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章:观庙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章:观庙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原文注音】
dàokědàofēichángdàomíngkěmíngfēi道,非道;名,非chángmíngwúmíngtiāndìzhīshǐyǒumíngwàn。无,名始;有,名
wùzhīmǔgùchángwúyùyǐguānqímiào母。故无,欲
chángyǒuyùyǐguānqíjiàocǐliǎngzhětong有,欲。此者,同
chūéryìmíngtongwèizhīxuánxuánzhīyòuxuánzhòngmiàozhīmén门。【译文】
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
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
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中去观察领悟的奥妙;要常从中去观察体会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

【白话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
,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逐句译文]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场景解释]
的革命性和权威性
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生活,以及对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上移,陪里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有的天命观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的提出,是从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备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革命性和合理。
[读后感悟]
老子在本章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先有物质存在就是,后有意识产生就是,这就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认识是在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揭示出来了。与今天人们所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
人类在的征途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是一个太阳中心说,哥白尼提出了这一理论,但是不敢发表;伽利略为推广这一理论,在铁窗里渡过了余生;布鲁诺用身上的烈火来捍卫。今天的人们都知道,宇宙不是围绕太阳转的,但是如果没有伽利略的铁窗和布鲁诺身上的烈火,今天的宇宙观从何而来?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时候,有人说他是疯子,就是这个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238dd5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a.html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章:观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