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常见树种

发布时间:2012-05-29 11:26: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环绕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全省总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河北省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4.2,年降水量215745毫米,年无霜冻期81204天。全省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总人口7000万人。

针阔混交林分布于在海拔1000米以下。红松针阔混交类型是本带的主要代表类型,在水湿地上生长有成片的黄花落叶松,北侧局部地块生长有长白松片林。

针阔混交林 - 简介

针阔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景观带在海拔1000米以下。植被是生长在由玄武岩构成的平缓台地上,为我国山地植物水平分布的代表型。山地棕色森林土是本带的主要土类,在排水不良的谷地和封闭沼泽地上发育着沼泽土。红松针阔混交类型是本带的主要代表类型,在水湿地上生长有成片的黄花落叶松,北侧局部地块生长有长白松片林。长白松树干笔直,树皮赤黄,树冠短小,树姿雄美,又名美人松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在本带随海拔高低而有规律地变化。针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阔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减少。由于该带地形平缓,气候温和、湿润,林下发育着较好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因此,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藤本植物十分繁茂,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森林茂密,树干高大。由于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繁茂,野生动物的食料比较丰富,带内动物种类较多, 长白山的二百多种脊椎动物,绝大多数栖息;在本带中。

    长白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群落外貌常雄伟壮丽,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结构杂。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 针阔混交林的代表植物种,针叶树占势的以红松为代表性植物,树高常达30—40米,位居第一层。红松为半阴性树,幼需要在避光的条件下发育,其树干笔直大,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长白山珍树木之一。第一层的针叶树除红松外,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鱼鳞松、长白,以及为数不多的紫杉等。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大青杨等。

 

针阔混交林 - 丰富的种类


    在混交林内的灌木种类也相当的丰富,具有代表性的灌木有毛榛、五加及刺五加、卫矛、忍冬、接骨木、悬钩子、刺玫、蔷薇

    在混交林下的草本植物更为繁多,往往形成小片纯群,高者可达一米以上,低者仅在10厘米左右。常见的有山茄子、棉马、木贼、蕨、掌叶铁线蕨、阴地苔等。在混交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主要的有山葡萄、狗枣子、软枣子、木通、五味子等。它们常常紧密的缠绕在乔木和灌木之间,使人们穿越非常困难,颇有亚热带森林的景象。

    在本带的兽类有东北虎黑熊黄鼬水獭梅花鹿、马鹿野猪等,鸟类有鸳鸯、白腹兰翁鸟、大杜鹃三宝鸟等,爬虫类有腹蛇、松花蛇和草蜥等,两栖类最主要的是哈士蟆(林蛙田鸡),鱼类主要是细鳞鱼、青鳞子等山区冷水鱼类。

针叶林

开放分类:三字地理名词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化学品高新技术

编辑词条分享

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种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水杉、落叶松等属中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横跨欧、亚、北美大陆北部的针叶林属寒带和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类型,是世界最大的原始针叶林,也是世界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针叶林 - 分布

针叶林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以北半球为主。北以水平树木线以北的极地冻原为界,南接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地区包括:
欧亚大陆
分布范围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芬兰俄罗斯,越乌拉尔山,经西伯利亚、中国黑龙江堪察加库页岛和日本北部。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亚大陆的北方针叶林西部南界纬度较高,约为北纬60°左右,向东逐渐南移,到太平洋西岸,下降至45°,形成西端狭而东部宽的楔形分布。

北欧针叶林

北美大陆
分布范围自阿拉斯加起,分为两个亚带:一向东南经加拿大育空地区,沿落基山脉东侧南下,至五大湖区北缘,再沿圣劳伦斯河谷北上到拉布拉多纽芬兰。形成两端高中段低的弓形分布的北美北方针叶林;另一向南经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沿太平洋东岸的喀斯喀特山脉、落基山系的高海拔地带并行南下,直到北纬35°左右,其北端为北方针叶林,南部为山地垂直带针叶林,断续形成南北走向钳形分布的北美西部山地针叶林。在中、低纬度地区,由于针叶树种生态特性的差异和人为影响,或在较高海拔地区形成垂直地带性的针叶林,或以非地带性呈片状和岛状,分布于各气候带的山地丘陵和平地。在山区垂直地带上,针叶林分布最高。耐寒针叶林为上限森林,下限与山地针阔混交林连接。

南半球
巴西南部高原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新几内亚等有由南洋杉、贝壳杉、罗汉松、或陆均松等属树种组成的小片针叶林。此外还有自北半球引种的辐射松、湿地松、火炬松等人工针叶林。      

针叶林 - 自然环境

针叶林分布地区广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大。欧亚和北美的北方针叶林区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湿润;最冷月份气温在西伯利亚低至-52,北美北部可低至-70,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的仅有30120天;年降水量变化在300600毫米之间。沿海地区因海洋的影响,温度及降水量均高于内陆。在中低纬度地区,高山耐寒针叶林的气候条件约相当于北方针叶林区,低山、丘陵、平原的针叶林的气候条件与所在地带气候大体一致。

北方针叶林的土壤灰化作用明显。云杉、冷杉林下的土壤以山地灰棕

土壤以山地灰棕壤为主

壤为主。在高山上部也可有山地漂灰土,以及零散的各类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层内有灰化层、潜育层或冰冻层。在寒冷湿润条件下,北方针叶林和高山针叶林的林下苔藓层发达,积成厚层粗腐殖质,土壤呈酸性反应,肥力较低。分散在各气候带的低山丘陵针叶林土壤则属于该地带的土壤类型。 

       

针叶林 - 树种组成

针叶林的树种多,分布广,由此造成了树种的组成差异也很大。
北美针叶林
白云杉、黑云杉是横跨大陆东西的优势种。在西部的北方针叶林以北美云杉、高山冷杉等为主。向南树种增多,有花旗松、巨冷杉、北美乔柏、巨杉、北美红杉等树种,形成大小不等的纯林或混交林。在墨西哥山地有危地马拉冷杉、墨西哥白松、墨西哥柏木等。在北方针叶林的中、东部则有香脂冷杉、加拿大铁杉、美国五针松等;向南经过阿巴拉契亚山系到南方松林区,有铅笔柏、矮松、刚松、湿地松等。在低湿或沼泽地方,还有落羽杉组成的小片针叶林。此外,在中美地区有加勒比松、卵松、热带松等。

不同地区的针叶林树种组成差异大

北方针叶林西段
主要由欧洲云杉、欧洲冷杉、欧洲赤松、欧洲落叶松等树种组成。在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落叶松和冷杉林分布于海拔1202300米的地带。比利牛斯山的针叶林则由山地松所组成。在南欧山地还有欧洲黑松。在克里木半岛有克里木松。在巴尔干半岛,主要是南欧冷杉、和罗德曼冷杉。此外在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以及亚洲小亚细亚半岛、黎巴嫩、阿富直至喜马拉雅山有雪松组成的山地针叶林。分布在地中海周围的针叶林,有较耐旱的阿列波松、海岸松、意大利石松、直立球松、地中海柏木以及南至非洲北部高山的阿尔及利亚冷杉等。

北方针叶林东段
主要由新疆落叶松、兴安落叶松以及欧洲赤松、新疆冷杉和新疆云杉等树种组成。在日本北海道的针叶林中以萨哈林冷杉、鱼鳞云杉等为主;在本州中部高山针叶林中以韦氏冷杉、本州云杉和异叶铁杉等为主;在本州南部和四国山地以日本冷杉、日本铁杉等林为主。此外,组成小面积天然林或大面积人工林的针叶树种的还有赤松、日本柳杉、日本落叶松、日本扁柏、罗汉柏等。朝鲜半岛的针叶林由红松、赤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等组成。亚洲南部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不同的海拔地带,由云杉、冷杉、落叶松、铁杉、雪松、紫杉、柏木、圆柏等属的树种组成。东南亚地区也有少量针叶林分布,主要是陆均松、罗汉松、贝壳杉等喜热树种。

针叶林 - 中国针叶林

在我国,针叶树种主要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杉属、柳杉属、水杉属、铁杉属、侧柏属等的种类,它们都属于裸子植物。这些植物具有针形、条形或鳞形的叶,而叶又有深陷的气孔,发达的角质层,富含油脂等明显的旱生结构,这是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特征,是适应寒冷和干旱的反应。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针叶林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P. crassifolia)、雪岭云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云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云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麦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麦吊杉(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云杉(P. asperata)、紫果云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黄果冷杉(A. ernestii)、长苞冷杉(A. georgei)、鳞皮冷杉(A. squamata)、喜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苍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 sibirica)

d.圆柏林 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Sabina saltuaria)、祁连圆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圆柏(S. tibetica)、塔枝圆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圆柏(S. recurva)等。

中国东北地区针叶林

B.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C.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 yunnanensis)、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亚松(P. kesiya)、华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冲天柏(干香柏)(C. du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铁坚杉(K. davidian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

D.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针松(P. fenzeri-ana)和喜马拉雅长叶松(P. roxburghii)。 

针叶林 - 结构

北方针叶林

林内常伴生有毛叶青冈、黄杞、厚皮树野牡丹山芝麻等,常见草本植物有黄茅、石茅草等。林冠稀疏处芒萁占优势。针叶林因树冠多呈锥形和塔形,林冠上层表面多呈锯齿状起伏。不同针叶树树种的耐荫性不一,并有常绿和落叶差别,季相变化和结构特征也因之而异。落叶松为喜光松种,耐寒耐旱,树冠稀疏,冬季落叶,在寒冷瘠薄的气候土壤条件下形成单层纯林,林冠开朗,林内透光度大,林下仅有灌木、杂草层,是针叶林中结构最简单的类型。云杉、冷杉为常绿耐荫树种,枝叶密集、林冠浓厚,在寒冷和湿润的气候和肥沃土壤条件下形成纯林或云杉、冷杉混交林,林冠单层而厚,常年郁闭,透光量小,活地被物层以苔鲜为主,灌木草类较少。由于林内空气湿度大,松干松枝上常附生有大量的藓类植物和各种松萝。一般由阳性树种组成的针叶林林冠开阔,林中常有耐荫树种侵入伴生,林下灌木草本也大量存在,形成复层针叶林。但人工针叶林不论其成林树种的特性如何,总有单层纯林,结构简单。 
   
针叶林的树种从北方到南方,从高海拔到低海拔逐渐增多,结构也渐趋复杂,从纯林转变为混交林,并渗杂阔叶树而为针阔混交林,从单层林转变为复层林,林下植物也逐渐增多,形成下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针叶林中还有藤本植物和各种层外植物。

针叶林 - 发展演替

云杉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类型的针叶林相当稳定,具有较强的自然调节能力。在寒带、寒温带和中低纬度垂直高寒地带的严峻气候条件下,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属的一些耐寒松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组成针叶纯林。属于地带性的森林顶极群落,具有强大的林内天然下种更新能力,稳定性最大。但不合理采伐和反复烧垦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喜光耐旱树种入侵,出现针叶林的逆行演替。云杉、冷杉林受到严重破坏后,通常被桦、杨之类阳性阔叶树所代替。但经过长期的前进演替,仍可恢复为云杉、冷杉林。在针叶林与其他植被类型接壤或过渡地带,即使没有人为干扰,树种更替和也普遍存在。
   
有些强阳性针叶树种,如落叶松和一些松树能在阳光充足的裸露地或采伐迹地上天然更新,起先锋树种作用,为耐荫树种入侵生长创造条件,向前进演替方向发展,形成稳定性较大的森林类型。 
   
许多人工针叶林,如红松、赤松、樟子杉落叶松马尾松、云南松、杉木、柳杉、水杉林以及湿地松、火炬松、池杉林等都以抚育方式消除入侵树种,维持其组成结构,控制其发展演替,以达到木材生产的目的。在放弃经营管理的情况下,则又恢复演替运动。杉木林是中国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针叶林,是在烧垦常绿阔叶林和灌丛的基础上人工营造而成,通过人工抚育来维持其纯林结构。经过12次采伐撂荒后,常绿树种就大量入侵,逐渐向地带性的森林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过渡。 

针叶林 - 针叶林动物群

概述
针叶林动物群(coniferous forest fauna)分布地区包括北极苔原带以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北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寒温带。针叶林带(又称泰加林带)冬季悠长寒冷,夏季短促潮湿,针叶林树种组成单调,地面覆盖很厚的苔藓地衣,灌木和草本植物稀少,冬季积雪很深,动物生存条件不如其他森林带。   

针叶林动物种类较单纯,主要由耐寒性和广适应性种类组成,包括大部分苔原带动物,如驯鹿、旅鼠雪兔、北极狐、雷鸟等。其生命活动的季相变化显著,有些动物冬季进入冬眠,如棕熊;或贮备食物过冬,如松鼠;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类则具有季节性迁移。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受天气条件和食物丰欠的影响,极不稳定,有周期性变化。针叶树籽歉收时会引起一些动物的大批迁移。 

代表性动物 
哺乳类有驼鹿、马鹿、狼獾、貂、猞猁、松鼠、花鼠。鸟类有松鸡、榛鸡、三趾啄木鸟、交嘴雀、松鸦、载菊等。两栖类仅有北美的雨蛙,数量较多。爬行类十分贫乏,只有欧亚大陆的极北蝰和胎生蜥蜴为典型代表。针叶林下地面发育的腐殖质层中包含有螨、弹尾虫、线虫和大量昆虫幼虫等土壤动物。针叶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群落,在西伯利亚和加拿大一些地区受人类干扰不大。但伐木和对毛皮兽的狩猎,对动物群落已造成一定危害。

针叶林 - 开发利用

针叶树的树干高大通直,材质优良,纤维细长,可作建筑、车辆、船舶、枕木用材,以及造纸和民用工业的原料。不少国家还对速生、优质的针叶树进行良种选育,集约经营,作为主要用材林。中国针叶林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森林总蓄集量的65%。此类树种的主要副产有松脂、冷杉胶、松子、松树花粉、柏树种仁等,是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等工业的原料。针叶林中还生长有可供食用和药用的野生植物,以及珍贵的皮毛兽紫貂等。大多数针叶树能散发芬芳香气,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针叶林可辟为森林公园,用作旅游、疗养场所;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有重要作用。

阔叶林

开放分类:植物珍稀植物自然

编辑词条分享

阔叶林

阔叶林,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称阔叶林,有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四季常绿的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两种类型。阔叶林的组成树种繁多,中国的经济林树种大部分是阔叶树种,它除生产木材外,还可生产木本粮油、干鲜果品、橡胶、紫胶、栲胶、生漆、五倍子、白蜡、软木、药材等产品;壳斗科许多树种的叶片还可喂饲柞蚕;另外,蜜源阔叶树也很丰富,可以开发利用。

阔叶林:在与常绿阔叶林相对的大陆西部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区,分布着常绿硬叶林,常绿硬叶林也是由常绿

落叶阔叶林

阔叶植物组成的植被,但具有一些与常绿阔叶林不同的特征,并可以分布于气候条件比常绿阔叶林更加严酷的地区。

阔叶林 - 概述

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而干旱,因此植物的叶子是常绿的而有一系列对干旱的适应。常绿硬叶

阔叶林

林中植物的叶片与阳光成锐角,躲避阳光的灼晒;叶子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没有光泽而常有茸毛,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减少水分蒸发。常绿硬叶植被通常并不高大,除了乔木组成的森林外,还有不少长成低矮的灌木丛,丛林的结构非常简单,很难见到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绿硬叶林中植物的花非常鲜艳,黄色的花尤其多,花香和芳香油的香气使丛林弥满着芳香的气味。

阔叶林 - 气候环境

常绿硬叶植被是比常绿阔叶林更能适应寒冷和干旱等较恶劣气候条件的植被,除了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外

常绿阔叶林

,还在许多其它环境较恶劣的地区有少量分布。山地常绿硬叶林生长在寒冷的高山上,占据着与山地针叶林相似的位置,但其生存条件往往比山地针叶林更恶劣,多为土壤贫瘠多石的陡坡,那里的空气比较湿润而土壤却非常干旱,是一种在湿润气候中的旱生林。与地中海式气候区的常绿硬叶林不同,山地常绿硬叶林内具有苔藓等附生植物,森林也比较高大,显示了其生活环境比较湿润。干热河谷常绿硬叶林正好相反,几乎没有附生植物和其它喜湿的植物种类,群落低矮,树干弯曲,林内有一些藤本植物,但多比较细小。地中海式气候区与荒漠区接壤,有些常绿硬叶林呈现向干旱植被过渡的特征,呈灌木丛状,此外常绿硬叶林的树木萌生能力很强,遭破坏后很快就成为萌生灌丛,因此常绿硬叶林有常被称为常绿密灌丛。

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中国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叶的喜光阔叶树,同时,林下还分布有很多的灌木和草本等植物。我国温带地区多为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分,降水不足,适应于这些环境特点,多数树种在干旱寒冷的冬季,以休眠芽的形式过冬,叶和花等脱落,待春季转暖,降水增加的时候纷纷展叶,开始旺盛的生长发育过程。组成我国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栎属(Quercus)、水青冈属(Fagus)、杨属(Poplus)、桦属(Betula)、榆属(Ulmus)、桤属(Alnus)、朴属(Celtis)和槭属(Acer)等。很多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跟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森林类型,很多行道树和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等都是以这种森林类型为主。

阔叶林 - 阔叶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过渡森林类型,在中国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该

别尔哥罗德州阔叶林

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所以优势树种不明显。亚热带地区也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是在秋冬气候变干、变冷,相对比较高大的并处于林冠上层的落叶树种此时叶片脱落。第二或者第三亚层的常绿树种比较耐寒,有时林分内的常绿树种的成分增多,树木较高,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苦槠(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冬青(Ilex chine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该森林群落保存有很多重要的珍贵稀有树种,很多是第三纪孓遗物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连香树(Cercidiiiphyllum japonicum var. sinense)、水青树(Tetracen tron sinense)、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

阔叶林 - 常见种类

1、常绿阔叶林
该植被型分布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是中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林木个体高大,森林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一致。壳豆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在森林群落组成上,更趋于向南分布的水热条件约好,树种组成越是以栲属和石栎属为主,在偏湿的生境条件下,樟科中厚壳桂属的种类更为丰富。常绿阔叶林树木叶片多革质、表面有光泽,叶片排列方向垂直于阳光,故有照叶林之称。

阔叶林蓄积分布图

2、硬叶常绿阔叶林

我国硬叶常绿栎林通常是指由壳斗科栎属中高山栎组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 其中绝大多数种类生长于海拔2600 m~4 000 m之间,主要分布在川西、滇北以及西藏的东南部。该植被型中的树木叶片很小,常绿,坚硬,多毛,分布区主要在亚热带,夏季高温,植物为适应夏季环境条件常常退化城刺状。并这里虽然具有明显夏季雨热同季的大陆型气候特征, 却与夏旱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区的硬叶栎类完全相同。从物种多样性看, 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林种类远比地中海及加利福尼亚丰富得多, 而且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杨钦周, 1988)。喜马拉雅地区高山栎组植物在形态及对干旱生态环境的适应上, 与地中海区冬青栎有很大相似性 (李俊清, 1996c;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勋陵, 1994)。我国学者曾将高山栎类误定为冬青栎, 实际上,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类除川滇高山栎 (Q. semicarpifolia) 分布在阿富汗印度的库蒙(Kumeng)、不丹和缅甸北部之外, 其余种类都是中国喜马拉雅特有种 (杨钦周, 1988)。Pons & Vernet (1971) 和Barbero, Loisel & Quezel (1992) 通过花粉化石研究表明, Q. ilex 可能起源于渐新世, 认为第三纪时冬青栎遍布南部欧洲, 而那时地中海型气候尚未形成。

冬青栎传粉受精作用发生于7月, 这一事实也支持这一假说。冬青栎较高的生理可塑性也说明它是在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过程中保留和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冬青栎主要分布于地中海盆地, 但很有可能不是地中海起源的 (梁红平, 任宪威, 刘一樵, 1990)。许多古植物化石研究表明, 冬青栎自中新世晚期到现在一直分布在欧洲, 似乎并未分布到东亚, 这说明中国-喜马拉雅硬叶栎类与地中海硬叶栎类没有直接联系 (杨钦周, 1988)。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自上新世中晚期就大量存在, 在青藏高原和地中海之间, 在欧亚大陆与北美之间曾经发生过植物交流和传播, 喜马拉雅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硬叶栎林的相似性, 可能是二者在发生和演化上具有相同的祖先而且平行发展。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 可能是古地中海沿岸热带植被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 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直接衍生和残遗的类型, 有些种是第三纪的残遗植物。但关于二者的发生过程和传播途径, 至今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需要在植物学、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阔叶林 - 季雨林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也是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植被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当不利环境条件--干季来临的时候,树木或多或少是落叶的形式渡过这个干季,所以呈现一

次生阔叶林

种季节变化的特征,所以又有雨绿林之称。季雨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多为桑科、楝科、无患子科、椴树科、紫薇科、大戟科等。热带雨林在赤道带有广泛分布,它的分布与生长需要两个条件,一生高温,另一是高湿,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叶子终年常绿,二是弱光下生活,尤其是优势种的幼树,在很微弱的光下便可生长。

热带雨林在明显的特点是生物种多样性高,层持复杂和生物量大。象牙海岸有树种600种,马来亚树种超过2000种,亚马逊湾(Amazon  basin)平均密度为423株/ha,分属于87个种。印度马来地区每公顷有200多个种。热带雨林层次复杂,且层次连续,各层密度(除草本层外)都很密。热带藤本发达,有的藤子可达100多米,由于高温、高湿,生活型多样化。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平均每公顷生物量450吨,最上限可超过1000t/ha。

① 气候:最高温度、最高湿度;
② 土壤为砖红壤;
③ 树木:高大、常绿、3-4层,层间植物发达,交杂植物;
④ 板根、气生根、老茎生花(梅树);
⑤ 几乎无一年生植物。

阔叶林 -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海岸沼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依赖于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被誉为“海底森林”,“水上绿洲”。主要组成树种有: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e)、红海缆(R。stylosa)、秋茄树(Kandelia candel)等。

红树林是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肩负优化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态价值,在防浪护岸、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是中国沿海区域生态平衡最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之一,尤其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学、经济、社会、文化、再造功能及其他价值,已在中国和世界受到广泛重视。中国的森林分布除了上述介绍的以外,还有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质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稀疏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等植被。 

阔叶林 - 欣赏阔叶林

苗岭主峰雷公山,方圆数百里,山体余脉遍及周边7个市县。由它涵养的水源,发源出上百条说得上名的江

亚热带阔叶林

河,还有说不上名的数百条小溪,淙淙流淌于崇山峻岭间。由雷公山汇入清水江的水量,起码占清水江水量的一半,而由它的南麓涌出的溪河,也成为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对这样神圣的大山,你不得不敬服于它的伟大和奉献,心里激起感恩之情。雷公山东麓发源的翁迷河、两汪河、朗洞河、太拥河,全都东北流入剑河县南哨乡,汇集成南哨河在下革东进入清水江的怀抱。大山森林涵养了水源,水源反过来又滋养了森林。在南哨乡至太拥乡一带八万山区,就长着大片茂密的原始阔叶林,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这是全省最大的原始阔叶林保护区之一。

对这片原始阔叶林,那种美妙的感受20多年仍未忘怀。因为阔叶林区多为岩山,山体陡峭,沟谷深切,溪流奔腾,景色至为美丽。何况它还是多种珍贵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栖息地,有、熊、豹、眼镜、五步蛇、蝮蛇、大鲵,有福建柏、红豆杉、榉木、楠木……春秋两季,是森林景色最美的时候。这时森林焕发出梦幻般的色彩,让你不由得连声赞叹。

华北落叶松为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1m,属于强阳性树,性极耐寒, 产于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北京、新疆等省。

强阳性树,性极耐寒。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华北落叶松 - 繁育技术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层深厚、较肥沃的中性沙质壤土。选好的育苗地在头一年深耕25cm,667m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4000kg、磷酸二胺或过磷酸钙2550kg,然后作床,播前57d灌足底水。苗床一般长10m、宽2m、埂宽2530cm,搂平床面,为防治病虫害,结合整地亩施入50%锌硫磷1.31.4kg、黑矾2030kg、均匀拌入土中。精选的种子要用0.3%~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消毒2h、捞出后用清水浸泡22h,经过处理的种子选用雪藏法或湿沙埋藏法催芽。出苗期不可灌水。前期喷洒水要少量多次,进入幼苗期生长旺盛,应结合灌水追施化肥,67月初间苗1~2次。保苗700株/m2左右,10月可出圃。起苗最好随起随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若要运输,保护好苗木根系,防止风吹日晒。土壤结冻前用土复盖苗床以利苗木越冬。

华北落叶松 - 栽培技术

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适宜于中高山阴坡半阴坡、山脚、沟谷土层较深厚的土地。造林头12a提前整地,常采用穴状、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方式。一般选用2a生壮苗、要求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高20cm以上、地径粗要达0.3cm以上。落叶松造林密度一般166株/6672。华北落叶松以秋季造林为主,春季造林应尽量提早进行。造林方法常采用窄缝栽植法或直壁靠边栽植法。

冬青,松树,罗汉松,柏树,金钱松、柳杉樟树、枫杨,槐树

榆叶梅

学    名:Prunus triloba
别    名:小桃红、鸾枝、榆梅
原 产 地:我国
习    性:落叶灌木。喜光,稍耐阴;耐寒,在-35℃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至微碱性而肥沃土壤为佳。耐旱力强。不耐水涝。有较强的抗病力。
观赏用途:榆叶梅是早春优秀的观花灌木,花形、花色美观,可孤植、丛植,适宜在各类园林绿地中栽植。

雪松

    名:Cedrus deodara
地:喜马拉雅山西部自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m间。现在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多有栽培。
    性:常绿乔木,阳性树,有一定耐荫能力,喜温凉气候,耐寒力较强。以选背风处栽植为佳,喜土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忌积水地点;
观赏用途: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常年翠绿,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冬季雪片积于枝叶上,形成高大的银色金字塔,更为引人入胜。

槐树

    名:Sophora japonica
    名:国槐
地:我国北部
    性:属乔木,性强健。喜光,略耐荫,喜干冷气候,喜深厚排水好的沙质土壤,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根系发达,萌芽力强,寿命极长。
观赏用途:树冠宽广,呈圆形。枝叶繁茂,寿命长,是良好的行道树和庭荫树

圆柏

    名:Sabina chinensis
    名:桧柏,刺柏
地:我国东北南部及华北等地
    性:喜光但耐荫性很强。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在中性、深厚而排水良好处生长最佳。对多种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还可起到阻尘和隔音的良好效果。
观赏用途:其在庭院中用途极广。树形优美,青年期呈整齐的圆锥形,老树则干枝扭曲,奇姿古态,堪为独景。

垂柳

    名:Salix babylonica
地:亚洲、欧洲、美洲
    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的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也能生长于土层深厚的高燥地区。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
观赏用途:枝条细长、柔软,姿态优美潇洒。适宜栽植在河岸、庭院、绿地等,用于固岸护堤,庭荫及绿化。此外,它对有毒气体的抵抗性也较强,并能吸收二氧化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9b700c79563c1ec5da7122.html

《河北常见树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