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25 07:31: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教案

丰塘中学:黄敏凤

教学目标:

1、读熟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掌握诗人描写月色的方法

     理解诗人的心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游承天寺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写本文时苏轼因“乌台诗案”再贬为有名无实的黄州团练副使已经四年。      多媒体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排解疑难

1、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月色皎洁 空灵

2、作者夜游承天寺发出什么感慨?(用原文回答)

  你有何感受?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3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明确: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旷达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

五、体悟升华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中考链接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99e96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2.html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