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9-01-08 08:48: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体现着政党的性质,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就拥有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思想文化。当代中国,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和主流,社会主义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其最大特质是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回顾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大力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精华、符合民族特质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一元统领多元、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为什么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文化改革发展的主题?

第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国际大局的准确把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国际环境总体于我有利的大趋势没有变。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目前,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竞争力。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地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使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保证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看到我国文化建设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在文化布局、文化结构、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问题的一面。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文化建设要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4.为什么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只有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求,才能使文化之树常青。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要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而且要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根本目的,着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着力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90年来,我们党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根深叶茂、坚如磐石。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就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充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发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作用。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相结合,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而指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更加富足,而且要求政治参与更加充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生活更加安定和谐。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推进理论探索。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为什么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动力?

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动力源泉,一是改革,二是创新。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焕发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改革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改革成效日益显现。事实表明,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还要看到,文化领域不少方面受传统体制影响还很深,加快文化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破解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难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进展。目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力求取得新突破。

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重视文化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则需要大胆突破。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文化发展水平上胜人一筹。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文化创新投入主体、实施文化创新项目主体、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主体。二是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特点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创新。三是要加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发掘和利用,积极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四是要大力营造鼓励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努力使创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文化发展的最强音。

7.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会《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思想价值,大力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要倍加珍惜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集新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8.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9.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认同、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就是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增加文化产品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第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五,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就是要以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是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六,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就是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着力加大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培养一支宏大的、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10.如何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第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第五,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abc2dc7f1922791688e8b3.html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