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电信学院于洋:我和我的导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导师简介:
谭学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通信所副所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软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字集群总体组专家组组长。现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宽带应急通信、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等方面。已完成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作者简介:
于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09级博士生。现为09B0501士班班长。曾担任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首届研分会主席2009.9-2010.9现研究方向主要为认知无线电、链路自适应等。
我和我的导师
我是20099月入学的博士生,如今已度过了近2年的博士生生活。深夜宁静,当我静下心来回想这两年朝夕相处的导师与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有太多的小事,曾经和正在激励、感动我,助我前行。我想把它们一一记录,作为博士生生活的美好记忆和见证。(一)初次相识
导师谭学治老师与我的初次相识要追溯到20083月。当时,我还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培养计划中本没有谭老师教授的个人通信。不光是通信专业,在我们专业的同学中,谭老师的知名度都相当高。出于好奇,我旁听了谭老师个人通信的第一节课。
门外走进来一位儒雅的中年人,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谭老师当年穿着笔挺的西服面带笑容走进教室的模样。谭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和温和,是一种长者的智慧和慈祥。开始上课了,他首先环视了一下教室内的所有学生,然后打开他的PPT开始授课。多媒体教学本身是好的,但是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地读PPT确实让我很是头疼。我想糟糕,估计得熬一节课了。但是谭老师没有让我失望,PPT只是他的一个提纲,对于个人通信的前沿性知识和进展,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心里暗自惊讶谭老师竟有如此的好口才,同时对于前瞻性的专业发展有如此的把握,足见其深厚的功底和开阔的视野。我当时非常惊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配得上享受两个字。此后,我一直坚持上课直至该课程结束。



我认识了谭老师,下面的故事是谭老师如何认识了我。谭老师授课的清新之风不仅在于他个人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去学习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所以在授课期间,他会穿插让学生们自己找感兴趣的新知识,经理解、消化、整理后和大家分享。有一次快下课的时候,他问大家谁下节课作报告,底下鸦雀无声。现在想来,我当时很勇敢,站起来说:“谭老师,您好,我没有选这门课,但是我一直旁听了您的课。我对您讲的内容很感兴趣,我可以做一次报告吗?”谭老师略显惊讶,但很鼓励地对我说:“当然可以了,欢迎。希望你做好下次的报告。”后来博士生面试的时候,一位老师问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原专业一直读下去,而要来通信专业。我不加思考地说:“因为我为谭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我觉得成为谭老师的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助我成才。”谭老师后来也曾和我聊起:“你知道为什么当初那么多学生找我,而我选择你的原因吗?不在于你面试漂亮的回答,而是你的坚定和勇气打动了我。个人做事情要有自己的打算,而且不能左盼右顾,更重要的是勇气和魄力。”至今,谭老师的这席话依然激励着我前行。(二)搭建平台
对于理工类的同学,一看到上面的标题,第一反应应该是我下面要写的是搭建实验平台。其实不然,这里的平台是谭老师为我们精心搭建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我于20097月进入实验室,先后参与到谭老师负责的两个项目组中,获很大。俗语言:隔行如隔山。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同属信息与通信工程,但是我依然清楚地感受到换专业的困难。谭老师的学生当时由大师兄刘玉涛负责管理,刘师兄带着我们每周开例会,谭老师在有时间的时候也过来参加例会。例会上,大家把最近的研究内容和大家分享,同时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来,以寻求解决。我当时觉得这种方式太好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困惑不解的时候有人能够给我以帮助。谭老师曾说,师兄弟之间,你们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作为师弟师妹的,你们要多向师兄请教,他们有的已经在所从事的领域内进行研究多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就是该领域那个切入点的专家,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和师兄们交流,我受益颇丰,不单是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很多诸如发表论文的注意事项等,都使我受益匪浅。
项目组是谭老师给我们搭建的又一平台。项目组里不单有谭老师的学生,有分管的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学生。相比于师兄弟间的沟通平台,项目组这个平台就更大了,有不懂的可以向老师们求教,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学术氛围很好。安娜师姐是纳米比亚人,谭老师的外国留学生。谭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在例会上和我们说:“你们别把安娜放一边啊,咱们实验室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平台,你们怎么不和她用英语交流呢?”谭老师的想法很好,他希望通过我们和她的交流,一方面安娜师姐本身在技术层面上会有所提高,一方面我们在英语运用和口语交流上会有所进步,实现双赢。但是可能由于我们实验室同学在对待外国留学生方面相对腼腆的个性,这个平台一直没有利用好。妄自揣测谭老师本人也会觉得很遗憾。还有一次,谭老师给安娜师姐审阅开题报告的时候,突然问我“开



题”英语怎么说。我当时语塞,从来没用过这个词。事后翻阅字典才知道开题的英文是“thesis”,高中生都会的一个词,但是普遍都将其理解为“论文”,而不知其多义。由此也足显谭老师希望我们多运用英语的良苦用心。(三)学业第一
20099月入学后,我当选为我院首届研分会主席,同时还兼任09B0501博士班班长和新生0905101班班主任助理。大量的学生活动确实分担了我的部分精力,从而在科研学习中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谭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谈心。他说他不反对我参加学生活动,他也不喜欢天天闭门造车学呆了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如果这个都弄不好,别的都无从谈起。能者多劳,如果你觉得你可以,那么哪怕少睡一点觉也要做完该做的任务读完该读的文献。谭老师的态度是坚定的,他希望我能更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给自己充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努力地工作,同时更勤奋的学习。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母亲在2010年年初患病,花费万余。因此我曾在外面做过一段时间的兼职工作,贴补家用。后来听别人说起,一位项目组负责的老师曾问谭老师,现在学生可以兼职吗?言语中带着否定。令我感动的是,谭老师没有说:学业第一,不可以兼职,叫他停下来。他轻描淡写地和那位老师说:不鼓励,但是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当时别人无意的说起这件事,我听了却异常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情味和原则兼具的老师,很俗很老套的我还是要这样说,我为我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一次例会上,谭老师当着我的师弟师妹们说,你们师兄不容易啊,又要照顾家,又要组建自己的小家,还要完成学业,生活的琐事,不容易啊!一句不容易让我所有的曾经的委屈都释然了,我感到的是一种莫大的理解。每每想起此情此景此言吾师,我都戚然哽咽,心里是那么的温暖„„
谭老师很少和自己的学生们发火,但那次他是真怒了。他叫我去他办公室,我一进门他就劈头盖脸地冲我吼:“你们师兄是怎么当的,师弟怎么作业都没时间做、考试没时间复习?”我这才看到一个师弟站在旁边,然后为自己辩护说:“项目组人手不够,叫上这些师弟人还不够„„”谭老师未等我说完:“不够和我说,我给你码人,所里年轻老师、博士那么多呢,就是上外面花钱雇人也不能这么办事啊。学生第一是学习,然后是承担科研项目,都毕不了业了或者啥也没学到还干什么活,记住,你们不是来给老师打工的。”对于当前导师被学生们戏称为包工头的现在,谭老师的一句:“记住,你们不是来给老师打工的。”真的很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人文关怀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并不虚无。如果让我选谭老师的格言录,这句话我一定选上。(四)润物无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8950b849649b6648d74770.html

《哈工大电信学院于洋:我和我的导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