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逝世的亲人的诗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思念逝世的亲人的诗句
中国最早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思念逝世亲人诗句,请参考!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3、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4、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6、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7、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8、料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9、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10、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11、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12、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13、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14、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15、尚想旧情怜婢仆,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16、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17、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18、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19、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1、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22、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23、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24、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25、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2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27、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2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9、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30、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33、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34、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3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6、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3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38、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39、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4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41、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42、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4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4、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45、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46、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于中好》47、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48、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49、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毁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字早醒侬自梦,更更。泣不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50、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分类和叫法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明显看到两诗“异”,所以出这样问题。而杜甫《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诗体是四言“诗经体”,接着出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楚辞体”(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五、七言诗提供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机构“乐府”,它所搜集最有影响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汉乐府”。汉乐府民歌内容体式影响当时及后世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乐府民歌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古题乐府”(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题目,写新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特点是虽沿用汉乐府题目,但写内容是新,不过与原题有一定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文人色彩,提高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是三国时曹丕《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写许多这样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义诗人为挽救当时国家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称号,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写不少“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新乐府诗特点。
文人学习“汉乐府”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特色,代表作是李白《古风》(58首)组诗。“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

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就是内容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新乐府”与李白“古风”是有区别。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没有“格律较宽”问题。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出现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格律诗”(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初唐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大量边塞诗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初唐体”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新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人称“梅村体”。到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颐和园词》等诗。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c76ae0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f.html

《思念逝世的亲人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