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 唐美容
学情分析: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 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教学工具:
不同规格的中国地图两幅, 教学资源:
本教案、本教案课件 PPT 教学目标:
PPT课件。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
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
比例尺这一概念,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
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各种比例尺的意义, 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 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 距离求比例尺。
难点:注意长度单位的统一、应用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索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把它画下来,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两张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
现在,老师在电脑上给学校画了两个平台图,大家比较这两幅学校平面图,你有什么发 现?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演示 PPT
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生: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
师:按怎样的比例放大和缩小呢? 生回答不出来,教师指导看两幅图的“ 1:10000 ”和“1:5000 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板书课题)
二、 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题:演示PPT探索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题。
师:题目中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 (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师:怎样写 5 厘米和 50 米的比?怎样写 3 厘米和 30 米的比? 学生讨论,汇报。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把它们都化成厘米。 2 :也可以都化成米。
3 :写出比后还要化简。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白,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可同时化

成厘米或米。)
注意:一统一( 1、统一单位),二写比(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三化简(一般 化成比的前项或后项为 1 的比)
师:我们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你们发现这两个比都是谁与谁的 比?谁能说出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
1 :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 2 :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
3 :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师:现在谁能说说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00,那么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呢?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比例尺 11000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千分之一。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000 倍。
3 :图上 1 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 教师1000厘米,或 10 米。 小结。
2、认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教师指出:像 11000 这样的比例尺,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求比例尺的过程,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1 :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说一说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单位。 2 :数值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是一致的。
3 :数值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 1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祝贺你们。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 1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或图纸, 义。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问:像 11000 这样的比例尺怎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呢? 教师指导线段比例尺的画法,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待老师画完后你们要说 出线段比例尺的特征。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段都是 1 厘米的线段 3 段,告诉学生也可以画 4段,让学生试着完 成比例尺是
1000
生:我的地图上怎么没有数值比例尺, 教师找找上面的比例尺,并互相说说它表示的实际意而是这样的线段呢?

11000 的线段比例尺。
小组讨论,汇报。
1 :我认为在起点标 0
2 :我认为在 1 厘米处标上 1000 厘米, 2 厘米处标上 2000 厘米, 3 厘米处标上 3000 厘米。 师:为什么?
2:因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1000,也就是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 1000 厘米。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 1000 厘米写上去太占地方,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 1000厘米写成 10 米。


师:非常好!师生共同完成线段比例尺。
师: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义呢? 1:和数值比例尺1 : 1000表示的意义一样。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学会了这两种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观察说说线段比例尺的特征。
1:线段比例尺通常每一小段都画成 1厘米。 2:线段比例尺通常画3――4段。 3:线段比例尺上标注的是实际距离。 教师给以评价。
三、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详见“PP了。
1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0米的距离,求比例尺。
2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 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的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2厘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四、 固练习。
、判断题
1)、1: 400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千米。
0 E0 1 240千米
2)、将线段比例尺 I——I——-——<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80( 厘米。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A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
1 400 () B 3)、把一块长20, : 400 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

5厘米,宽画了
2.5 C 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 实际1 160000 () D 长与图上长的比是 400 : 1
2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再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一的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适当评价。
4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量出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利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我们教室的平 面图。
五、 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我明白了什么是比例尺,运用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 2:我知道了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3:我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4:刚才我们学习的比例尺都是前项为 1,比例尺能不能是后项为1?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后项为的比例尺呢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这个问题,大家课后继续思考、讨论。 六、 书设计。


1
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1 : 1000 线段比例尺:Y ¥予3?
US二比例尺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产生疑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原来掌握的求比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比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 作、交流,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 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聚意点睛,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 了交流,及交流中的碰撞、修正、完善,而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原有 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轻松,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 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值比例尺,什么是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先粗浅
认识这两种比例尺, 再采用回顾的办法让学生自主地掌握了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拿 找一找,教师适时地出课前准备的地图,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 在教师画的过程中发现线段比例尺的特征,和观察线段比例尺, 同时自主地学会了两种比例 尺之间的转化。】
【设计意图:四道练习题层层递进,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及时检验了学生
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留下悬念,意犹未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
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 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 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 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 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 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习了图形的放大、 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 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
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 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 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
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 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 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 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 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
等、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
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 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 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平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 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 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 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 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 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 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 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究比例尺的意义时我告诉学生的较多,可能是我点 拨不当,也可能学生对比例尺感知太少所致。教学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由于时间紧张,学 生虽基本完成了课堂练习,但反馈不够,导致落实还不够扎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afb531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37.html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