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暗面》的“我看”与“她观”_621

发布时间:2023-05-27 13:0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电影《黑暗面》的“我看”与“她观”
西班牙电影《黑暗面》是2011年的惊悚电影,又被译成《镜中人》,由安德雷斯?兹自编自导。影片通顺流畅,节奏张弛有度,情节起伏跌宕,自始至终扣人心弦。剧中没有丝毫的血腥场面,却利用了大量的悬疑与惊悚情节,一针见血地直指人性的阴暗面,使人对故事本身和人性的善恶产生后怕的恐惧心理。这种揭露人性伤疤的基调,讨论的正是在爱情丧失理智的时候人性究竟有多黑暗的话题。故事通过日常生活的奇异事件和巧妙的剧情设计,展现普通人内心的黑暗面,直指人性隐藏的恶魔。不管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走不出去的困境。这是一部和《迷雾》《致命ID》等同类题材的电影,亦是一部剧情会“把你困住”的惊悚悬疑片,把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用叠加的方式讲得丰富多彩、层次鲜明,也让剧情的立意别具新意和张力。
《黑暗面》用一种隐喻的镜像通过“我看”与“她观”的不同视角折射出真实的人性,运用镜子这样一种道具讲述完整的故事。全片通过镜子或类似于镜子的水面来展现剧情,描摹人性,使整个故事富有新意并创造了独特的镜子意象。镜子作为独特的视觉媒介既呈现了电影中人物的“我看”与“她观”,同时在影片的整体文本中,观众作为“她观”也能读出“我”的意味。
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思想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根据动物与婴儿的镜像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themirrorstage)理论。“镜子是一种谜一般的能产生异像的认知途径,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透视世界,协助‘我思故我在’的思辨。”[1]这也充分说明了镜子在影像中运用的重要性,镜子不仅可以使人思考,重新审视自我,还可以透视世界,折射人性,观众会在镜子作为介质的影像中不断变化角色,来求得自身在影片中的安慰和认同。这也正是“观众也会如同婴儿一样向影片中的角色寻求认同,把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投射到影片中的人物身上,然后反过来再与人物所体现的动机和价值认

同”[2]。克里斯蒂安?麦茨通过对电影的“镜像分析”指出,电影作为人类的无意识镜像,它是通过“大规模的人类学的修辞手段”来完成的,“隐喻”和“换喻”等修辞手段既隐藏在电影的创制过程之中,也充斥于电影文本之中,同时,符号学中的“隐喻”和“换喻”与观影过程中人类心理活动的“移换”和“浓聚”等相对应。[3]电影《黑暗面》中正是利用了镜像理论来阐释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的人性认同。电影观众的认同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同:正像克里斯蒂安?麦茨所说的那样,“每一次我都是在电影中成为自己目光的受抚对象。”[4]因此说,我们不自觉地移情到角色人物中去,正好契合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或是同情,或是怀疑,或是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黑暗面》这部电影的“我看”与“她观”,笔者将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解读。
一、法比安娜与镜子的关系
“我看”与“她观”,首先是通过法比安娜的眼睛观察到的空间,她通过镜子的反射功能看到镜中的自己,同时隐藏在镜子另一端的贝伦窥探到法比安娜,观众又通过影像作为特殊“镜子”的中介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说每一个人在照镜子的时候都有重新审视自己的功能,镜子作为一种介质,是探寻自己心理渠道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镜子作为与自己沟通的桥梁,建立起自我认知。当法比安娜成了亚德里安的新女朋友后,面对的是一桩离奇的失踪案件,导演合理地安排了人物关系,介入调查事件的警察是法比安娜的前男友,乐团的小提琴手与亚德里安暧昧不清,巧妙的人物关系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故事情节交代合理,戏剧性结构张弛有力,逻辑关系明确,面对镜子的双重影像,建构了男主人公与两个女朋友之间奇妙的关系,正是在一种不在场的环境下,营造出了在场的现场感,使得影片更具有冲击力。
法比安娜面对偌大的空间,总是隐约听到异样的声响,通过在镜子前刷牙、洗脸,洗手盆水波纹、洗澡时被烫伤、狗在镜子前驻足等种种悬念,不断引导观众追寻贝伦的线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d2959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b8.html

《电影《黑暗面》的“我看”与“她观”_6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