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发布时间:2019-02-13 05:28: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上海海天考研: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简介   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点建立于1992年,博士点建立于1999年,现有教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7名,皆为硕士生导师。本专业有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结构与安全性研究,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汽车市场营销,和机车车辆。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下,我专业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如汽车转鼓试验台、汽车废气排放分析仪、汽车道路模拟振动台,以及三坐标仪等,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规划和在建的还有汽车整车风洞实验室、汽车噪声实验室和汽车造型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不久将把我专业的科研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本专业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研究在内的多项国家和市级重大研究课题,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专业每年的科研经费已超过3000万元,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汽车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介绍 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 1 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 2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3 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4 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6 机车车辆 7 汽车市场营销   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   1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2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3 车辆结构分析与安全性 4 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   5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6 汽车信息与市场分析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简介   总体简介: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是车辆工程(汽车工程)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最早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汽车性能实验测量分析、机械构件的实验模态测试、汽车部件结构强度及疲劳损伤理论及实验分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教学。该方向师资队伍强大、科研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已为我国汽车行业培养了大批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该方向不仅承接多项国家级(863)、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还与上海大众、通用、奇瑞、汇众及其它大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有广泛科研合作,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科研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在利用压电陶瓷材料主动控制汽车噪声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上海海天考研:   主要研究导师绍介:   靳晓雄,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汽车学院副院长,1947年出生,工学硕士,工学博士,19851986期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南安普顿声振研究所进修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理论与技术,著有《汽车振动分析》、《汽车噪声预测与控制》、《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等五部著作,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已培养毕业的博士8名,硕士近20名,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上海宝钢教学优秀奖一次以及同济大学教学优秀奖多次。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汽车学院副院长、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汽车噪声与振动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汽车教育基金会理事。曾获宝钢优秀教学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承担着包括863课题在内的六项研究项目,还兼任上海市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中心任副主任一职以及上汽总公司教育基金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内容包括汽车噪声与振动的预测与控制技术,汽车结构模态分析与模态试验技术,汽车零部件及结构疲劳寿命预估与试验技术,汽车线传控制技术以及气动汽车等。   余卓平 男,196001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程机械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不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大众汽车公司研发部、达姆斯达特大学汽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助教、讲师;同济大学汽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汽车系系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汽车工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和先进汽车技术。主要的研究成果有:汽车车内噪声预测、诊断与控制获得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上海市多项重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半主动悬架研究等。负责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出版著作有:《汽车底盘技术基础》,参编《汽车工程手册》和《机电一体化在支柱产业中的应用》,主审《汽车运动与操纵》。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8篇,主要的论文有:“ABS抗路面不平度干扰研究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减振器异常噪声的试验研究与分析“A New Suspension Vibr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he Study of High-Frequency Suspension Vibration”等。   周鋐,教授,博士师生导师,汽车实验室主任,19536月生。主要从事汽车整车性能及零部件的结构强度、疲劳寿命实验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本科学生及研究生开设《汽车电测技术》《汽车试验学》等多门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十多名,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多项,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参与863等重大科研子项目及主持企业合作项目多项。   左曙光,教授,硕士师生导师,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1968出生。主攻方向:汽车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整车性能实验技术及零部件的模态实验技术。教学方面,开设本科生课程二门,研究生课程《汽车振动分析》及《多体系统动力学》二门,获1999年学校青教杯三等奖、2001年学校五四优秀青年提名奖、2003年学校教学评优二等奖。先后招收硕士研究人九名,毕业二名,现有七名在读,并协助指导博士生一名。科研方面,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近三十篇。主持和参与课题二十余项。    上海海天考研:   目前承担和参与包括863课题及上海市重点课题在内的六项研究项目。   陈辛波男,19622月生,浙江桐乡市人. 1982年和1985年先后在浙江大学机械系精密机械专业和同济大学机械学专业毕业,分别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从19856月起,曾先后在同济大学机械系、汽车学院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其中,19911995年,公派赴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大学院精密工学科机电一体化研究室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智能机械系统工学科客座研究员。1999年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现为同济大学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日本机械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空间机构理论及应用、机械设计与研究、汽车传动技术、电动汽车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参加轻工业部重点项目“GC82工业高速平缝机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上海市青年科学基金课题等角速万向联轴器组成理论研究和新型联轴器研制;参加日本国立东北大学研究课题牵曳传动应用于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的研究;参加东京工业大学研究课题超多自度机械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电动汽车动力平台春晖一号的研制,于200211月获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出版译著:《汽车的运动和操纵》。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论文有:旋转周期为曲柄二整周的平面双曲柄四杆机构非圆齿轮-连杆机构型函数发生器的机构综合应用于高精度伺服机构的牵曳传动设计相对滑动瞬时过大时的牵曳传动伺服控制等角速回转连杆机构尺度关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汽车电子技术控制方向简介 一、专业情况   汽车电子专业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   该专业是基于现代汽车对电子技术的更高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专业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现代汽车动力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网络与控制、嵌入式车载控制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该研究方向目前主要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燃料电池轿车的动力控制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智能化仪表、通信网络等控制与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时,该方向与国内外知名的汽车电子厂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目前已成立了同济大学-摩托罗拉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以期加强国际合作。 二、师资队伍 该研究方向现有教师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孙泽昌 19537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年于该校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汽车电子教席责任教授、同济大学-Motorola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分会理事、电动汽车分会副理事长。 1996年前在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长期从事电力传动自动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之后在汽车工程系,汽车学院致力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为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主讲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汽车网络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等十余门课程。 主要研究成果有:“QFY-2汽车尾气分析仪,该成果曾获1992年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汽车模型风洞建设与测试技术研究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海天考研:   近五年来作为项目组长、副组长和核心研究人员完成多项国家十五”863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 1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的前期研究燃料电池轿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3燃料电池发动机 4燃料电池轿车整车 5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研究 6清洁能源汽车在全球资源条件下的调查   目前承担的国家及上海市重大研究项目有: 1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器 2燃料电池发动机 3燃料电池轿车整车 4车载信息终端与智能化仪表研制 5现代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研究   出版的著作有:参加编著《上海桑塔那中国轿车丛书》、《汽车工程手册》。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有:感应电机转差调速系统的稳态矢量控制法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研究汽车控制器局域网CAN技术应用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型及参数识别汽车网络发展趋势及分类方法新一代电子控制汽车发电/起动复用装置研究等。   陈慧教授,19646月生,1996年于日本横浜国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任日本OTIS电梯公司客座研究员,日本精工株式会社EPS事业部研究开发中心副主務(Assistant Manager),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现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研究方向为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任同济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电机控制,控制理论应用及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及控制技术,线控转向技术,电动汽车的车辆运动与控制。 论文专著   [1] Hui CHEN, Guirong ZHUO, Tingting AI, Yong SHEN, “Hardware-In-the-Loop Test Environment for In-Wheel-Motor Drive Electric Vehicle”, 2004 JSAE Annual Congress Proceedings, , pp15-20, Yokohama, Japan, May 2004 [2] Hui CHE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DE) for Motor Drive Control System Using JMAG & Matlab/Simulink,” [in Japanese] JMAG Users Conference 2000, pp1501 – 1512, Osaka, Japan, October 2000   [3] Hui CHEN, Osami TSUKAMOTO,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ully Superconducting and Damperless Generator with Excitation Control in Fault Condition,” IEEE Trans. Appl. Super. , , pp449-452, June 1995   科学研究     上海海天考研:   国外:   1. 在日本横浜国立大学从事全超电导无阻尼发电机的过渡特性与控制方 的研究;发表了7篇论文,其中2篇被EI收录。   2. 在日本精工工作期间,任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 项目负责人,主持了该项目的工作并申请发明专利9件,其中已有3件国际专利在美国获得 发明专利,4件在日本获得发明专利。有关发明专利在某日本汽车整车厂的主机配套电动 助力转向产品中被应用,并已投入了批量生产。   3. 在日本精工工作期间,作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 的主要研究人员进行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并申请发明专利10件,其中已有2件国际专利 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1件在日本获得发明专利。相关发明专利在日本及欧洲的某汽车整 车厂的主机配套电动助力转向产品中被应用,获得了汽车厂家很高的评价,并已投入了批 量生产。   国内:   4. 现在 承担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子课题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任课题组副组长,主要负责线控转向,轮毂电 机驱动电动车的防滑控制及电动车底盘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研制了我国第一辆带线控转向 系统的四轮驱动电动车,已发表论文3篇。   5. 20036 分别获得上海国际汽车城首届创新人才精英赛的个人创新奖和团体精英奖   6. 现在 负责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课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工作,任该课题责任人。   学习学历   1985, 东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 1988, 东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硕士 1996,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电子情报工学研究科,工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881月-19911 东华大学 自动化系 助教 19912月-19932 上海东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师   19964月-2002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EPS事业部研究开发中心 副主務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200211月-至今 同济大学 汽车学院 教授   教学情况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 硕导专业: 车辆工程   联系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efc5f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html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