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我们的好朋友》精编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于“好朋友”这个话题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教学效果不错。第一,学习活动要有依据。课前我进行了学情调查,了解了本班学生的交友情况以及他们交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分享的故事”唤醒了学生与朋友相处的美好点滴,为课上的学习活动、课后的作业打好基础,使得课前、课上、课后互为呼应。第二,学习活动要有层次。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真友谊”这个主题,分解出了“会分享”和“真心帮助”两个层次,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情境,得以明白道理、获得方法、解决问题,从而理解友谊的真谛。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习惯,由“情”到“行”,层层推进。第三,学习活动有评价。对于学生的发言,我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进行回应。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我的健康成长”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绝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在班里都会有一些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但他们很少意识到友谊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对友谊缺乏自觉意识。本课设定的第一个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可贵,帮助他们形成对待友谊的正确态度。通过唤醒学生与朋友交往的记忆,重温在一起的快乐,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友谊使自己快乐,让生命得到滋养。“在一起”是学生友谊的通常表现形式。因此,主动创造在一起的机会,找到共同的话题和活动的主题,是学生可以尝试的办法。
有些学生由于与人交往的方式让人难以接受,因而没有朋友。比如,小气、瞧不起人、炫耀、嫉妒、具有攻击性等。因此,本课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纠正这些不良品行,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比如,礼貌得体的言行举止,能够尊重相互间的差异,懂得关心别人,愿意慷慨分享等。
人们通常认为,“分享”与“互惠”是友谊的本质属性。但“分享”什么?怎样才是“互惠”?这是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问题。如果错误地认识“分享”与“互惠”,那享”与“互惠”的辨析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即真正的友谊必须建立在正么友谊就和江湖义气、拉帮结派等混为一谈。由此,本课设定了第三个目标,在对“分直、诚实、公正等原则基础之上。
如何才能建立并维系—段持久愉悦的友情呢?本课的第四个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懂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834dd0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e6.html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我们的好朋友》精编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