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整理一词多义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二、重点问题:
1、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示例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
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2、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3、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4、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用意?
首先,“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以此命名,形成鲜明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深谋远虑;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鼠目寸光,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其次,作者将两个人物的名字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此外,“公”表敬称,“叟”带一丝不敬的称呼,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5、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见作业本P127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与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三、
原文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愚公,年九十,面山居。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面对着山居住。山北塞,迂也。聚室曰: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吾毕力险,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如太行、王屋何?土石?”杂曰: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儿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子孙荷担三夫,“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不若孀妻弱子。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有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应。河曲智叟无话来回答。
蛇之之,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诚,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

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四、

词义积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太行、王屋)?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二)一词多义
1: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
2焉:且焉之土石
是焉得为大丈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二石兽并沉焉)始一反焉3固:汝心之固
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国恒亡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今亡亦死(逃跑)
5许: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6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止露尻尾
7苦:何苦而不平
(一)重点字词

必先苦其心志
8若:孟浪若奔
曾不若孀妻弱子
若为佣耕你)(如果)
9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10、反:始一反焉窥谷忘反11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12甚:孟浪若奔
甚矣,汝之不惠13、其:其土石如何
惧其不已帝感其诚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而: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翻译时相当于“着”“的”聚室而谋(连词,表承接,前后的行为有时间上的先后)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翻译为“但是”“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连词,表并列)(三)词类活用
1、险: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做名词)2、面:面山而居(面向着,名词用为动词)
3、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名词活用为状语。4、感:帝感其诚(被感动,被动用法)(四)通假字: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始一反焉(五)重点句子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可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d02c70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e.html

《愚公移山复习整理一词多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