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品文档
《周南·桃夭》教学设计
同学们,下午好!
课前罗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来自音乐诗人李健的《在水一方》,歌声可谓是余音绕梁,而歌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没错,这首《在水一方》正是由《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改编而成。这么美的诗歌,大家还会背诵吗?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诵一遍,好吗?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同学们的声音很洪亮、清脆,唯一不足的是情感稍微欠缺了些。如果是单独朗诵,老师一定会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山峦。
除了《蒹葭》之外,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中哪一篇经典之作?对了,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单独朗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位同学的朗诵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请坐!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很高兴和大家和我要开始一段新的《诗经》之旅。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2《诗经》实为乐歌总集。《诗》305篇皆入乐可歌,古籍早有明确记载。
3、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是《诗》的体制,而”“”“则是《诗》的表现手法。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颂:用于朝迁、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那老师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诗经》难学吗?
因为时隔久远,学习《诗经》的确要通过看注释、查词典来解决字词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诗经》还是有点晦涩的。然而,如果我们抛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真正走进《诗经》的世界,你又会发现《诗经》其实很亲切。
就像女作家安意如所说的:“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这份无邪的记忆流转千年,依然让人惦念和偏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前世的记忆,一起去寻找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的歌谣,一起走进《周南·桃夭》
俗话说“诗非读而不能品也”,我们更常挂在嘴边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品味一首诗,须得先读。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要注意听字词的读音以及诗的情感。
好,现在请大家齐读一遍,“桃夭,起——”(生齐读)
读得不错。看来,美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接受。接下来,咱们试着理解一下。相信对诗意有所理解后,大家读起来会更加情感饱满。《桃夭》这首诗歌共三章十二句,第一章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板书:花(美)【板书:人(美)
有时我们会在某些人家的门楣上,看到“之子于归”的横批。这就表示这户人家有女儿出嫁了。“之子于归”最早就出自《桃夭》。因为古时侯认为夫家才是女子的归宿,所以他们会用“归”来表示出嫁。
【板书:夫妻和睦】
好。那么老师已经带领大家理解了第一节,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自行理解第二、三节。等会我们请同学起来发言。(同学阅读、讨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板书:果】【板书:(生子)【板书:家庭融洽】

红花还需绿叶衬,过日子得有大家帮。古人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同一姓氏的族人,住在一个村落里,大家互相帮扶。所以,这里的叶象征着“收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板书:叶】
【板书:(收族)】也就是团结族人的意思【板书:家庭和乐】
问题:全诗共三章,章节间内容上有什么变化?
诗句灼灼其华宜其室家
桃景变化
时序推移人事演进
女子花季二人世界
有蕡其实宜其家室
多子多女三人……..
其叶蓁蓁宜其家人
夏末秋初枝繁叶茂
三世四世


为什么说此诗“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打比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的鲜艳象征新婚女子之美。
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分别以桃实的圆大和枝叶的繁密,象征新婚夫妇的多子多福,暗示新娘要给这个家族带来吉运。
“兴”又称“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女子。
比、兴手法常常交替使用,有“比而兴也”,也有“兴而比也”。当一句诗中的句子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好,现在思考第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看一看,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嗯,观察的很准确。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重章叠句。这是《诗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那么,这种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增强诗歌的音乐感,更充分的抒发情感。
是的。最初,诗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们今天读《诗经》会觉得里面的诗具有很强音乐感。重章叠句就像我们音乐里的变奏,回环往复,易于抒情。《诗经》可以说是咱们中国文学的源头,后世的很多文学创作里都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实,不仅是重章叠句,还有赋、比、兴、叠词、押韵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都被我们传承了下来。这似乎可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诗经》,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说,这首诗该在什么时候唱?
(祝贺女子出嫁的时候。
对,这是一首贺嫁诗。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婚礼进行曲》、或《今天你要嫁给我》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古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是要引用《诗经》里的诗来言情明志的。那么,如果适逢人家嫁女,吟一首《桃夭》就再合适不过了。
文化探究
《桃夭》这篇诗歌为我们展现了先秦时期的人们衡量美的标准和尺度,同学们,你能从诗歌中领悟到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表现的不是简单的漂亮。那种桃花般的美丽是最难以名状的,多一分就是艳俗,少一分又显得平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却把新婚女子形容得恰如其分,给人一种照眼欲明的感觉。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很经典的用桃花来喻人的诗。(人面桃花相映红)对,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写美貌只有一句,倒是“宜室”“宜家”被反复提到。这是不是说女子的品德更为重要呢。)这首贺嫁诗,不像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室”“宜家”,希望女子温顺、和善。这表现了人们对女子的要求:德行与美貌兼备。所以,好的女子应该内外兼修。
这首诗,很有情境感。读着它,我们似乎就会想象出那种亲人们欢聚一堂,装扮新娘,殷殷叮嘱,送出祝福的场面。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扑面而来。“嫩嫩的桃枝鲜艳的花。美丽的姑娘要出嫁,把欢乐和美满带到婆家。”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处于战乱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和美满家庭的追求。
这首诗读到这儿,才算真的读懂了。我们终于穿越了岁月的河流,走进了《桃夭》的意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片文字,我们似乎来到了周南那热闹的出阁宴上,看到了桃花般美丽的新娘,听到了那殷殷的叮嘱和美好的祝福,喜悦和感动,如温暖的泉水,汩汩地流到了我们的心间。
现在,让我们用动情的吟诵,一起向这位新娘送上跨越千年的祝福吧!读完之后,同学们你们是否能感受到这首诗里包含的那种幸福美满的气氛呢?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好的理解了这首诗。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自主赏析《鄘风·相鼠》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cc6422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2.html

《桃夭教学设计演示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