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27 19:2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之一,诗歌通过对一个卖炭老人的不幸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制度掠夺的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3、品味诗歌语言,学会初步赏析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同情古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的河流,走进诗歌盛世——唐朝,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

二、走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王之称。《卖炭翁》是一首为反映现实而做的叙事讽喻诗。

2、介绍讽喻诗:

《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3.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指皇宫,是买的意思。宫市本指宫中所设立的买卖货物的场所,后来变为皇室于集市中公开掠夺民间财务的一种弊政。这一弊政到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更变本加厉,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 太监常率爪牙(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下面,咱们来学习这首揭露批判宫市罪恶的诗歌。

三、出示导学提纲:

1、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

2、熟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3、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你愿意用哪个字?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你认为造成卖炭翁悲苦生活的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本诗多运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五、合作互动,展示交流。

(一)1、学生自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鬓、辗、辙、骑、敕、叱、将、系

2、教师指导朗读。

这是一首叙事诗,情节跌宕,层次分明,在反映卖炭翁烧炭、卖炭的不幸遭遇时着力于肖像、动作、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刻画,每一个层次都是鲜明生动的画面,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感情,朗读时,应以情带声、读活人物。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

3、播放诗歌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录音。

4、学生齐读课文。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听,评价。

(三)3、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结果)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炭并运炭去卖,却被宫使掠夺一空。

可以用词语概括为:烧炭——运炭——被夺炭(失炭)

(四)你愿意用哪个字形容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苦”。具体表现在:

其一:烧炭辛苦

年龄特征---- ,两鬓苍苍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南山中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 ----- 生活困苦,劳动艰辛

心理---- 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衣正单愿天寒 (矛盾反常心理)

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小结:这是一个可怜的人,辛勤劳作,仅为温饱;衣衫单薄,却期待着天寒,炭贵,能多卖些钱多换些衣食。(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诗人用一个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的情感,这个词就是“可怜”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其二:运炭艰苦

卖炭翁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白居易没有放弃这个铺垫的好机会,请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 一尺雪(雪厚、难行)

地冻—— 碾冰辙(车重、路滑)

路遥—— 晓驾炭车、日已高

人苦—— 牛困人饥、泥中歇

其三:失炭悲苦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宫使抢掠----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炭值低贱----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

心理无奈---- 宫使驱将惜不得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五)、1、造成卖炭翁悲苦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宫使的蛮横掠夺,残酷可怕的宫市制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横行霸道?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抢掠的强盗行径。

3、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要点整理:

外表—— 黄衣、白衫、翩翩

(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行为——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系向牛头充炭直

(仗势凌人,蛮横霸道)

心理 —— 宫使驱将惜不得

(愤怒、无奈——地位的悬殊)

炭直——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价值低贱,希望破灭——掠夺的残酷)

小结: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通过记叙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衣正单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矛盾反常的心理,表现他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牛困人饥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 对比,可见宫使所付炭值低贱,卖炭翁买衣买食的希望破灭,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六、导学归纳

1、内容归纳

这首诗通过记叙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写法归纳

1)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

2)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运用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反映宫市掠夺的残酷,揭示主题。

4诗歌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含蓄有力,引人深思。

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更能体现文学作品的魅力!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七、布置作业:拓展想象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

请大家想象一下,写一个片段。

八、课堂总结

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的祖国更富强、更和谐,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白居易 (叙事诗、讽喻诗)

                          烧炭辛苦                                

       卖炭翁        运炭艰苦            生活困苦艰辛 深切同情              
      

   | |          失炭悲苦                              

         |    |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 |                           

          使        夺炭(仗势凌人,蛮横掠夺) 无情揭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caca2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a.html

《卖炭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