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发布时间:2019-06-12 01:5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篇一: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
  『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惊蛰』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春晴泛舟》
  『春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春分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谷雨』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花》
  『立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五绝·小满》
  『芒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夏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小暑』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喜夏》
  『大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立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处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白露』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霜降』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
  『小雪』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小雪》
  『大雪』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陆游《大雪》
  『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小寒』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左河水《大寒》
  政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意义:
  申遗是一种手段,是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的索引。非遗潜藏于经史子集,也存在于传统伦理道德,更扎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更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让非遗面向未来,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还需小心重申遗、轻保护。申遗,说到底,不是为了加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或名册,而是为了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其蕴含的文化传统。在我国非遗保护的道路上,申遗是值得记取的精彩华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传统文化保护经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祖祖辈辈流传,正是这样的点滴传承,传递着非遗保护的实践诉求,通过唤起一代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从而渐渐确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二十四节气申遗,是为了面向未来的传承文化传统,也是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此前,中国已有30项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限于篇幅,这里就挑选其中的一些,供大家欣赏。
  篇二: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
  二十四节气诗
  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推崇光棍节、圣诞节这些时兴的节日,反而许多的人丢掉了实实在在祖宗所留下的“本”,24节气不仅仅只是几个划时间的”纪念日“,这是自然更替的标志,它更加需要被深深记住。
  20XX11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个节气对应公历(阳历)时间点:
  春季——立春:23-5日交节;雨水:218-20日交节;惊蛰:35-7日交节;春分:320-22日交节;清明:44-6日交节;谷雨:419-21日交节;
  夏季——立夏:55-7日交节;小满:520-22日交节;芒种:65-7日交节;夏至:621-22日交节;小暑:76-8日交节;大暑:722-24日交节;
  秋季——立秋:87-9日交节;处暑:822-24日交节;白露:97-9日交节;秋分:922-24日交节;寒露:108-9日交节;霜降:1023-24日交节
  冬季——立冬:117-8日交节;小雪:1122-23日交节;大雪:126-8日交节;冬至:1221-23日交节;小寒:15-7日交节;大寒:120-21日交节
  注:如果按照农历换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
  【立春】24-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简析:此诗通过描写飞雁高飞远天、游鱼迸出冰面的画面,写出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
  【雨水】218-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唐李商隐
  ①②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③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④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⑤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①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②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③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④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⑤缄札:书信。
  简析:《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惊蛰】35/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宋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①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注:①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
  【春分】320/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清明】45/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简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谷雨】4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简析: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立夏】55/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  
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简析:在该诗中,作者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该诗以其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而闻名。
  【小满】5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大意: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芒种】6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6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①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②君相次,褰帷③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注:①梦得:刘梦得,唐代中晚唐诗人,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②交印:交出官印,谓卸职。③褰帷: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简析:全诗虚实结合,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写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小暑】7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①②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注:①青奴:夏日取凉寝具。用竹青篾编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②黄奶:助睡之物。
  【大暑】7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87/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简析: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
  【处暑】823/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起,荷花因秋的到来,长出了莲子。作者即景生情,由眼前之景想到红颜易逝,人生短暂,自然无穷,悲秋之情油然而生。
  【白露】9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析: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秋分】9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寒露】10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①《与胡兴安夜别》南朝梁何逊
  ②③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④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⑤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注:①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
  ②居人:留居的人,指自己。行:将。转轼:回车。轼,装在车前的横木,这里指代车。
  ③客子:指胡兴安。维舟:系船,停泊。
  ④一筵笑:即一起欢笑。筵,席。
  ⑤“方抱”二句:意思是与胡氏分别后,只好在家乡抱恨独居。
  简析:这首诗到底是作者送别胡兴安,还是自己出行,留赠前来送别的胡兴安?各人说法不同。
  诗以对举开头,这两句十个字,简捷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节,极其难以言传的深情。不过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
  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二句是悬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离恨犹在,故园独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难遣,则友情之可贵,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须明说的了。
  【霜降】10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简析:元和九年(814),白居易怀着因母亲逝去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这首诗。
  首句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立冬】117日前后,冬季来临。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
  译文: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擡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小雪】11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简析:本诗前两句写景,雪花随风来到,并且越下越多,连山峰都被遮蔽了。最后一句中“寒”字一语双关,既写天气之寒,又点出“愁人”内心之寒。
  【大雪】12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篇三:二十四节气七言诗20XX0702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
  2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
  2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5日~7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3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4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谷雨
  419日~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5日~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
  520日~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5日~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
  620日~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
  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古代作官的要放假,百姓们也都轻松一下。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里的记载较为具体:“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是用来驱热的,而香囊则可压汗臭,用这两种物品纳凉消夏显得非常实用。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因为菊叶灰里含有一种杀虫的化学成分菊脂,它便成了古代的一种绿色“农药”。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为此“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
  为夏至半个月内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小暑
  76日~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
  722日~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1cbcb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e.html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