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课文

发布时间:2011-07-18 13:3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作者简介: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因郑愁予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因此被称作“浪子诗人”。同时,《错误》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同时,他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后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形成从展示(第一节)到发展(第二至第七节)到概括(第八节)的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曲”。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整体感知

一、整体把握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田圃里的种子、牧场里的牛羊、鱼塘里的游鱼以及会唱歌的小溪都没有了活力。然而,度过严寒的冬天,经过料峭的春寒,蛰伏已久的四月就该显现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就在此时,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雨走得很轻,并且温声细语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表现了雨对每一个孩子的熟悉和亲昵。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雨是静静地来的,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这里连用三个,是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叮咚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一切与第一节中提到的情景完全两样,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它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童话般的仙境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柳条儿弯了腰,石狮子流了泪,小燕子在雨丝着翅膀飞翔,旗子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这都是因为雨给他们带来了欢笑。末尾两行诗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雨最终牺牲自己,将生命变成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的心意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诗中的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问题研究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3.这首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体现在哪里?

  本诗充满了音乐性.诗中第一至四和第八小节押同一个韵,第五和七小节则换了一个韵脚,而第六小节又换了一个韵.换韵频繁,可见诗人用韵灵活,丝毫不受压韵的束缚,还充分利用韵脚的谐和使文章充满音乐感,更见活泼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8c6d7c5acfa1c7aa00ccc0.html

《雨说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