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养老问题在家庭中一直以来都是让人不断深思和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能否处理好千千万万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不仅关系着一个农村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养老问题的出现有诸多原因,既有人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就人为原因而言,主要是子女的养老观念的变化,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在老人心里并未真正根除,人老了,就是希望子女孝敬自己,能和自己的子女好好的一起生活,安度自己的晚年,他们并不希望子女们每月能拿多少零用钱,只是想获得来自子女的一份关爱而已。可有的子女却把自己最至亲的亲人独自留守在家或是拒之门外,想放弃自己赡养孝敬老人的义务。我想作为一个有良心、孝心的孩子能忍心看着我们的父母老了还受苦吗?就社会原因而言主要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制度的不完善,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养老问题的突显。今天,和谐社会的发展不能回避农村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谐发展的问题。

2.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研究分析农村养老问题,探讨养老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总结与反思,不仅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养老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养老问题制度保障进行分析讨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丁士军教授分析了当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以及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对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研究的进展,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脆弱性分析,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经济状况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使读者有助于了解当代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并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分析和决策背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多视角的研究,关键在于明确养老保障的义务主体,注重对老年人精神权益的保障建立起以自我养老保障为主体以政府养老保障为主导、以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

第二对养老模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丁保忠教授通过验证家庭养老仍为中国农村主要养老方式后,对农村养老的家庭支持力弱化状况进行了论证。中国农村究竟要构建什么样的养老保障体系、应做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以及发展趋势如何三个问题的讨论,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新型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三,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的思考。王思斌教授认为欧美各国正是依靠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扶持,才会有今天专业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由于老年社会工作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构建农村养老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规定处于制度真空状态。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涉及农村养老问题的规章制度,不仅没有专门的章节条款对农村养老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进行阐述,其中一些促进老年福利社会化发展的条款也多为一些导向性的话语和原则性的规定,突出表现为行为界定不明确、概念操作模糊化,从而导致在主观和客观的意义上成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建立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对养老问题保障、模式、老年社工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从养老问题的角度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帮助了解养老问题存在的问题,对养老问题的制度建设深入思考,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长远发展。

4.研究内容

本文结合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第二,农村养老存在问题的探究。

第三,农村养老问的现实思考及应对策略。

5.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举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摘 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群体,而农村老年人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正确的认识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对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本文主要探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模式、及解决地对策。

关键词:农村 老年人口 养老模式 对策

Abstract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farmers' group is China's largest population, and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is the largest elderly population, rural elderly pension problems understanding correctly, the exploration strategy of the aging problem in the countrysid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 and work in peace, stability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rich, strong and prosperous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ural elderly pension problems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pattern, meaning, a virtuous circle of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rural area elderly population pension problem countermove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老年人口,时至今日城市的老年人养老制度在不断地健全和发展着,而对于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农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一定的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也处于发展阶段不够成熟,能否合理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不断地深入解析农村老年人生存和养老问题以此来寻求养老的新型路径是紧迫的和必要的。

一、目前农村老年养老的现状

对于目前的农村老年人养老,大多数可能认为由儿女赡养,若没有儿女的则有当地敬老院供养,如果这是满意的答案那么农村养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恰恰相反,对于成长于农村的我来说,对农村的养老问题比较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养老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更是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不容乐观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在生活能力的调查上,大多数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城市为63.81%,农村为75.38%。但不应忽视的是,生活上完全需要帮助的老人也占有较大比例,城市18.57%,农村9.6%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传统家庭养老日趋弱化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由子女为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保障养老方式,主要是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慰藉三方面,马太效应也会导致很多老人无人照顾,养儿就是为了防老,有钱不如有人的思想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护理的问题因此越发凸显,使得家庭要养老的日趋严重。

三)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传统的农村,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管土地养老保障的功能十分有限,但还找不到能够取代土地而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土地保障还将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农村社会的重要保障形式,但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年脱离土地进城务工,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的短缺,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困难,导致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年老时体弱多病,基本上无劳动能力,他们的生存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生活来源变得更加狭小导致养老问题更加凸显。

(四)农村养老医疗资源的匮乏

农村的老人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是从事体力繁重的农活,当他们晚年的时候身体素质普遍很差多疾病,一旦患病就会给原本不充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所以大多数的农村老人都是小病抗大病拖,7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很少,偏远地区的农村基本没有,看病难病贵的原因包括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山区这些地方的医疗资源很匮乏,此外,医疗资源的整体质量不高诊疗的水平医院的设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二、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最传统最基本也是时间最长的基本形式之一,赡养老人的义务应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这在广大农村表现得毫不例外,但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以我国目前的福利状况,家庭养老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并且,家庭养老更能体现对老人的关怀,比在养老院要好。根据调查有80%的老人最终还是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家庭养老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

(二)土地养老模式

传统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也是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可以说土地是家庭养老的基础。然而,在如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所能够占有的土地资源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危机,“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呈现出弱化趋势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用土地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说农村养老最重要保障之一。 

(三)社会保险模式

民政部早前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方案中,提出了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由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该方案在一些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开始试点。其主要做法是,以县为单位,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险基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 

(四)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社区养老的实施范围比较窄,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养老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多数人对教育观念的认识错误导致很多人认同“教育无用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在中国农村约4.6亿的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22.5%,小学文化程度占45.4%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缺乏敬老、爱老、养老、的观念。我国的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履行法定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的农村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保障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养老保障的需要,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1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2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农村的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农村的老年人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3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无暇顾及老人。

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处在发展阶段尚不健全

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包括合作医疗、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三种形式,覆盖面狭窄。总体的医疗保障还是很薄弱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老年人的医药费。而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许多事情都是领导在上面是这样号召的,下属在执行时却自作主张自立标准结果是政策确实实施了,但受益者却是中间人而非百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门槛高、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等是影响农民从中受益的主要问题,其中不少留守老人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费用的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因为缺乏很好的监督制度,使得一些人钻了空子从中获得私利,欺骗了上层也害苦了百姓。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作用

(五)经济发展落后

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政策的倾斜所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让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经济发展的不足使农村医疗机构和交通等的建设缺少资金支持,进而阻碍了农村养老工作的开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部分农村人口将继续留在农村,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却不能显著扩大,致使农民收入增加相对困难。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才能消除经济发展中养老梗阻问题,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道德文化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文化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冲击着传统的尊老、养老观念,青年人孝敬、赡养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甚至遗弃、虐待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树立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的观念。因此要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并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以法律手段做出严惩。

(二从实际出发巩固完善养老机制

加强农村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家庭养老是老人最感舒服的一种养老方式,当前农村大多数老人还是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通过教育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爱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健全村规民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而达到强化家庭伦理观念,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相比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有更多的优势,具有抗风险性等特点,按照农村的传统,大部分老人都不喜欢离开原有居住地养老,所以应大力倡导以居家养老,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以上两种方式需要我们做到:

1加快建立农村的老年服务体系

现有的农村老年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应不断加强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年“精神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资金保障、服务保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相结合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建立健全养农村老年服务体系。

2、政府应尽可能加大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的投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又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财政要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养老服务领域,积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

3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合理的处理农村老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加强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不断的进行了农村志愿者服务站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依托乡镇共青团和志愿者组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大力锻炼发展队伍,要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农村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弱势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建设好能立足农村、自我运转的公益性、服务性、日常性的农村志愿者服务站的目标

() 加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也应该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此适应农村的发展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有很多不足。尽量化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需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1政府应该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管理的力度和透明度新型医保的资金一部分是集体出资一大部分是政府的投入,在资金的操作运行和筹集运用方面应加强社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贪污腐败。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方便农民就医,各村都设立了自己的村卫生室,邻近设置联合卫生室。村卫生室积极提供巡诊和上门服务,经济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还建立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签订服务合同,开展村卫生服务。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部分农民并不真正了解合作医疗制度的益处,他们仅从短期的利益的失去考虑,认为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所以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部分问题的狭隘看法让其明白最终受益的是他们自4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法规、政策体系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仅仅是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没有具体明确法律法规。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而遇到了很多障碍,所以只有法律法规完善了合作医疗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确保新医疗利国利民。

()发展农村经济鼓励他助

农村养老的关键是资金,在一些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多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镇。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镇村两级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解决养老问题、提升养老水平的关键来抓,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养老的问题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国家和政府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与五保供养工作的同时,还应鼓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开发式扶贫扶持低龄、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等项目增强贫困老年人的生产自助能力,如此还能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发挥社会力量在老年贫困救助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慈善救助和社会救助,创造结对帮扶、认养助养、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多种救助形式,普遍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扶助,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以此达到自主的目的。

(五)从老年社会工作的角度来完善农村养老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福利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既保证了老年人的日常照顾,又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现阶段老年社会工作的不足之处,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缺乏规范性,没有体现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而且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直是处于缺失或者落后的状态,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老年社会工作也急需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增进我国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还要发动社区力量、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一起投身于老年社会工作中,真正实现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设性作用政府是新农村建设有力的推动者,政府应加大农村养老的投入和关注度,为老年社工介入农村养老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性的指导

、总结

从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亟待完善广大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养老呈现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局面。我认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养老制度的健全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农村实际出发改变农村养老政策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障制度统一、协调、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未来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互助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农村了老年人养老问题历史责任重大需要更多有志改善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人去不断为之奋斗为之经历挫折,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Z].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陈少平.陈沙麦.中国农村养老现状与思考[J].理解观察,2006,4.

[3]何晶晶.浅析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7,(18).

[4]胡正兰.农村养老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4.

[5]丁士军.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分析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2.

[6]安然.我国农村家庭样老保障现状与思考[J].理论观察,2006,4.

[7]肖来付.农村养老模式.中国社会学网

[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9]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中国社会导刊.2001.

[10]蒋国河.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与应答[J].求实:三农问题究.2010.7.

[11]Lena Dominelli.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王瑞鸿等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本篇论文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我的指导老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周玉玲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周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资料的收集、总体框架到最终的定稿,周老师对论文给与我很大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教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让我受益匪浅。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非常的感谢社会工作系的其他老师,他们也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思路和帮助,对我的论文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李永亮老师,大学四年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李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关心让我终身受益。

四年太久,只于朝夕,四年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把最美丽的青春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这里,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页毕业证书,而是——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明确了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所有帮助我成长人,我将带着你们的期望踏上新的征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

院系

专业

入学时间

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

周数

12

起止日期

2012.9-

2013.5

指导教师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建议

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与评分

综合

成绩

答辩小组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b996b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0f.html

《农村老年人养老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