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11-12 22:00: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甲文描写的对象是春雨,它具有( )( )( )的特点 ;乙文描写的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它具有( )( )的特点。

2.甲文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春雨的的特点?

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雨水能滋润万物生长,甲乙两文中都分别写到了雨水中的植物,请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甲文:

乙文: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题。(16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 ) 清( )

6.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3分)

7.段中“山坡上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3分)

8.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4分)

9.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0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1仔细体会第⑥段的划线句,回答下面问题。

(1)“牛毛”“花针”“细丝”分别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使用“斜织”一词?

12选文所写的景物中,春风是最难描写的,作者采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的写法,把它写得形象可感。阅读下边的散文诗,举例说明这首诗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下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的镜面滑过去了。

啊,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⑾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⑿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⒀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3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14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15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16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17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1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9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20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绿之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2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2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23作者认为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及特点?你认为绿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2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5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初春清晨的绿似“仙子”“醇酒”,发挥你的想象,这种绿还像什么?试写一例。

七、阅读《猫》有关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逸”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26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7选文多处设置伏笔,暗示“花白猫”的悲惨结局。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28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29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八、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0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1选文通过细节来刻画母亲,请从第一自然段中选取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2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何深意?

九、认真阅读《散步》节选文段,完成小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3结合上下文,对“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祖孙发生分歧,等“我”定夺。

B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左右为难,实在拿不定主意。

C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都高兴;处理不好,不管谁心里有点儿别扭就会家庭的和谐。

D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34试谈谈你对选文第②段中“强壮”“高大”两个词的理解。

35对于本篇散文,下面说法的一项是( )

A本篇散文叙述了“散步”这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但制造了一点儿波澜,带来了一点儿曲折,颇有几分小说色彩。

B文中“分歧”“严重关头”等属于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C本文是一篇展示挚爱亲情的散文,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使命感。

D本文在语言上多用对称句和回环句,但在本选段中却没有出现这两类句子。

36母亲先要走大路,后来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说的话及她“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的动作表明了什么?

37文末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要回答。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后面的习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木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38选文第二段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9“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40当“一分一秒地过去”时,“我”愈来愈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41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多 ;清澈 透明。

2.比喻 排比

3.冬天的济南的天空和水 蓝水晶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冬天的济南清亮、蓝汪汪的整体特点,给人视觉一新的感受。

4.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5.Zǎo 、 chénɡ(共2分)

6.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薄雪 覆盖下的小山”1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空间顺序”1分)

7.不能换(1分 )原文采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分 ),若换成“躺”字,直挺挺的,缺少了静谧美、画意美。(意思对即可)(1分

作用: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高超熟练;突出了我当时想看社戏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8.“温暖”2分;“清澈或透亮”2分。(意思对即可)

9.照应题目或呼应前文;抒发赞美之情;总结全文。(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10C

11(1)“牛毛”形容雨丝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2)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 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12对风筝和泥土的描写是从视觉角度写的,对春天的哨音的描写和对蜜蜂、百灵鸟、牛的叫声的想象是从听觉角度写的。从而勾画出一幅春的立体画,把春天写得形象可感。

13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14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15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16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意思对即可)

17冬雨、落叶,原野。

18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9“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他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20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寥,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21时间顺序。

22喜爱绿色(或“赞美绿色”)。

23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我认为绿还有纯真、活泼、充满生机等品质。

24表达了作者热爱绿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

25像音乐,像诗,像孩童。

26芙蓉鸟被咬死,“我”误认为是花白猫造成的,对其进行惩戒,良心受到谴责(意思相近即可)

27天生忧郁不活泼,也不去捉鼠,不招人喜欢;时常凝望鸟笼,以至于引起“我”及全家人对它的注意及误会;当芙蓉鸟被其它猫咬死时候,它正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更进一步误断它是“罪魁祸首”……一系列因素,为其后来的被冤埋下伏笔,暗示“花白猫”的悲惨结局,同时,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28运用比喻修辞,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我”内心强烈的内疚、悔恨和自责之情。

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我”没有判断明白,就妄下断语,伤害了一条无辜的生命,内心强烈的愧疚、自责、遗憾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9内容上:“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一只不会说话的动物,造成了它两个月后无辜死亡的悲剧。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心中的负罪感永远也无法消除,所以“永不养猫"。

结构上:前后呼应,收束全文,同时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

30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1示例1:“挡在窗前”表明母亲极为细心地关注“我”的情绪,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我”的悲观之情,突显母亲的爱子深情。

示例2:“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表明母亲因为“我”平素封闭自我不愿出门,现在愿意出门散心而分外高兴的心情,突出了母亲关注、爱护儿子的深情。

32“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着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的话,表明“我们”已成熟,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会再埋怨命运的无情,会勇敢面对一切。

33B

34“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母亲有病,而儿子正值中年,所以觉得儿子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角度说的,儿子年龄小,身材小,所以觉得父亲是“高大”的。

35D

36表明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在特定情境下,更疼爱孙子。表明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37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会里都充满着一种使命感。

38烘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的心理。

39“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原意,表达效果不好。

40“我”的心理感受主要是恐惧。

41先“啜泣了一会儿”是写“我”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些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了巨大的成就而感动。

42(1)想方设法在安全的前提下自己爬下去。(2)做好在此过夜的准备。(3)如果可能就发出求救的信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35a7b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c.html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