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发布时间:2016-12-04 16:2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介: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中文名

林清玄

外文名

Lin Qingxuan

别 名

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

出生日期

1953年农历二月上旬

职 业

台湾自由写作家

毕业院校

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

代表作品

《菩提十书》《身心安顿》《清净之莲》《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

性 别

写作范围

散文、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名言:1 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4]

2 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4]

3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4]

4 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4]

5 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4]

6 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4]

7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4]

8 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4]

9 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4]  

10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

 事迹: 小男孩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六岁那年,他随父亲下地干活,累了,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发愣。父亲问他想什么,小男孩说:“长大了,我要坐飞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父亲一巴掌打在他屁股上:“别想好事了,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还有一次,小男孩发现父亲整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就口出狂言:“长大了,我不种地,也不上班。”父亲没好气地问他:“那你干什么?”“我每天坐在家里,让天南海北的人给我寄钱。”父亲又是一巴掌落在他屁股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净做白日梦!”

  渐渐地,小男孩升入了六年级,有次放学回家,正在烧火时被世界地图册迷住了,他看到那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迷人的开罗风光,气势磅礴的金字塔,禁不住浮想联翩,想着想着竟然忘记了往炉子中添柴。等到吃饭时,家人发现锅里的饭半生不熟,父亲质问道:“你是干什么吃的?”小男孩一脸严肃:“我在看地图,长大了,我一定要到这些地方去!”父亲踢了他一脚,又像往常一样讽刺他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可这次男孩显然被激怒了,他与父亲打赌:“每次你都说我什么也做不成,我向你保证,长大了,一定做到这些!”父亲瞄了他一眼,那表情让小男孩酸楚不已。

  从此,小男孩更加执迷于文学,17岁那年处女作发表,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20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便声名鹊起。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他也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他出版的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长大后,他向父亲的保证竟然全部实现,没有种地,没有上班,而是坐在家里,稿费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并坐飞机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这一天,林清玄坐在埃及金字塔前面给爸爸写信。他写道:“爸爸:此时,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就在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曾说我到不了这么远的地方,还打过我,我是不止一次被你激怒的皮球,压力越大,动力愈强……”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叫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2779e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a.html

《林清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