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考验。疫情防控过程中既有经验值得肯定,也有问题需要总结。本文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为样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着眼长远和补齐短板弱项,提出地方应急管理发展思路,对地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发展和方法措施进行了基本的思考和探索。


2019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并扩散至全国。疫情先后经历了初期发展期、防控强化期、秩序恢复期等阶段后,防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2038日,除湖北省以外,全国首次取得了新增确诊病例零的不易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但防控过程中也显现出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 疫情应对显现出的应急管理问题

1.1 地方部门协同联动还有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中央迅速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阻止疫情扩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在个别地方,也暴露出指挥体制不完善,层级分工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等现象,导致突发状态下部门协作力不强,紧急情况下配合不到位等问题,让防控初期的工作效率低于预期。面对突发事件,地方部门工作衔接由于平时磨合少,往往会出现断档和衔接不紧密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决策和紧急部署,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责任部门的工作就可能无法全面落实落细。究其原因还是应对突发事件时,预案办法的科学性、制度条例的原则性、纪律执行的严肃性没有完全体现。

1.2 预案没有完全适应形势变化要求

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力,主要原因之一是突发状态下的实际应对与应急预案的预置应对相互脱节。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印发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制定了省级应急预案,距离现在已十几年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层面变化较大,当时的制定要求、需求和现在相比差异较大。从上至下的各级预案编制宏观指导更多,细节规范不足,预案的实操性和时效性没能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各级各部门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不一,理解掌握参差不齐,平时演练如果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形式上,就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来袭时,虽有预案和演练,应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3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疫情防控初期,从口罩、酒精到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均存在物资设备品种和数量缺口,储备品种和储备数量难以满足紧急局面的需求。基层物资储备不足状况尤为明显,对村队及社区街道基层疫情防控前期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从突发事件现实需求看,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多,调拨程序响应不能随时跟进,防灾救灾物资的统一储备体制和高效的调度统筹机制,还难以满足全灾种救灾需要。救灾物资在灾害发生时,限于一线生产劳动力缺乏,生产动员和供应能力也不能完全满足应对需求。

1.4 专业应对力量出现不足

抢险救援救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灾难处置和险情排除行为,需要全方位的措施干预,体系化的基础支撑,才能有效应对灾害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由于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武汉市乃至湖北全省16个地级市各级医院医护人员资源告急,在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军队医疗队、各省援鄂医疗队开始紧急驰援湖北,局面才出现改观。除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应对专业人员不能满足大灾大疫的防控需求,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地方一级也会面临人员和装备短缺的问题,对突发事件处置和抢险救援时效也会造成影响。

1.5 基层治理服务能力还有弱项

社区街道和村队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城市社(区)和农村队(组)成为防止疫情扩散的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之一。武汉抗疫保卫战之初,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员”排查依靠社区村队开展,“早发现”和“早隔离”这个基础性工作也主要依赖社区工作者落实,但是由于平时管理人员少,一些社区人员力量出现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只能做一些基础性帮助工作,无法开展其他工作。“战疫”面前,面对突然而至的复杂情况,社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就显欠缺。

1.6 信息化和智能化参与疫情防控不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防止疫情聚众传播,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提倡政府、企业采取网上办公或网络会议形式开展工作,信息化在登记、查询、复核个人信息方面,也发挥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分析统计功能。但仍有单位和部门,习惯传统工作方式。如数据报送,用传统方式进行统计不仅增加基层工作负担,还耗费工作精力。同时,一些信息化、智能化的软件开发应用也无法在短期内完全贴合疫情(包括险情、灾情)发生时的实际需要,起到简单、快速、高效的数据获取、统计分析和决策服务作用,从而也不能完全将人力从纷繁复杂的分析和决策中解脱出来。

1.7 依法防控还难以全面落实


随着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各地依法依规采取管控措施,有力遏制了疫情进一步蔓延,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但在个别疫情并不严重的地方,依法依规防控不能全面落实,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做法。特别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直强调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决策部署后,仍有一些县(区)“一封了之”,造成人员返程难、返工难,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而另一方面,也有少数群众不听从社区和政府部门管理,不服从相关防控规定,擅自聚集,故意隐瞒信息,拒绝接受体温测量和医学观察,甚至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给疫情防控造成隐患。

1.8 舆情应对能力还存在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对社会公众影响最大的就是谣言。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受众人群多,因此不真实信息所产生的蛊惑性,造成的危害性甚至要大于疫情病毒本身的防控。未知带来恐惧,恐惧滋生谣言,信息公开是谣言最好的消毒剂,可以减少公众猜忌,提升公众安全感。而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个别地方及部门信息发布迟缓,渠道不畅,而群众获取的社会信息往往存在内容失真和谣言散播现象,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影响防控稳定大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层在信息管理和舆情应对上能力不足、办法不多的问题。

2 地方应急管理发展思路

当前,各地正处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各种灾害应对和安全生产管控工作艰巨、任务繁重。针对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刻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加快补齐短板,全力提升地方应急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2.1 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应急管理工作既要重视“抗”与“救”的问题,也要重视“黑天鹅”和“灰犀牛”的治理与防范。在总体推进应急管理构架体系的改革中,如何认知和把握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的边界风险,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当重大险情灾情发生时,灾害风险的综合应对要求将会超越某一单一部门或地方的应对能力范畴,因此统筹联动地方政府各部门,整合发挥企业、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共同参与作用,形成整体救灾救援救助合力十分重要。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完成重大抢险救灾救援任务,还需持续加强各级指挥机构的建设与改革,着力打造集中、统一、高效的指挥领导架构,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构建完善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2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和易于执行操作的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减轻灾害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要
做到应对有序,必须依据事前预案,熟悉处置原则,掌握处置程序,知道重点做好哪些工作。根据险情灾情发展,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会商研判,制定处置对策,这需要一整套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也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分工协作。因此,预案编制要避免笼统、缺乏操作性,各级各类预案编制从内容上不应上下一致、照抄照搬,越是接近抢险救援一线、对应灾害发生现场一线的预案,应对方法越要全面,行动规范越要细致,层级条理越要清晰,处置措施越要明了。在预案执行上,要坚决果断,避免等待上级指令,过多依赖领导决策。

2.3 推进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实施和执行

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更多纳入国家和地方专项规划范畴,在总结国内外应急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布局应急管理发展中长期规划,着手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及报批。立足全局和发展需要对应急管理总体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进行梳理,对专业专项应急能力进行整合,围绕常态监测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协调、应急信息化建设、应急处置队伍、应急物资保障、抢险恢复重建、预案编制演练、基层试点示范、应急人身保险等应急管理全流程,明确核心能力建设目标和要求。注重强化应急管理项目储备建设,着眼于应急能力短板、弱项,提前着手开展专项能力补强加固工程,形成研究一批、编制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规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备的应急规划编制体系建设,逐步逐级推进实施,提升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2.4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调拨体系建设

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风险防范,减轻灾害风险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重要应急物资装备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强化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做到关键时刻产得出、调得到、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和调拨体制,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快速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2.5 建设更加专业的抢险救援力量

作为救援救助最基本也最活跃的因素,坚持常态化的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是强化应急管理的基本保障。着重解决好专业力量分布层级问题,自上而下建设专业应对国家体系力量,发挥好国家队主力军和地方队生力军的作用。其次,优化专业力量体系分布,区分不同灾种和不同突发事件性质,建设针对不同专业的救援救灾队伍,做到既能干也会干。强化专业力量区域分布研究,结合地域和历史灾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处置力量区域部署,着力培养先期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历史经验证明,根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和不同灾难事件
性质,分级分类开展突发事件和灾难险情应对,实现专业队伍的梯级建设和专业化建设目标,既有利于锻炼队伍,提高应对多灾种处置能力,也利于层层有序应对,解决队伍不会干不能干和后备力量补充跟进不足的问题。

2.6 强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基层应急管理的基本构架和组成是街道社区、农村队(组)和企业学校,既是灾前预防的前端,也是灾后救助的主体。当重大及以上灾情险情发生时,街道社区和农村队(组)等基层治理单元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危害,决定着事态后续的发展演变。健全强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基层组织在应对重大灾难时所发挥的重要组织作用和动员能力,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基本投入保障,广泛开展公众防灾技能培训,加强基层自救和互助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公众处置灾难危害时的基础防范和网格化管理作用,实现政府依法治理、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我管理的治理目标,夯实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2.7 强化信息化建设在应急管理中的深层应用

信息化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抢险救灾的时效性,提高救灾救援救助的成功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灾情监测分析、防御防范、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特别是强化对三维空间信息获取能力应用,注重做好数据信息终端设备的日常建设和维护工作。针对不同种类险情灾情,在加强各专业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服务决策支持平台,强化抢险救灾期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研判分析能力,及时提供基于险情灾情处置的专业数据和影像图件支撑,为应急决策服务提供依据,为处置实施争取时间。

2.8 依法开展应急管理中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应急管理提供法治保障。强化推进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的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对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强化立法的衔接、配套和创新,依法建立地方部门权责一致的处置应对权力和责任体系。从灾害应对领导指挥体系、属地部门职责、应急响应启动、救援力量调动、物资装备调配、灾情信息发布、社会公众管理等方面,从法治角度加以完善明确。严肃依法防控和违法处置,提高司法效能,约束职责部门权力和公众行为,提升处置应对法治能力。

2.9 舆情应对始终坚持有理有力有序应对

应急管理舆情应对主要针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小道消息和谣言,按照有理有力有序的原则,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及时处置负面网络舆情在社会公众间的传播,有力遏制谣
言散布蔓延。紧盯舆论焦点,制定负面舆情应对预案,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灾情信息,澄清真相,揭开谜团,将公众目光更多引向激发传播正能量的积极轨道上。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始终把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坚持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信息告知社会公众,做到发布渠道统一,信息来源可信,公开数据准确,提高应急管理公信力。

3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为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一次全面检视问题、强化风险意识、重塑底线思维的机会。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dd961c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4.html

《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