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1-05-28 11:3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一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财政部于年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年]号)并于月起全而 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仿I相当广泛,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 等多项经济活动。另外,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 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 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内控管理,可

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爼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 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 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国 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而,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 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査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 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 缺乏髙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 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 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 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圉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 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 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 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 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国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 规范不淸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 “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 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 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 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勺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 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 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肖、存量不淸。例如,有的个别 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 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 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而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 不明显。

(七) 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泄建立了必要的内 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左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 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 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完善内控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平台

(一)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单位的领导真 是认识到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决立控制环境的好坏。 同时,还要将这一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泄期对职 工进行培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引导下,应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 监督、反馈,以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二)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控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在 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立程度上保障内 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内控制度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 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程度左期作出评价,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三) 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比如,事业单位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 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而意见,最终 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泄。事业单位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 有效的规避错误和风险。

(四) 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 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固泄资产的盘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左资产进行立期或不圧期的淸査。 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左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別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应依 据淸查中岀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龙资产管理的%项内控制度。小型事业单位要设立 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 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 技术鉴定。

(五)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账户的同时,也关心相关财政部门让它支多少、怎么 支的问题,这就决泄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事业单位在收入 方而,要合理合法;在支出方而,应体现以收泄支,核泄支岀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 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对不 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 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 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 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 学、淸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盯独立。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 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七) 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不能与现代化相脱节,要紧跟时代变化,大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髙内部 控制的水平。结合现代化技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 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八)选拔合格人才,强化内控人员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设立健全的内控机构后,配备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 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同时还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徳。事业单位 应成立一支应变能力强且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队伍,并对此进行泄期的业务培训或者专业进 修,加强他们对风险的分析、应对能力,以及而对全新业务时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髙内部 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徳意识,成为“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二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号) 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拯财政部《关于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岀如 下工作意见

一、 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 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 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国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 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伙 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底前 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 基本原则

(一) 坚持全而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 而和业务层而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而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 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 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別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 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 发生频次较髙的业务。

(三)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 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 向和重点。

(四) 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 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 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c8853e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8.html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