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5-12-03 22:0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姓名:张博文 学号:15103713 班级:设施一班

引言:

设施农业(facility/Installation agriculture)是指具有一定设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产提供良好环境条件而进行高效农业生产方向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筑的设施,以可凋控的技术手段,实施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调控,为农业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实施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是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狭义的设施农业主要指设施栽培包括设施蔬菜瓜果花卉等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产业之一为菜篮子工程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内的学者对设施农业技术进行了些综合研究,但不同的地方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一、培养目标

1. 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农学学士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从事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工厂化种植技术、设施环境调控装备开发与应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2. 掌握的知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园艺学、农业建筑学、农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从事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工厂化种植技术、设施环境调控装备开发与应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温室建筑力学基础、工程测量、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

3. 具备的能力:

(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 具有良好的气象学、土壤学、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基础,掌握农业建筑学、农业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3) 掌握生物科学、园艺科学、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设施园艺及其生物环境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农业科学试验的基本能力;

(4)掌握现代园艺设施学、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具有设施环境调控装备开发与应用、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

(5)熟悉设施农业的育种、栽培、生理生态、环境自动调控、建筑结构、采暖通风、水处理与营养液灌溉、材料、工业工程等所有环节,具有较强的生产管理能力;

(6)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8)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4. 优势或特色:

青岛农大地处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最发达的胶东地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性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借助胶东的设施园艺生产优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又具备在生产一线指导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就业情况

1.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研究生,进入其大学深造。毕业生也可报考公务员或从事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工厂化种植技术、设施环境调控装备开发与应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2. 就业前景: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我国目前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只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家,个别学校只开设专业方向或选修内容,其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与产业部门急需具有该特长的专业人才,将会吸纳本专业的毕业生。山东省是设施农业大省,因此,培养的人才将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设施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推进现代化农业建

设”。200683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又是农产品,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努力完成确保粮食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3大基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设施农业作为现在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其作用:一是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的特点,涉及到蔬菜、花卉、药材、畜禽、水产等种植、养殖领域,受自然条件约束小,广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要明显强于露地农业,农产品技术含量高,而且大棚、温室主要是使作物使种植淡季也能满足蔬菜供应,济效益高出露地农业数十倍。发展设施农业,能够大大地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了乡风建设。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就是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随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整个农村的风气也得到改善。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设施农业,就要用良好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无形中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周遭生态环境。因此,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的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息息相关,

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

(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设施农业是一个由生物、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为了满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来在设施农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凝练出了设施农业学科的主体框架,并于2002年率先在教育部本科目录外申请增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90109W,且于2006年提炼出了设施园艺工程、设施园艺环境、设施园艺作物生理生态等三个博、硕士学位点的研究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以环境控制为核心,以农业工程为手段,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高级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建设好这个新型的交叉学科,学校从全体教职工中选聘农科和工科骨干力量组建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聘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还先后派7名教师分别到荷兰、以色列等设施农业先进国家进修,逐步形成了以邹志荣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国际知名的一支学科团队。(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设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本科院校共20家,其中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家,其他均为农学学士学位。专门设置设施农业系的单位有2家,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将设施专业划归农业工程系,其他绝大部分农业院校都在蔬菜系。目前设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高校有农业院校,也有工科院校,但以农业院校为主。现有农业院校的师资分散在园艺学科、农业工程学科、资源环境学科、动物学科等。尽管各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考虑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但由于本学科的主要依托学科是园艺学,所以在设置课程时侧重设施园艺的栽培管理和设施环境控制,设施养殖、设施水产以及农业设施的设计建造等方面的课程比重较小。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如河海大学,在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时则突出各自在工学方面的优势,在课程设置时则侧重于农业设施的设计、建筑、农业环境的控制及自动化管理等,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经营管理等课程是这类学校应加强的环节。

1.农学学位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数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植物生产大类,毕业生授予农学学位。该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在园艺学院,专业以设施园艺栽培、环境调控、温室设计与建造为突破口,依托园艺学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生命科学、农业水土工程、动物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优势,重点培养能在设施的环境调控、生产管理、设计与建造、园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等方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与其他学校相比,教学偏重于设施环境、设施栽培、设施工程、园区规划设计。毕业后能在科教、产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设施与观光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2.工科学位型

 河海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在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专业虽属于植物生产专业大类,但按工学门类培养,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该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在农业水利工程系,以设施农业工程研发、水肥调控技术为突破口,依托农业水土工程的学科优势,与水利相结合。与其它院校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相比,教学偏重于宏观工程的设计与规划、设施生产的管理,重点培养能在设施农业建筑建筑与环境控制、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设施栽培灌排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的复

合型骨干人才。毕业生在农业、水利水电、城乡建设部门的规划、设计单位

及企业从事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农业建筑与环境、节水技术、农村水利的

规划设计;可在农业、环保、城乡规划、水利水电部门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性

开发、经营及灌排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可在高等院校、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

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外发展情况及发展态势

  目前在国际上除了我国以外还没有设置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但是设施农业相关领域比较发达的国家是荷兰,特别是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为了寻求我国设施农业学科专业今后发展方向,我们对瓦赫宁根大学的教育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为进一步发展完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提供参考。

(一)严谨有序的管理制度

瓦赫宁根大学位于荷兰中部,欧洲以农业及其相关的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大学中最为著名的学府,在世界农业类高校中按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排名位居第三。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校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每年瓦赫宁根要吸纳若干来自世界各地著名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在此度过他们的sabbatical(休假年)。她同时也是一所真正没有围墙的大学,即一个大学城。城市就以大学的名称命名,叫瓦赫宁根。各个系分散在城市的不同位置,但“形散而神不散”,其教学管理方式十分独特而有效,它把分散在全城的学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其制定的教学体制能够高效地运作。这种教学管理体制对各系的学生来说是严格统一而又非常透明的。每年新生一入校,就会从DeanS Office(相当于教务处)得到很多与教学管理安排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两本书:一本是学习指导书,上有全校这一年每门课的详细介绍,如该课的主要内容、学分、主讲教师、考试形式及课程开设学期等。另一本书给出了与教学有关的其他信息,如教学日历安排、全校所有课程代码、每门课上课或实习的确切时间和地点(教学楼及教室)等。这两本书的内容每年都会有一些改动,但学生通常能够得到最新信息。否则,也可在各系的秘书处打听。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这两本书的信息,学生一般很清楚他们该如何最有效地安排在校的学习时光。对整个教学体系而言,课程的安排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如第一学期(9—10)安排《统计学》,第二学期(11—12)是《计量经济学》,第三学期(次年的1—2)是《计量经济学》,第四(3—4)、第五(5—6)学期则开设一些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的课程,如《农业经济模型》等。学习这些课程所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则在暑假末的两个星期进行强化培训。此外,为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在大学城的市中心,开设有一些夜班英语课以帮助非英语学生扫除语言障碍。(二)形式多样的授课制度在一门具体的课讲授之前,主讲教师会作出颇为合理的教学安排。如事先给出有关这门课程的详细情况:介绍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或意义;学时和学分;主考人和授课者;学习此课程所必备的前提知识;此门课程的学习要求;修完此课所应达到的目标;此课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及考试形式等。最后,给出了所有授课人员(为保证教学质量,有时一门课由几个人组成的授课小组讲授。如《农业生态系统的数量分析》课,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涉及的学科比较多,选课的学生不过11人,但负责这门课的教师却有4人之多。他们分别来自该大学的农学系、动物学系和发展经济系,负责讲授农业生态系统中与各自专业相关性较大的部分)的详细地址,以便学生随时请教。课程的讲授严格按照以上的安排进

行,学生可参照时间表作好相应的准备,也便于按照目标要求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学生上课时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先是上机做练习;接着按照练习的结果回答问题;然后将重要结果和结论当众报告(通常用胶片和放映机),教师和同学会对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根据练习答案和政策制定者所感兴趣的问题,综合考虑别人的意见,写一篇政策短评。教师会从许多方面对这篇小短文作出评论,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综合各项表现打分。可见,要上好一门课,教师是颇费苦心的,从课程的设计到指导学生上机做练习,再到评改作业,在学生作报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最后到逐条评价学生的政策短评和相对客观、公正地打分。所有这些,无不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但是这些心血的付出换来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少而精,强调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每学期授课时间不多,留有足够时间开展学术活动或备课。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板书不多,但几乎所有的课都使用投影仪。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二来便于学生理解。有些课的教师会将上课时用到的胶片内容复印发给学生。如有必要,学生也可向 老师借胶片自己复印。与国内大学相比较,授课最大不同处还在于学生的参与,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际操作,都强调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每次对一堂课中的关键内容授完后,教师会安排时间给学生提问,回答学生的问题。通常,在一门课上,主讲教师还会邀请专家作一两次与此课内容密切相关的专题报告。

(三)严肃紧张的学时制度

  在荷兰,课程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每年有五个学期,扣除假期,每个学期才两个月。而实际上课的时间只有六个星期,一星期复习,一星期考试。学生通常要求在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材料,接受大量的信息。并且,教材每年都有所不同,经典的理论和先进的方法会被优先选入新教材。考试很难,但对掌握一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说大有裨益。因为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得反复地阅读并找出重点,而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看法和想法。这种学时制度,使得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可能轻松。在瓦赫宁根,课程一般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即任何有兴趣的学生,不管是哪一年级的都可选修。选课时,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第一次课上依次简单地作一自我介绍,在介绍中学生会谈到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正在或者将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以说明为何选修此课。也有个别同学在回答为何选修此课时会坦率地说明是因为毕业要求有足够的学分。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只要决定选修此课,学生一般是会坚持学下去的。教师也会在最初的几节课上制好同学的名单,包括住址和联系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地址,以便大家互相联络。通常,一个本科毕业后到荷兰读硕士的学生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问内修满约60个学分。而这其中毕业论文占27个学分,平时所修课程每门2—3个学分。可见,毕业论文在学分制中占了很大的份额。因为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是对学生平时所学知识及所掌握技能的综合运用和非常全面的检验。

(四)严格的考试制度

  课程的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写作一篇课程论文。前者与国内的考试大同小异,但一般不进行考前复习,只发给一份以往的考试试卷,告诉你大致题型。不懂的地方可随时去问。后者与国内的情形不大一样。若某一门课以课程论文的形式结束,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所要做的工作都较国内要多。对教师而言,在此课开始之前,就要精心筛选好若干话题。针对不同话题,又需列出若干参考资料(细到参考文章的名称)。在课程开始一两周后,学生会被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与主讲教师讨论。待题目大致定下来之后,教师会将已有的相关资料推荐给他们。对学生而言,一篇课程论文决不是敷衍就能过关的,而要经过好几道环节。首先,字数要求有一定份量,即10—15(12号字体);其次,每个人都要求作一个15分钟的报告,报告之后,指定的评论人(一个或两个,视总人数而定。总的原则是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发言讨论。)要客观地对此文进行挑剔而建设性的评论和提问;而这之后是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通常在报告前两三个星期,教师会跟大家商量好报告的日程安排及其评论者,然后发给每人一份。在报告前三天,报告者务必以邮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论文发给班上每一位同学,以便大家有时问来认真阅读)。最后得分的情况取决于论文质量的评论、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参与讨论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有同学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教师会及时给以夸奖和奖励,并在其成绩构成表上作记录。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学生通不过考试的司空见惯,但他们可以在下一年同一门课上重考而不必再参加听课。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学术活动。瓦赫宁根几乎每周都有学术讨论会。常见的一种安排在午餐时进行,通常是在12点到下午1点之间。参加讨论会(向所有的人开放)的人经常把饭食端进去,边听边吃边参加讨论。这样的讨论往能激发人的思想火花而成为一些灵感的来源。荷兰人喜欢把自己的见解公诸于众,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见解。据说,在一篇文章正式发表之前,不同范围的讨论有很多次。可想,经过这么多人挑剔过的文章可读性必定不会差。这种学术活动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会一些研究方法以及中肯地评论别人的文章十分有益,而这正是国内学生值得加强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56922ed0d233d4b04e696d.html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