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登庐山(有改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4-06 21:09: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登庐山(有改动)

季羡林

苍松翠柏,层层叠叠,从山麓向上猛奔,气势磅礴,压山欲倒,整个宇宙仿佛沉浸在一片浓绿之中。原来这就是庐山啊!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万绿丛中盘旋而上。我一边仿佛为这神奇的绿色所制服,一边嘴里哼着苏东坡那一 kuài zhì人口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很后悔,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马虎,对岭与峰的细微区别没有弄清楚。到了此时,悔之晚矣。无论横看,还是侧看,我都弄不明白苏东坡用意之所在。我只觉得,苏东坡没有搔着痒处,没有真正抓住庐山的神韵,没有抓住庐山的灵魂,空留下这一首传诵古今的名篇。

到了我们的住处以后,天色已经黄昏。窗外松涛澎湃,山风猎猎,鸟鸣在耳,蝉声响彻,九奇峰朦胧耸立,天上有一弯新月。我耳朵里听到的是松声,眼睛仿佛看到了绿色。我在庐山的第一夜,做了一个绿色的梦。

中国的名山胜境,我游得不多。五十年前,我在大学毕业后,当了高中的国文教员。虽然为人师表, 却只有二十三岁。我当时童心未泯,颇好游玩。曾同几个同事登泰山,没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南天门。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攀登玉皇顶,想看日出。适逢浮云蔽天,等看到太阳时,它已经升得老高了。我们从后山黑龙潭下山,一路饱览山色,颇有一点一览众山小的情趣。泰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评断,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泰山,这就是:(甲)。

六年以前,我游了黄山。那一次游黄山,日子过得不细致,有点马马虎虎,颇有一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我从前山温泉向上攀,经过了许多名胜古迹,什么一线天、蓬莱三岛等,下午三时到了玉屏楼。回望天都峰鲫鱼背,如悬天半。在玉屏楼住了一夜,第二天再向北海前进。一路上又饱览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在北海住了两夜,看到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和奇峰怪石。世之论者认为黄山以古松胜,以云海胜,以奇峰胜, 以怪石胜。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话。从审美的角度来评断,我也想用这两个字来概括黄山,这就是:(乙)。

今天我来到了庐山,下定决心,在庐山,日子一定要仔仔细细地过,认真在意地过,把每一个细微末节,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仔细玩味,决不能马马虎虎,免得再像游黄山那样,日后追悔不及。我也确实这样做了。几天以来,我几乎游遍整个庐山。mào xiū 竹,大陵深涧,岩洞石穴,飞瀑名泉。我觉得,这一次确实是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一点也没有敢疏忽大意。对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变幻莫测的白云,流动不息的飞瀑,我都全心全意地把整个灵魂都放在上面。我只希望,到得庐山之游成为回忆时,我不再追悔。

庐山千姿百态,很难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但是,总起来说,庐山给我的印象同泰山和黄山迥乎不同。在这里,不管是远山,还是近岭,无不长满了松柏。杉树更是特别郁郁葱葱,尖尖的树顶直刺云天。目光所到之处,总是绿,绿,绿,几乎看不到任何别的颜色,是一片浓绿的天地,一片浓绿的大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也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庐山,这就是:(丙)。

我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绿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绿是有层次的。有时候蓦地白云从谷中升起,把苍松翠柏都笼罩起来,笼罩得迷蒙一片,此时浓绿就转成了青色,更给人以秀润之感,可惜东坡翁当年没能抓住庐山这个特点,因而没有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成为千古憾事。我曾在含鄱口远眺时信口写一七绝:近浓远淡绿重重, 峰横岭斜青蒙蒙, 识得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根据拼音写汉字。

kuài______zhì______人口 mào______ xiū______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⑤—⑧段,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将诡奇秀润雄伟三个词语选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的横线上,分别概括泰山、黄山、庐山的特点。)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

2)本文名为登庐山,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登泰山、黄山的经历?

4下列选项中对于文中出现的苏轼和季羡林的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的诗表现了庐山变幻多姿的特点,并借景说理。

B季羡林的诗意在强调庐山的绿,借以赞美庐山。

C苏轼没有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游览庐山时不解庐山的神韵。

D季羡林在本文中引用并改写苏轼的诗,意在表现两人叙述的角度不同。

5请结合全文,理解第段中加点词绿的含义。

【答案】

1 脍、 炙; 茂、 修。

2可从拟人、环境描写、叠词、短句角度分析。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苍松翠柏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松柏层层叠叠、随势而上,富有动感,写出了庐山满眼皆是绿色的特点。

3 1)雄伟、 诡奇、 秀润

2)作者将庐山与泰山、黄山作对比,突出了庐山秀润的特点,赋予庐山绿的精神与灵魂,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绿的喜爱赞美之情。

4C

5既是庐山远山近岭的松柏杉树、茂林修竹的郁郁葱葱,一片浓绿;又是庐山松竹的盎然生机、努力认真地生长,山水云雾的润泽融合、包容秀润。(意近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0bfeb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25.html

《季羡林《登庐山(有改动)》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