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德明饭店

发布时间:2020-07-07 23:15: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法租界上的法国老饭店_汉口德明饭店

英国作家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的小说黄石的孩子》,2008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引入国内,原着中有一个篇章专写中国汉口,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那些经历过战争的城市……总会因为战地记者的驻扎而涌现一批着名酒店,那是记者们在一起交流、喝酒、相爱或者背叛对方的场所。在西贡有着名的洲际酒店的酒吧,在索尔兹伯里有奎尔俱乐部,在贝鲁特有考曼德酒店,在中国的汉口则有美国海军的俱乐部和其附近的德明饭店……史沫特莱就是海军俱乐部和德明饭店媒体喝酒、聚会的核心人物……”

上述情景发生在1938年的抗战时期,中国和外国的战地记者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一起涌入汉口,在汉口的老租界区寻找适合他们活动的场所,其中有德明饭店。

德明饭店和新闻记者的“亲密关系”的确是有渊源的——想起很小的时候,看到一张父亲的照片,西装领带,很年轻很帅气的样子,姿势优雅地坐在一间老式样的大房子里。父亲说,是在德明饭店拍的,当时(1947年)他在汉口大刚报担任记者,去那里是因为一次采访还是一次聚会,我忘了,只记得父亲告诉我说:德明饭店就是江汉饭店。

那时候,我已经知道江汉饭店,那时候,我家住在胜利街85号,每一次去蔡锷路的解放电影院或是武汉电影院看电影,父亲和母亲领着我,一定要从这一幢法式老洋房门前经过。想不注意到它都是不行的,在街边它是那么美,雕花的门斗和伸向花园的门厅,好像童话中的房子.但是,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它曾经有个名字叫做“德明饭店”——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这样一些和父亲连在一起的关于汉口的片断记忆,对我来说太珍贵。

德明饭店,位于汉口胜利街245号,现名江汉饭店。

砖混结构,三层,1919年建,当时地址是“四民路185号”,法国商人沈保禄(也译圣保罗)投资兴建,法籍犹太人史德生夫妇设计,典型的法国式文艺复兴式风格,工程施工时因承包商亏本,在完成基础工程后潜逃,后经担保人赔偿才于1919年完工开业。店名为英语“TERMINUS——到终点”,音译“德明”,含意是:京汉铁路以汉口为终点,四海旅客以“德明”为“终点”。

饭店位于当年汉口法租界的德托美领事街,后来改四明路,1946年改胜利街。覆斗状深黑色铁皮屋顶是典型的法式风格,圆形的老虎窗如一只只张开的眼睛,花纹凸浮的墙面,朝街心凸出的门斗,雪白的凹槽爱奥尼立柱,卷草柱头如盛开的花,西南侧有室外长廊直通花园,旋转玻璃门通往富丽典雅的大厅,柳按木护墙板,深红色金丝线绣花地毯,法式大沙发,金光闪烁的水晶吊灯悬垂而下。饭店房间非常轩敞,卧室和起居室内外相隔,有凉台临街,装修设施一流,为当时汉口最高档的酒店,入住者皆为权贵,而且以西方人为多——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在她的书《三世三生》里说到,小时候(1927年前后)她家住汉口洞庭街(旧名两仪街)旧俄租界,常常往德明饭店门前过,她看到从那门里进出的尽是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

史录1949年前在此下榻的政界名人有:蒋介石、李宗仁、程潜、白崇禧、唐生智等;周恩来、董必武也经常在这里出入。依据《黄石的孩子》一书作者的记述:美国记者史沫特莱1938年来过德明饭店,并非“入住”,而是在饭店的酒吧或是餐厅和记者同行聚会。

1949年后,毛泽东来过德明饭店(当时改名江汉饭店)多次,开会、吃饭、跳舞。

2007年7月,因为电视艺术片《汉口往事》的拍摄,我们来到德明饭店,客房内架起摄像机,摄取一百年光阴过往的痕迹。房间的陈设依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样子,深褐色的家具,乳白色的床品,栗灰色的小沙发,低低落下的木百页,不张扬的典雅,地道的法式氛围,精致华丽的浪漫——教人猜想,这里,不知有谁住过?千般的风情,不知向何处诉说?

饭店大堂的木楼梯,称得上是建筑木构架中的精品,扶手雕刻精美绝伦。那一天,同行的女孩从这一架老楼梯上走下来,高跟鞋在幽暗四壁清脆敲响,绛红色的丝绒长旗袍拖在橙黄色的楼梯上,青春年少的影子映进法国老房子的背景,虚拟的故事,真实的场景,摄像机镜头静静跟着,一段时空交错的画面,让你从今天返回到昨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10c7a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8d.html

《汉口德明饭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