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暴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17 10:37: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网络暴力”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壮大,网络力量对现实案例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网络本身的属性,“网络暴力”的危害也愈发严重,并逐渐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网络暴力”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些网络热点新闻的披露,和网络力量是分不开的,不仅在揭露事情真相上,更在案情定性和量刑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期发生的“杜海涛跪韩星”事件引发的对粉丝的人肉搜索和骚扰,又体现了网络力量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暴力。 

 

一.“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虽然是“虚拟”的攻击行为,但也会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 

这些语言文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由一开始的人身攻击逐渐发展成越来越多样的形式,对网络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二.分析“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 

首先,无论是从网络暴力的案例分析出发还是现实情况分析,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法律意识,让网民在潜意识中认为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负责,从而做出一些在现实中不会做的事情,肆意的伤害他人并以此自豪。 

第二,网民对网络信息真实度的探究和考虑不足,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信息,并做出冲动的举动,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第三,网民年龄年轻化及从众心理容易带来情绪化和盲目性的特点。一些网络信息特意凸出事件的片面,误导网民以达到一己利益,损害网络公共环境。 

最后,是法制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目前网民的素质尚且不足,也没有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约束,对所谓追讨法律责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综上,网络的匿名、虚拟属性是导致网络暴力频发的根源,而网络信息的真实度缺失、网民主体的精神道德文明和法律意识缺失和法律、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是造成网络暴力难以追究责任的重要原因。 

 

三.应对“网络暴力”的措施 

网络暴力除了语言攻击影响网络环境外,最重要的影响是侵犯网民权利,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人肉搜索”带来的影响。“人肉搜索”侵犯了当事人的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荣誉权等,遇到情绪激动的过激份子还会侵害当事人的人生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从案例看来,网络暴力带来最大的侵权行为就是侵犯公民隐私权,而造成网络暴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匿名性,根据这两点,网络实名制和相关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实名制是保护了网民的隐私权还是进一步将网民隐私曝光,取决于网络法的规定和实施,只有在完善法律的保护下,网民的隐私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应对以上的问题,可以建立网络应急疏导机制,对可能造成网络暴力的话题和事件进行全程监察和跟进,根据立法的发言要求对网络言行进行规范。网络自由不应该以网络混乱为代价,立法势在必行。 

总而言之,网络暴力之所以越来越猖狂,是因为没有一个标准衡量,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机制

四.“网络暴力”相关案例分析思考  

(一)网络暴力第一案 

2007年,北京31岁女白领跳楼,在生前的博客中,她将自杀原因归咎为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中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在她去世后,她的博客被网友转贴到各大论坛,引起网友们热议。 

 此后,当事人的丈夫姓名、职业、住所都被曝光,生活收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路上被人破口大骂到住处被红漆写满“血债血偿”,他难以忍受,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诉状,提出侵权网站给他赔偿1.3万元的赔款,并在一些访问中表示网络盛传的内容很多是不实的。 

直到事件最后,真相也没有水落石出,最终是以传播帖子的网站删除了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并达成庭外和解为结局。但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这个案例中,网友们阅读了相关的帖子,就武断的认为这都是事实,并站在道德的高点上对女事主的丈夫进行了过激的行为。事实上,清官难断家务事,尚且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这件事本就是家务事,网友们根据一面之词,就决定为女事主进行报复,这一点体现了网络信息的真实度缺失,还有网友的行为失当。 

 

(二)杜海涛跪韩星 韩星贴吧吧主被人肉 

201311月,杜海涛在某颁奖典礼中遇到了偶像,单膝下跪颁奖,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一幕被拍下来发到网上,许多网民纷纷表示杜海涛损害了中国民族气节,不该向韩星下跪。但杜海涛没有回应。一张穿着上写外语“闭嘴”的衣服的配图和暗示不在乎的微博激起了网民更大的反应,但杜海涛始终不正面回应。 

事件持续发展下去,传闻是该韩星的百度贴吧吧主的个人信息的帖子发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信息表明那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一些网友表示会前往进行“围观”。此举引发了大批网民的呼应,但此时也有声音质疑这种行为上升到了个人攻击,对该吧主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该吧主表示那并不是她的个人信息,而这个信息的来源也非常可疑。 

杜海涛的微博下面的评论和他本人的一些粉丝站也被污言秽语侵占了版面,各种人身攻击,不仅涉及了父母亲人,更上升到了卖国贼、崇洋媚外的国际高度。一周左右,杜海涛发布道歉申明,但污言秽语的攻击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没有停止的迹象。而杜海涛本人也没有再发表申明。 

在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网友把网络攻击当成实现个人价值的工具,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和事件具有极大的攻击性。就这个案例来说,单膝跪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跪,喜爱偶像本无可厚非。虽说公众人物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但韩星吧主是无辜的。把别人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并表示要进行攻击报复,无疑是网络暴力从“虚拟”到“现实”的进化,对公民人身安全危害很大。  

(三)李毅吧网络暴力事件综述 

李毅吧初期以“内涵贴”“段子贴”为主,以自嘲式的调侃活跃在网络世界中。但近几年,李毅吧渐渐的出现一批站在爱国主义高点上,对韩星、日星粉丝进行网络暴力的网络暴民,以“爆吧”为乐趣,以人数为优势,进行污言秽语的谩骂和斥责。在后期一些事件中,开始涌现一大批“人肉”事件,从网络世界到现实,极大的损害了一些网民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在这几年里,几乎每一个韩星日星包括一些欧美明星的贴吧都被李毅吧进行了污言秽语的刷屏攻击,同时,李毅吧成员还活跃在豆瓣、微博、天涯等门户网站,对网络公共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201311月,新浪微博开了一个“李毅吧滚出贴吧”的话题,李毅吧成员作为网络暴力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对网络安全和秩序的诉求,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网民深恶痛绝的吸血虫。 

个人认为,偶像只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体现,并不代表民族喜好甚至政治倾向。网络暴力以爱国标榜气节可笑又滑稽,尤其是打着爱国的幌子伤害别人,更是可恨又无知。而且网络暴力的表现方式,大篇幅的谩骂和侮辱也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更不要说人肉搜索对人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的出现是一个过程,网络暴力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媒介特点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在于网民自身心理机制的原因,并且还没有达到顶峰,必须得到遏制。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要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声音,因此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是解决网络问题的重要方法。网络是一个舆论环境,理性和非理性的声音都有它们的空间,关键是导向。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网络暴力” 

2.《对“网络暴力”侵权行为的思考》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张俊雅 

3.《从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看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生奇志 郭文辉 

4.金君俐.网络暴力现象探析.[J].新闻实践,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7fd0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6.html

《对“网络暴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