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 郸学 院- 首页- 邯郸学院教务处- Powered by ZEROSOFT

发布时间:2014-08-30 22:3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征求意见稿)

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安排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落实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将对2014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现制订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为龙头,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为重点,实施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我校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进程。

(二)基本原则

1.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倒推的原则

从调查行业企业岗位技术需要出发,确定各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按照核心技术能力的需要,确定核心专业理论知识;按照核心能力与核心理论知识要求,确定各专业的培养标准与规格,设计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块。

2、联合设计开发的原则

围绕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机构,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培养标准与规格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开发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新课程,开发传统课程中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新内容。

3.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专业理论模块或专业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改革基础课教学模式,为多层次、立体式开展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4.学生学习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要求,拓展课程资源,保障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的自主权。降低课堂教学总课时,规范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重视通识教育和基础课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则

通识教育平台开设系列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渗透到每一项教学内容、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6.学校统筹、专业自主的原则

在学校指导、管理和监控下,各专业自主实施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对公共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各专业负责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三)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1.实施“1+2+1”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大类招生实施方案的要求,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实施通识课程教育,第二学期末专业分流后,累计两年时间完成专业课程的教育,累计一年实施岗位技术为主的实践教育。其中,第一个“1”由教务处负责统筹设计,“2”由各专业自主设计与实施,第二个“1”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合作设计。

2、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教育将按照选修的模式实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学等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列入相应专业的专业课中;其他师范专业学生,可以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考核合格,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计入专业方向课程成绩,培养目标是取得教师资格证,并成长为优秀教师;非师范专业学有余力、有志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审批后,可以选修教师教育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课程成绩置换为公共选修课学分,培养目标是取得教师资格证。

3.改革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性质,将本科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术、拓展教育四大课程平台。每个平台的课程按照内容和方向的不同分成若干系列,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分为思想政治、公共基础、学业导航三个系列;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系列;岗位技术平台课程分为技术基础、岗位实训、综合实践三个系列;拓展教育平台分为专业拓展、职业拓展、素质拓展三个系列。每个系列要设置一定比例的自主学习课程。

4、实施课程模块化分解或重组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群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通识教育要按知识内容点或不同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组合成不同的课程。专业教育首先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按照小型化的原则,组合成不同的课程。实践课程要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模块化分解,实现实践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每门理论课程或模块都要根据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明确对应的技术能力培养模块,设计一定数量的能力培养的内容。

5.提高专业培养标准与规格的针对性。各专业要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广泛调研,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符合岗位群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标准与规格,并作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描述。

6.改革教学时间。为了避免课程开设周学时过少,学生课程学习间隔时间长,周周断线的现象,每个学期按照9+9+2的模式安排教学,集中开设课程。即每学期分成两个教学时段和一个小学期,课堂教学主要在两个教学时段进行,每门课程要在一个时段内完成教学任务,包括课堂教学和学业成绩考核。每学期设置一个2周的小学期,可以开展专业见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培养计划内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开设培养计划内的若干门小型课程。为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改为40分钟。

7.规范自主学习的要求。每门课堂教学课程都由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两部分构成,课程开设按照学时与课时两部分安排。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有设计、实施、监督、检查和成绩考核要求。自主学习课程要安排具体的任课教师,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安排一定指导的时间,有具体的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学习成绩考核。

8.改革考试方式实施“N+2”的学业成绩考试改革。“N”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包括实践考核、平时测验、作业、学习态度等。“2”中的一个“1”是期末考试,另一个“1”是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笔记。

三、本科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和基本规格要求

(一)人才培养基本定位

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毕业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骨干留得住。基本规格如下:

1.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

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拥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思维敏捷,善于创新;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制力。

4.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一个行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专业名称、代码及支撑学科

2、培养目标

3、培养标准与规格

4、针对的行业和岗位

5、职业岗位能力分解

6、学制、学分及授予学位

7、学分分配表

8、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

9、教学计划表

10、课程模块化描述

五、学制与学期

基本学制4年,实行每学年春、秋两学期制,每学期20周。每学期的教学按三段安排,即9+9+2周。

六、各类课程学分比例的分配

(一)关于学分与学时

1、学时安排。每学期周学时一般控制在18—22课时之间。每门课程的学时原则上是16的倍数。

2、学分结构。总学分为190左右,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5%左右,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65%左右;人文社科类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30%,理工类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35%。

3、学分计算。课堂教学每16学时按1学分计算,自主学习按每32学时1学分计算;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军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见习等,每教学周计1学分,每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原则上是1 周的倍数;体育课、单独设课的实验课按每32学时计1学分(16课时以上的实验要单独设课)。学分最小值为0.5学分,要求各门课程学时一般按16的倍数,学分按0.5的倍数设置,实行课程学时与学分相对稳定制。

4、学时结构。理工和艺术体育类专业总学时保持在2800学时左右(课堂教学时数不超过1700课时);经、管、文史类专业,总学时保持在2600学时左右(课堂教学时数不超过1500课时)。

(二)各类课程的学分分配

各类课程所占学分见下表:

1 课程类型体系表

七、各类课程教学安排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分为思想政治系列、公共基础系列、学业导航系列。

1、思想政治系列

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主要执行教育部新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优秀的政治品格。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全面实施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考试考核过程化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20学分,如下表安排。

1 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教学安排表

注:形势与政策课程1-8学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公共基础系列

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基础等必修课程。大学语文要改革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应用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大学体育推行俱乐部模式;大学英语以应用为目标,提高学生四六级过级率和英语应用能力,将传统大学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应用英语两部分,基础英语开设在第一学年,12学分,应用英语开在第三学期,4学分,包括听、说、读、写和综合英语(研究生考试);信息技术基础实施网络教学、网络考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公共基础选修10学分,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各2学分,文史类专业学生限选1门;艺术类课程,所有学生限选2学分;国学经典2学分,分一、二、三级课程,一级为理工类专业限选课程,二级为非中文类文史专业学生限选课程,三级为中文类专业学生限选课程;邯郸地方文化,各专业学生限选2学分;其它课程为任选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模式为0.50.5,即,每门课程一半学分为课堂教学,一半学分为自主学习。

2 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安排表

3、学业导航系列

学业导航系列课程旨在引导正确认识自己选择的专业和未来的行业与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该系列课程包括入学教育、专业导航、文献检索与图书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等课程。

3 学业导航系列课程教学安排表

(2)专业教育平台

1、学科基础系列

学科基础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学习专业课的预修课程,该系列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专业教育需要,自行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学时。

2、专业基础系列

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本专业领域需要开设基础性课程。具体课程和学时、学分分配由各专业自行设计与安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的必修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方向系列

专业方向课程旨在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或发展愿景,为适应未来岗位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知识或技术。根据专业培养标准与规格,每个专业要设置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需要、就业展望,任选一个方向修读。师范专业学生可以以教师教育为专业方向,修读教师教育平台规定的课程。具体课程、学时和学分安排由各专业按照比例自行设计与安排。

(三)岗位技术平台

岗位技术平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是专业理论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岗位案例或实践项目开展。

1、技术基础系列

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完成实训案例,开展岗位实训必备的基础课程,各专业根据岗位技术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2、岗位实训系列

岗位实训课程是按照岗位技术技能的需要,按照案例或项目的形式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包括岗位见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

3、综合实践系列

综合实践课程是在岗位实训的基础上,把所掌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应用,以实现培养学生技术技能自觉之目的。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拓展教育平台

拓展教育平台包括专业拓展、职业拓展和素质拓展系列,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技术要求,制订可操作、可控制、可管理的具体详实的方案。

1、专业拓展系列

专业拓展系列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的兴趣,包括听取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学业团队活动等。本系列课程共3学分。

2、职业拓展系列

职业拓展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按照培养标准与规格和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岗位,参加相关竞赛和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等。本系列的课程共4学分。

3、素质拓展系列

素质拓展主要是围绕“十个一”工程开展的专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任选“十个一”中的四个一进行职业能力训练。本系列课程共3学分。

九、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属教务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755c11e518964bcf847cf6.html

《邯 郸学 院- 首页- 邯郸学院教务处- Powered by ZEROSOFT.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