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苏轼》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12 15:0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读苏轼的旷达人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背所选苏轼的三首诗,增加学生的诗词语感,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

2、过程与方法:整理苏轼的诗词,从初中到高中,从课内到课外,通过背诵、讨论、对比、解读赏析,丰富对于苏轼文学创作、思想变化及其人生态度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逆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赏析三首诗作体悟苏轼在逆境中旷达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策略和方法:

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透过苏轼典型诗词的复习与学习,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体会感悟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的逆境人生中如何以宠辱不惊、超然自适的旷达心态化解苦痛。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2:30--2:32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说到:一个记者问他一个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他回答:“苏东坡。”其实,在当代,苏轼不仅拥有很多像余秋雨先生这种重量级的粉丝,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都是他的铁杆粉丝。比如我就是他的最忠诚的粉丝。

的确,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横空出世,成为大宋王朝文化天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苏轼,以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和一个个传为佳话的谜团。

苏轼,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巨人,让我们走近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巨人,品读出他跌宕传奇的别样人生。

二、 温故知新3分钟2:32--2:35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迅速梳理一下我们已学过的苏轼的名篇佳作。

1、学生回顾已学苏轼诗词文的名篇目(3个学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

点评:很好,看来苏轼的作品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2、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件展示名句。

这些同学们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有个共同点,都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呢?

(生齐答:旷达情怀)

过渡2:(对,旷达一直是苏轼最具魅力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共同探究苏轼的旷达的心路历程,更深刻领悟其旷达的原因,那么苏轼究竟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三、知人论世(2分钟2:35237)(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诗歌)

苏轼的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宦海沉浮,三迁三贬,“乌台诗案”是其逆境人生的开始,在之后20多年人生中,大起大落,曾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仅次于宰相之位,也遭到三次重大的贬谪,即被贬黄州、惠州、儋州。

他曾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总结自己的后半生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确实,正如诗中所言,被贬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但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因此,曾有文学专家这样高度评价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也无风雨也无晴”--------------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幻灯片展示)

过渡3同学们,苏轼的达与智全都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其黄州、惠州、儋州各一首来进一步真切感受苏轼的“达者”与“智者”的独特魅力!

四、 新诗学习(黄州、惠州、儋州各一首)(30分钟)

(一)、品味解读(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2:372:58

师:黄州,是诗人被贬的第一站,请大声齐读感知第一首《初到黄州》。

第一首 初到黄州 2:372:45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 全班大声齐读。点评:很好,整齐有力,有没有读出苏轼当时的心情呢?

2、 思考:“诗言志”,请结合诗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品味诗人的人生态度。(师:黄州,是诗人被贬的第一站,仔细品味,告诉我,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字眼中感悟出来?)

①“自笑”“荒唐”蕴含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苏轼少年成名,21参加科举考试,就以惊人的才华被朝廷器重,被视为宰相之才!然而20年后,不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落魄至此,怎能不自笑“老来荒唐”呢?

自我嘲笑、自我调侃、自我安慰,昔日的京官、当时的才子,国家的栋梁之才,曾经满腔报国热情,如今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能不荒唐吗?此时的苏轼真的毫无怨气,心平气和吗?

③颔联中“知”“觉”突出诗人丰富的联想、想象,如果改为“长江绕郭烹鱼美,好竹连山煮笋香”好不好,为什么?

————“知”“觉”更突出富有想象力,诗人看到长江清波迅速地联想鲜美的鲈鱼、看到满山的翠竹想到让人垂涎三尺的鲜嫩的竹笋。此时不为自己的贬谪处境所羁绊,跳出这个愁苦的牢笼而想象着享受自然的美味,这不是旷达的外在流露吗?这就是他超越常人的豁达!

④颈联中“不妨”“例作”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不妨”:没什么妨碍:“例作”:照例担任。颈联用典自况,自古就有被贬之人虚设官衔,就有诗人担任水曹郎的例子,梁代何逊、唐代张籍、宋代孟宾子都是诗人,不都曾任水部郎吗?这样的官衔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我还有什么不平衡的呢?一种自我安慰的心态!一种自我慰藉的正当理由!苦中作乐,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⑤尾联中“只惭”“尚费”又饱含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只惭”,只是惭愧不能为朝廷做任何贡献,“尚费”,还白白浪费了你们的薪水呀?

你们我贬到黄州当散官,我得着空闲还拿了薪水,这种优待还只有我苏轼才能享受呢?别人还轮不上。聊以自慰,安之若素,自我调侃的心态很鲜明,但在牢骚中兼带旷达诙谐之意。

3、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诗歌)

小结1诗人在旷达中兼有诙谐牢骚之意,还带些许的怨气,苦中作乐。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他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的达士高人”!

大家知道,苏轼被贬黄州四年期间,创作很多优秀的作品,最经典的要数“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他在黄州这口枯井中,流淌出了滋润自己、滋润他人、滋润后世子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甘露。

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过渡4:苏轼的一生,麻烦、风波不断,黄州归来,苏轼曾一度东山再起,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仅次于宰相之位。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八年后,59岁的苏轼又一次大难临头,由显赫的三品官直降至九品芝麻官,被贬到了更偏僻、自然环境更恶劣的瘴疠之地惠州。此时的苏轼该何去何从?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首。

  第二首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轼 2:442:51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 个别朗读。

2、 思考:北宋瘴疠之地惠州,在诗人眼中是怎样的景象呢?他是如何面对的?

①诗歌中写景往往寄情或衬情,这里的景物描写寄寓苏轼怎样的情感?(作者写食荔枝, 为什么要写卢橘杨梅?)

———在诗人眼中惠州的景物很美,四季如春,又有令人喜爱的美味水果,(同时写卢橘杨梅也衬托诗人对荔枝的特别喜爱,)衬托出诗人愉悦的心情。都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愁苦之时,普通之人往往“食不知味,寝不安眠”。他却相反,他的处境虽艰难,但心境却很阳光,所以看到的是满眼的喜悦,这就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旷达。

②有人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此时的苏轼正遭受人生最沉重的打击,他的内心如何呢?

————第二次人生的磨难,由显赫的三品官直降到九品芝麻官,冰火两重天,精神摧残打击何其猛烈!岭南如此偏远,人人避而远之,苏轼想到却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饱尝鲜美荔枝的快乐!愿意成为岭南的普通一员。这不是他的虚假做作,而是他的人生境界达到足够高度时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此时的苏轼已有吟啸风雨的坦荡胸怀!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平和心态,正如他在《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中“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结2: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大师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际云卷云舒”,何等的淡定与豁达!

3、 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诗歌)

过渡5

第三首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513:01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 全班大声齐读。

2、 思考:凝练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诗中运用了比喻、化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委婉地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请仔细品味。

(师:凝练含蓄是诗歌的特点,善读诗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请思考,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委婉地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能拨开枝叶,见其根本吗?)

1 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A、 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诗人离开的时间吗?有衬托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B、 “苦雨终风”单指自然界的风和雨吗?有言外之意么?

C、 “解晴”“云散月明”仅只天气放晴吗?

———— 比喻,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刮个不停的大风叫“终风”,用“苦雨终风”比喻自己受到的各种打击和挫折。

用“苦雨终风”变晴,“云散月明”比喻自己受到的各种打击和挫折已结束、终结。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犹如暴风雨之后的天空依然蔚然,表达遇赦北返的喜悦心情。

D、“谁点缀”在此含义深刻,委婉含蓄表达“谁替我在朝廷求情,让我早些遇赦北返

E颔联,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比喻诗人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谁点缀”言外之意,用不着别人帮我洗刷污垢。一种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是苏轼的真本色!

②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运用了什么典故?

————巧妙化用孔子和黄帝的典故。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即:我的道(思想主张)在海内无法实行,就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实现吧!诗人本想学孔子“乘桴”退出政治舞台,如今用不着了。已听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意即政局转为平和了。苏轼虽然历经九死一生的重重灾难挫折,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足见其乐观豁达的心态!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卒章显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62岁,垂垂老矣,人生即将谢幕,被贬到几乎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域,飘零窘困,前途未卜,生死难料,潇洒地把贬谪苦旅当成了平生最奇绝的一次漫游。化用典故,屈原《离骚》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旷达呀!超越生死的旷达!此时的苏轼“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结3同学们,这种境界非苏东坡莫属!让我想起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旷达是苏东坡之死不倒的精神大树!

3、齐读全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诗歌)

过渡6 优秀的作品都是蕴含深刻的,一次漫游不可尽窥其奥妙,只有沉下心来,反复体味涵咏,方可得其精髓!

(二)对比感悟5分钟3:01-3:06

三首诗在不同程度上记录了苏轼被贬后的心路历程,感受他在不同阶段的思想与情感态度的变化差异。 2个学生)

背景对比:(再次默读三首诗)

背景一:当初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如今成了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45岁正当中年,本是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最好时光,苏轼却被困在了犹如一口废弃的枯井的黄州,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煎熬。

背景二:苏轼东山再起,从一介黄州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距离宰相仅一步之遥!但八年后,59岁的他又一次大难临头,由显赫的三品官直降到九品芝麻官,冰火两重天,精神摧残打击何其猛烈!被贬到更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的瘴疠之地惠州

背景三: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了远无可远的海南儋州,身处几乎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域,在物质与精神极度匮乏的情形下,飘零窘困,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1)幽默地自嘲自解,苦中作乐,诙谐中带几分的旷达。《记承天诗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见明月而忘忧,全身心的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好之中,其襟胸之宽广令人仰视!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2)平静、平和坦荡,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此心安处是吾乡”。

3)超然旷达:面对这样接二连三的贬谪,越来越悲惨的处境, 东坡老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如在《定风波》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嘲自解----------平和坦荡----------超然旷达(幻灯片展示)

师小结:用三个比喻作结(说出时要化作更亲切的语言)

是一杯咖啡,苦涩香醇独自品。(品尝一杯咖啡,苦涩中透出几丝的香甜醇美。)

是一江秋水,洒脱从容任浮沉。(欣赏一江秋水,上浮下沉,起起落落,从容淡定。)

是一座高山,巍峨沉稳见风骨。(仰望一座高山,巍峨沉稳,屹立不倒,方显苏轼的真本色!)

过渡7:历史上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者,俯拾皆是,大家熟知,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选择自沉汨罗江; 陶渊明不满黑暗的现实,选择辞官归隐田园; 柳宗元遭贬永州,幽怨愤恨,抑郁离世。而苏轼面对逆境,却能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正如鲁迅笔下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同学们, 苏轼为什么能有超越常人的抗压抗挫的能力呢?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深入探究(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5分钟3:06-3:11

苏轼在如此的“苦雨终风”中为什么能“解晴”的呢?(2个学生)

都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那么苏轼的思想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佛家)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则 ,认为天道无为 ,道法自然 避世无为,据此提出 无为而治 、贵柔守雌、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

儒家积极入世,执着现实,仁者无忧,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佛家一切以平常心对待变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慈悲平和心态,佛教成为苏轼解脱人生苦难,开放心灵桎梏,追求人生境界的重要思想资源。如魏学洢的《核舟记》苏轼与朋友黄庭坚、佛印游赤壁的故事,苏轼平日里就有与信佛的朋友交往,深受其影响;道家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如《赤壁赋》中的水月之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辩证观点;

有专家学者探究认为,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思想较复杂。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形成了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 他吸收了儒家的执着现实的一面,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吸收了道家的洒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懒散无为的一面;吸收了佛教的感悟人生、追求超脱的一面,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 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之精华,苏轼才能始终笑对人生, 超越于一切荣辱、祸福和得失之外, 获得内心的安适和心灵的自由。

我想,这就是苏轼的独特魅力!这就是苏轼令许多女子倾倒的原因!这就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启迪思索(3分钟3:11-3:13(机动板块)

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现实,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烦恼、困难挫折时,如学习成绩不理想,考不上理想的学府;与同学间的误会、矛盾、摩擦等;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意见相左,等等,你们原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今天感受完苏轼的旷达之后,有没有以崭新新的姿态去面对呢?(幻灯片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3个同学)

师感悟: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真正使人快乐的是心灵的喜悦、智慧的光芒、情怀的旷达。

人生往往如此,有时看似“山穷水尽疑无路” ,有时只需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不能改变容貌 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现实,但你可以改变心态。

这,正是苏东坡的旷达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六、总结升华(2分钟3:13-3:14

再次重温经典《定风波》,全班齐读!

师结: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风雨远多于阳光,坎坷远多于坦途,荆棘远多于鲜花,磨难远多于腾达。让我们把苏轼的旷达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也成为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和智者吧!(幻灯片展示)

七、布置作业(1分钟3:15

以“苏轼的旷达给我的人生启示”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八、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苏轼的一生,是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也是多情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同学们想更多更深的了解苏轼,课外可阅读这两本书。

1、《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著)

2、《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11e27a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d.html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苏轼》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