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备考资料:公筷篇(“一米线”)

发布时间:2020-05-12 20:5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高考作文备考资料:公筷篇(“一米线”

“一米线”不只是间隔线

日期:2020-05-08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疫情当前,“一米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习惯均被纳入条例,以法律“硬制度”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4月25日《北京日报》)

  近段时间,随着疫情形势向好,不少人开始走出家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然而,“解封”并不意味着“解防”,“零风险”并不代表“零危险”,面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我们依然要对疫情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是在商场超市、公共交通工具、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如何加强个人防护,阻断飞沫传播途径?正如一些呼吸道疾病专家所言,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一米的间距,既是能大大降低疾病传染的“健康线”,也是个人加强自律的“文明线”。

  “一米线”是健康红线。伴随着各地陆续解封、复工复产复学复市,许多人担心疫情出现反弹。对此,卫生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新冠肺炎病毒传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一米线”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的间距线,更是疫情当下确保个人身体健康的“红线”。

  “一米线”是文明底线。“一米线”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更是当下公共场合的一种文明礼仪。人与人之间相互交谈保持“一米线”,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我们每个人应积极响应“一米线”倡议,自觉遵守“一米线”的规定。

“一米线”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考量着人的规则意识,丈量着个人文明水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牢记和遵守这一规则,真正让“一米线”落地生根,成为美丽的风景线。

分餐不分爱

日期:2020-03-20来源:成都文明网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役,“分餐制”再次跃入了国人的视线。其实在我国,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2003年“非典”期间,分餐制就曾被很多餐厅采用,但这一“新鲜事物”显然在根深蒂固的传统饮食文化面前,难以站稳脚跟,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中国人吃饭,无论在家还是在餐馆,都讲究围桌而食。亲朋好友一起聚餐,为了追求热闹、隆重、友好、欢乐的氛围,推杯换盏间习惯于相互夹菜,共饮一碗汤、共吃一盘菜也习以为常。在主人看来,这是以示友好;在宾客看来,这是以表亲密。相反,如果实行分餐制,反而会让主人和嘉宾都有生疏之感,甚至浑身不自在。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其实,任何一种饮食传统和文化,都是有利有弊的,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就在于是否做到了趋利避害。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从哪里来?俗话说,病从口入。可见,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想吃出健康,除了要注重科学的营养搭配,更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事实证明,分餐相对于合餐而言,要更健康、更安全,更科学、更文明。既不会造成食物的大量浪费,也不会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困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愿望也更加强烈。但往往因为囿于传统、碍于情面,很多人在聚餐时往往会面临想分而不敢分、想合又不愿合的尴尬。久而久之,分餐制也就雷声大雨点小,逐渐销声匿迹了。

一种新习惯的普及和养成,单靠宣传和引导不够,单凭个体的自觉更不行。要想大力度、大范围地推而广之,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应当以制度化的方式加以固化。改变传统的合餐习惯,倡导健康的分餐制度,这也是一种餐桌上的“移风易俗”。分餐不是分隔爱,而是分享健康、共享文明;公筷公勺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武器”,而是守护人们健康的“利器”。

文明与你只有“一米”之遥

日期:2020-03-17来源:成都文明网

北京市商务局制定的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日前正式发布,指引对顾客就餐和餐厅服务细节进行了细化,要求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固定桌椅要标识出非就餐座位,内部食堂应采用分时段错峰就餐等服务方式。(据新华社报道)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而要实现这种健康,除了依靠科学的指引,更需要对文明的遵守和践行。此次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出台新版餐饮服务指引,要求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同时还倡导推行公筷公勺、分时段错峰就餐、分餐制等,这些都是在积极推进餐桌上的文明,从制度上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就餐习惯。

  其实,“一米线”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餐饮行为,在银行、邮局、医院、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都有“一米线”的身影。它的功能既是为保护个人隐私,也可有效维护公共秩序。因此,很多时候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文明线”“道德线”。

  但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重要的“一米线”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足够重视和尊重。很多人都视其为“摆设”,诸如毁坏“一米线”设备、跨越“一米线”标志这类行为也时有发生。在一些人眼里,这条线已然成为了一种“障碍”,阻挡了他们所谓的“便利”。这种无视“一米线”的观念和行为,既是对他人利益的漠视,也是对自身涵养的废弃,更是对公共文明的践踏。

  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很多地方都再次强调了“一米线”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文明线”“道德线”,更是“安全线”“健康线”“生命线”。守住“一米线”,也就守住了生命的底线,这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更是为了全国战“疫”的早日胜利。

必要的时候,保持距离不是冷漠、歧视,而是尊重、礼让。短短一米,拉开的是距离,拉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互爱。疫情防控形势虽积极向好,但还未到最终胜利之时,且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守住“一米线”,就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细节之一,变被动为主动、变督促为自觉,也是每个人都应养成的文明好习惯。

推行公筷公勺要摒弃三种心理

日期:2020-03-16来源:青岛文明网

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昨天联合发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号召本市餐饮服务要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企业可定制带有“公”字标识的公筷公勺;严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设置公筷公勺专用存放区;根据餐桌规格、用餐人数、菜品类型等,摆放相应的公筷公勺。(3月10日《北京日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许多认知和行为习惯。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国发生了多起因聚餐导致的聚集性感染,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正因此,近来多地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这对防止病从口入、共建餐桌文明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鉴于国人长期形成的就餐习惯,要让倡议入脑入心,落实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必须摒弃三种心理。

  摒弃要面子心理。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在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会给人一种生分感,甚至有一种互相嫌脏的感觉,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隔阂,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即使有人想使用公筷公勺也不好意思提出。但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健康,我们就应该摒弃这种面子心理,大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餐桌上主动向他人说明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如此,就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公筷公勺。

  摒弃嫌麻烦心理。使用公筷公勺,是阻断餐桌上疾病传染路径的重要措施。但是有些人感觉吃口菜还要用公筷夹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到自己的嘴里,实在太麻烦。可能一次两次使用公筷公勺还可以接受,时间一长,就会因嫌麻烦而放弃使用。这就要求人们,既然认识到公筷公勺的好处,就不能嫌麻烦,坚持使用才会慢慢养成习惯。

  摒弃不在乎心理。实际上,自非典发生以来,有不少饭店都在餐桌上配有公筷公勺,但是很多人仍然不使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于不在乎的心理,认为大家基本都很健康,不会那么容易传染上病,面对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和别人善意的提醒,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病毒、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没有传染的风险谁也不能判断,真正发病时就悔之晚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起因聚餐导致多人感染的事件就是有力证明。因此,在餐桌上要彻底摒弃这种不在乎的心理,积极响应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

  使用公筷公勺,不仅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高低。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建餐桌文明。

文明“筷”行动 打好舌尖防疫战

日期:2020-03-16来源:淮北文明网作者:龙涧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培育健康生活理念、养成文明好习惯迫在眉睫。”近日,浙江省文明办发出倡议,关于公筷、公勺、分餐等卫生生活方式进行倡导。(3月11日 《浙江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不少好习惯。但一些人对于公筷公勺的“力量”,可能还所知不多。殊不知看似其乐融融、热闹非凡的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病毒、细菌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各地家庭聚会或外出聚餐病例频现报端,摒除“一双筷子吃天下”的旧习势在必行。

  诚然,要想快速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用餐习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仍有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相互嫌弃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与家人吃饭时没必要太讲究。但科学和实践都证明,分餐和公筷制是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可减少食物浪费,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公共卫生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公众认识其重要性,形成共识,自发自觉地践行“用公筷、见文明”。其次,广大餐饮企业要做“公筷行动”的示范者,创新服务模式,改善用餐环境,主动为用餐者提供公筷公勺,温馨提醒用餐者文明用餐。最后,使用公筷公勺的餐桌文明,也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参与。在家庭中要使用公筷,推动使用公筷公勺习惯的尽快养成,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自觉。

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搞起来,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餐桌的标配,这些文明小节必将为夺取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

日期:2020-02-28来源:扬州文明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热了起来。江苏扬州近日就发出“文明‘一米线’ 健康你我他”的倡议书,呼吁市民文明出行一米距离,讲卫生不扎堆;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不靠近;文明排队一米距离,守秩序不争抢;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保安全不违规。

  “一米线”就是排队的间距,很多场所还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银行、医院、办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一般都设有“一米线”。可在现实中,我们与“一米线”却有着无限的距离,不仅是在公交站台这样靠自我约束的场所,就连一些有专人负责提醒和维护秩序的场所,“一米线”也遵守得不是很好,有的连“一米线”的标识也被踩踏得了无踪影。

  “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城市文明风景线。在很多人看来,公共生活是由秩序构成的,没有边界也就没有秩序。现在在疫情的背景下,“一米线”更是一条“健康线”。

  这段时间,人们切实感觉到了“距离产生美”。疫情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感染力极强,而且来无影去无踪,不知其隐身何处。不能做到精准歼灭,那就只能扩大防线,把病毒隔离在外。最充分的隔离就是大家都待在家里,在事实上起到了把病毒拒之门外的作用。

  可是,防控是硬任务,发展也是硬任务,经济社会不能始终停摆下去。随着复工复产潮的到来,不少城市的道路和小区已经解封,景区和公园也逐步开放,无论是工地工厂还是大街广场,人气都在慢慢恢复,这时候的隔离应该更强调精准。“一米线”的价值,正在于精准隔离上,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有效隔离,从而实现防控的价值。  

  “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是丈量文明的界线,也是衡量责任的标尺。当前,疫情已经往好的方向转变,但远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候。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当前还面临着严峻考验。适当放松,不是放纵,弦不能松。保持“一米线”,是对他人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次疫情带来的巨大伤痛,很多无法避免,但也应该留下一些积极东西。比如“一米线”意识,就应该通过这段时间自觉遵守、自发生成,养成良好习惯,使之成为社会的一道常态风景。

让“一米线”成为“平安线”

日期:2020-02-26来源:常德文明网作者:古月

今天,您“一米线”了吗?这几天,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关键时期,关于“一米线”的倡导越来越多。记者注意到,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火车站地区,在客流易集中的进出站口、问询台、出租车站、公交车站等处,均施划了“一米线”,倡导旅客“保持一米安全距离”。(2月22日《北京日报》)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的实施,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经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城市交通、商业经营、餐饮娱乐等也将逐步实现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完全胜利,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应有的防护措施仍不能少,该有的安全意识还不能丢,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起责任。

  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与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是防止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即便是戴了口罩,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倡导和实施“一米线”的做法,是保护安全的必要手段。当前,很多车站、商超、楼宇、餐厅、银行等公共场所,都采取了施划“一米线”的行动,有的地方还发起了“守住一米线”的系列行动。公众应当积极遵守和服从“一米线”的管理,自觉与他人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

  有的人害怕“一米线”会让人形成隔阂,破坏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疫情当前,越是感情好越应该为对方着想,就越应该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因为与对方亲密接触而导致病毒传播,那么后果更加难以承受。

  对普通人而言,做好预防是抵御疫情最好的方式。想一想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们,为了守护我们的安全,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前好不容易形成的向好形势,怎么能辜负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勇士们。

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当好“一米线”的践行者、倡导者和守护者,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平安线”。等到疫情终结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尽情拥抱,迎接美好的生活。

“一米线”是安全线也是文明线

日期:2020-02-24来源:青岛文明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面增设黄色一米线,提醒候诊患者保持距离;火车站出站口划出一米安全线,防止出现接站拥堵;商超收银台前大家自发排起间隔一米的队伍,避免聚集有序采购……短短一米的距离,彰显出市民的文明感,夯实着城市的安全感。(2月15日《北京日报》)

  一米线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银行、车站等公共场所时常看到。如果说以前见到的1米线主要起着保护办理业务者隐私、维护排队秩序的作用,那么现在的一米线又兼具了防止人与人交叉感染的作用。在病毒传播无孔不入、交叉感染防不胜防的情况下,一米线的设置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一条安全线,更是一条为自己为他人为疫情防控着想的文明线。

  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是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人们互相不知道谁是新冠病毒携带者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就存在很大的被传染风险。各地发生的多起聚集性群发病例、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传染多名密切接触者的病例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正因此,疾控专家多次强调,人与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这种情况下,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一米线,能起到提醒、警示作用,让人们看到标定的一米线就自觉保持安全距离。疫情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绝不能把一米线不当回事。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能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就会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疫情当前,我们不仅需要这些在公共场所清晰标定的一米线,更希望一米线清晰标定在每个人心里,真正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的距离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与人交谈、排队购物、到公共事务窗口办理业务,既要戴好口罩,还要自觉保持1米距离。实际上,随着防疫知识的宣传普及,许多人已经有了这个意识。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还尽显文明有序。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上抗疫一线,但是外出时自觉戴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排队,也是一种战斗。只要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尽快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希望广大群众把战时养成的好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有序、更安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fb1df0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5.html

《2020高考作文备考资料:公筷篇(“一米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