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灯谜与对联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趣谈灯谜与对联
对联在中国出现的年代很久远了,灯谜就更远了。今天先讲讲对联,再讲灯谜,最后我们大家搞一个小的活动,给点小小的纪念品让大家猜一猜。一、关于对联
对联源于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那两句话“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今天之所以把对联提前讲了,是因为最近我发现很多商业企业开张的日子,大家送的花篮上面不是对联,就是贺词,但好多都挂反了。贺联和对联一样,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而且要记住关键的一点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第三声、四声的字。像“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庆”“尽”都是第四声。在这方面,我们千万不要搞错。对联俗称“对子”,春联有特殊含义,就是春节用的。现在外面卖的对联良莠不齐,有的对,有的不对。有的上联下联有重复的字,这个犯忌讳。现在书店有好多小册子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大家看一看,就解决这个基本问题了。在全世界的语系当中,只有汉语有对联和灯谜,这点值得我们骄傲,但这也要求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对二者的基本常识应该粗知浅懂,知道一点起码的知识。首先是要把上下联分清楚,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是第三声、四声――仄声的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的字。这个不能任意改。为什么?因为对子集文学、书法、语言、音乐四大特点为一身,它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继承下来。现在有一本书,叫《笠翁对韵》,它从一个字两个字一直到对十一个字,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相当好。还有,就是过去私塾里面念的“老三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过去的读书就是死记硬背,为什么?你给他讲也不懂,虚岁五岁就上私塾了,好多东西就只能先背,背到滚瓜烂熟以后再给讲,他才能够接受,这叫死学用活,我认为这个适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下面说说楹联。楹联要庄严一些,楹指的是门庭前面的柱子,楹联可以说是对联更高层次的表现,楹联是刻在木板上的,就是桃符。王安石的《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刻在板上的对子。现在,故宫及北京其他文化名胜处的对联基本上都是楹联,下面也有落款。各个庙宇基本上也都是楹联。楹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应该含义很深,文字很美,经过多少年以后,都不感觉陈旧,能很好的体现汉语的功能。现在有人把故宫和北京市所有的楹联专门收集在一个集子里面,写景的、抒情的等,都有,文学意味很深,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下面讲讲平仄。对联的规矩主要体现在“实对实,虚对虚,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先说“实对实,虚对虚,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怎么讲呢?就是说,对联起码得有四个字,多的有上百个字。如“忠厚传家,诗书济世”,也可以是“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楹联、春联一般都是单数字,因为单数字对音韵来说念起来上口。长联就要用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了。怎么不论呢?不是说了要“平对仄,仄对平”吗?这是说长联的单数字可对可不对,就是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第七个字,跟下联对的时候可对可不对,而双数字就一定要对。例如第二个字,上联是平声,下联一定要是仄声,这个要求很严格。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第一句“白日依山尽”是平仄平平仄,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就是平平仄仄平。这样,除去字词描写很美以外,念起来还有文字搭配的音韵之美。下面两句也是这样的,“欲穷千里目”“欲”仄声,“穷、千”这两个字是平声,“里、目”两个仄声;“更上一层楼”,关键的“一”字,念平声还是仄声?是平声,上联是仄平平仄仄,“更”跟“上”都是仄声,“一三五不论”,可对可不对,“一层楼”是平平平,我觉得对得很好。对联如果你念着不顺嘴,那就可能是平仄有问题了。对联的平仄相对从哪里来的呢?从唐朝的律诗来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中间那四句也有个说法,前两句可对可不对,中间四句必须两两相对,最后两句一律不对。所以说,对联有它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谁定的?是多年发展下来并得到人们认同的,就这么定下来了。有个小伙子说那要改改,我跟他开玩笑:你不能叫你爸爸儿子吧?对联的规则也一样不能改。大家



要按照这个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幅绝联,大家拿笔记一记。第一个联是北京灯谜协会的一个老先生写的,他是解放前北平市邮局的副局长,叫黄也禅。他留了一幅联,这个联很绝,可做上联,也可做下联,对的余地很大。此联是“满城杨柳青无极”,共七个字,看大家怎么断?断读就是“满城杨柳青,无极”,而不断读前面六个字提到河北省的三个地名。关键是这个“极”字怎么处理,如果按古音念成“仄”声,就应该是上联,如果念成“平”声“无极”,就是河北的无极县,就应该作为下联。黄老先生给我留下这个联和一本词语的文学分册,说将来有人对中,就请我代他把词语分册赠给他。遗憾的是,黄老先生已经作古了,他的遗愿到现在还没有人完成。“满城杨柳青无极”杨柳青是天津郊区的一个地名,满城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名,无极县也是,这三个地名按照灯谜对,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另外一幅绝联,也有一个故事: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东北有一个日本军阀头子叫本庄繁,他在东北打麻将牌时利用了两个姓张的、一个姓万的汉奸的姓,出了这么一个联,“本庄打出两张一万”。你看多妙,从打牌的角度看,刚才打了个一万,现在又打了个一万,张不是量词了,是姓氏,而且本庄是日本的军阀头子。这个是个绝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还没有人对上。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春节或者书法爱好者聚会的时候,你自个儿写、自个儿编最好,切合自己的实际。在这方面,每个人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后,针对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每年可以编自己的联。大家一看,喔,这是这家独有的。买的对联都是通用的,是大路货,谁贴都成,贴哪儿都可以。春联贴在自家门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个性,体现出这家对于过去的一种回忆,或者对于新的一年的一种向往。对联字数没有规定,一般七个字最常见,五个字更简练,九个字也可以,贴在门上,合辙押韵就更好了。
二、关于灯谜
先说一说灯谜的历史渊源。灯谜最早叫?C词,或隐语,?C就是藏起来的意思。?C词在战国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有记载曰:“有客?C词于朝,无人对也”。但是非常遗憾,记录这个的人可能对?C词不太了解,没记录下“客”说的究竟是什么。后来,人们用它来干什么呢?文人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观点,说服君王。比如说,像“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画蛇添足”这些先秦的寓言,都是当时文人表达自己观点,说服君主按照其观点去治国的方法。例如,有一个国家要打另一个国家,这个人去了,不能直接说不能打,要打的话会怎么怎么样。他就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说臣在半路见到一个螳螂在捕蝉,但是逮住蝉以后,后面还有一个黄鸟,把它俩一块吃了。皇上一听,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跟他一打,强国来了,就把我们俩都灭了。这个人说,对了。他就用这种方法,话不直接说,而是转个弯,从而达到目的。所以,先秦寓言里面道理很深。一直发展到后来,到了宋朝,就有谜语了。据说第一条谜语是“为字欠两角,不做木字猜”,打一个字。还有,“木字加两角,不做被字猜”。这些说的都是繁体字,简化字看不出来。据资料看,这是王安石做的。什么字呢?“合”字。谜语就是这么来的,是文人在对字形进行推敲以后琢磨出来,叫大家猜的。一直到明朝的徐文长,特别是到清朝,文人就自己做了,这就出现了现代的谜语。谜语大多数都吸收了民间的口头流传,少部分是字,大部分都是指东西。比如现在的儿童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都不见”,说的是“下雨”。当然,谜语跟灯谜还是有区别的。怎么区别?下面我举两个例子大家看看。
大家看第一个例子,谜面是“四四方方一座城,城内埋伏火头兵,打开城门调兵将,擦破头皮冒火星。”打一个生活用物。大家都知道这指的是“火柴”,即便不认识字,也能够猜到。为什么?生活中就用到这个,大人小孩都接触过火柴。四方方方的城里有一根一根的东西,打开用的时候拿了一根,把头一擦,就冒火了。这是标准的谜语,把火柴的形象、特色、功能表现得非常好。将来的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了,因为可能没火柴了,没有这种生活经验了。



再举一个例子,六个字的谜面,叫做“弄恼了小旋风”,打两个字的生活用物。谜底还是火柴。为什么呢?这就要有点文化才能猜到。你得知道,“小旋风”是人还是自然现象?如果不知道,那就猜不着了。如果看过《水浒传》,听过《水浒传》的评书,甚至看过水浒的戏,就知道“小旋风”是一百单八将里柴进的绰号,“小旋风”指柴进,弄恼是火了,用他的绰号把他的姓氏带出来。怎么讲这两个字?叫火了姓柴的,把它压缩就成“火柴”这两个字。这就是灯谜和谜语的根本区别,谜语说这个东西什么样,就是说的这个样。灯谜不是,灯谜是猜字的,“弄恼了小旋风”跟火柴的功用特点丝毫没有关系,就两个字,所以灯谜又叫“文艺谜”,是文人的独立创作。
从明朝开始,已经有文人创造出大量的灯谜了,所以它就跟谜语分道扬镳,再不能相提并论了。为什么?因为谜语可以有重字,比如我刚才说的火柴的谜面28个字里面,火字出现两次,“冒火星”“火头兵”,俩“火”,而这个在灯谜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也就是说,灯谜不能露面、犯字,谜语却可以,犯几个都可以,所以谜语跟灯谜有区别。如果说一个人一生根本没有猜过谜语,那是不可理解的。为什么?从小奶奶也好,姥姥也好,甚至现在的幼儿园都会出很多谜语。而灯谜就不这样了,灯谜起于北宋,皇上当时在国都开封下了命令,与民同欢。所以,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差不多一个来月的时间,开封府的大街上都挂着灯,有些文人晚上看灯,就借这个亮,把谜条写了以后贴在灯上,灯谜就这么来的。
现在没有过去那种灯了,也还叫灯谜。那为什么又叫“灯虎”呢?这“虎”字怎么来的呢?“虎”字是灯谜很难猜,我举个例子,“蔡瑁张允缘何被杀?”这个得知道《三国》的典故,起码你要看过三国的小说,知道“借东风”。如果根本不知道蔡瑁、张允是谁,更不知道怎么挨了一刀,脑袋怎么砍下来的,这个谜没法猜了。这说的是周瑜和鲁肃定的计,周瑜听说曹操那边是蔡瑁、张允训导着水军,还听说这两个人相当熟悉水战。于是,周瑜就跟鲁肃说,我有一个计策,要写一封信。写什么信呢?就把蔡瑁、张允说成是周瑜派去的奸细,编一封蔡张二人给周瑜的信,说现在不到时机,时机来了,我定将曹操的人头给周都督,写完把这封信就装起来了,夹在预备让蒋干下塌的帐子里的书里。蒋干奉曹操的命令来劝降周瑜,瑜一亮相,就说我兵精粮足,谁也攻不破我,而且说,酒席宴前,但叙朋友之事,有提军曹之事者,即斩之。蒋干一看,傻了,不能说正事了,只能说同学叙旧、喝酒,晚上回去睡也睡不着,怎么办呢?就看书,一翻,就翻出那封信了。他拿出这封信一看,大吃一惊,不得了!原来蔡瑁和张允是周瑜派到曹营的奸细。蒋干就中计了。而此时周瑜就装着打呼噜,蒋干赶紧跑到帐外去,拿灯坐在帐外看,哎呀!“等到时机一到,定将曹操人头献于都督。”周瑜早就料到了,对士兵说,明天蒋干走的时候,谁也不许拦。这蒋干把信往怀里一揣,回去见曹操去了。曹操一看,好家伙,跟我身边的原来是周瑜的奸细,还给我训练水军?把他们叫来问,你二人训练水军何日登程啊?蔡、张说,启秉丞相,我二人水兵不曾练熟,丞相不可贸然进兵。曹操说,大胆!当你们练成水军,我脑袋就给周瑜了,推出去斩了!于是杀了二人。
就这么一个故事,猜什么呢?猜三个谜底,九个字,能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故事完全包括了。说有三个人,姓好猜,第一个是姓周的,职务是秘书,姓周的秘密的写了一封信,中间的人和职务我先不说,最后一个是曹干事,姓曹的干的事,这个姓曹的把两个水军指挥官推出斩了。中间的这个姓什么,是什么职务?让人猜。有人就猜对了,是“蒋帮办”。当然这个职务在今天大陆没有,在台湾有。也就是“周秘书、蒋帮办、曹干事”,姓周的秘密的写了一封信,姓蒋的帮他办的,曹操干的事,把那两个人杀了。你看这个谜面引出这么一大段故事,所以我说灯谜的趣味就在这里,谜面就是八个字“蔡瑁张允缘何被杀”,谜底就是三个人,这九个字把整个故事都包括了。概括起来讲,谜在灯谜里面叫用典,典故是什么呢?传说、神话、小说,等等。你要先把谜面用的典故搞清楚,都说灯谜比较难猜,跟射虎一样,所以



叫“灯虎”,又叫“文虎”我们了解灯谜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谜面的结构。谜面的结构有三类,第一类是会意的。比如“立足首都”,猜本市地名,首都是北京,立足就是站,所以谜底就是“北京站”。会意包括很多,用朝代、时间、天干地支都可以,刚才的用典故也包括在会意里面。这是传统灯谜的一大类。第二类是增损一合体的。举个例子,“向西一直去”,打一个字。猜这个字你还得有点地理知识,这个方向的向,先抓中心字,中心字是什么呢?“向”字左西右东,一直就是笔划,横平竖直嘛,“向”字的一直去掉,就是什么?是句号的“句”“鱼钩夺冠军”怎么讲啊?夺掉“军”字的冠,冠就是帽子,把这个军字的秃宝盖去掉,明白了吗?去掉“军”字的帽子,再加鱼钩,这个字念轧(ya,还念轧(zha,我说的鱼钩这叫象形,这样的象形不多。
其次,是谜目。就是让你猜什么,指定你在这个范围里面猜,就像刚才的“蔡瑁张允缘何被杀”,就是猜姓氏连职务三人名,这叫谜目,让你按照这个目录范围去猜。其三,是谜底。就是你猜的谜底对不对,主要根据就是谜面的文字。我告诉你,这个怎么猜。例如,“悬空岛上挂好旗”,猜两个字的电脑部件,这个你得知道悬空岛是怎么回事,这里就有典故。很多谜面都是这样的,就是说你要把谜面了解清楚了,然后再看谜目,再去按照这个范围去想。做谜是怎么做呢?是从东边往西走,你猜谜得从西边往东走,就是“我们这么过来的,你得这么倒回去”。两个人的看法一致了,就是猜着了,不一致那就不对,对不对的标准基本上得看谜面。我刚才讲了,这一点特别突出了汉字结构的独特,全世界只有汉语能这样做,加一笔,变一笔。
猜谜有个基本训练,我现在说一个词,大家想一想,以言字为基本意思,我需要至少20单音的同义词。在猜灯谜里面,说不到20个都不及格。有人说,怎么那么严格啊?那我们看一个谜面“说说看”这个猜什么呢?猜北京市一个名胜。就是“白云观”你看,这个“观”是看,“白”(道白)是说,“云”也是说,谜底就出来了。这就要求你要知道,“白”“云”古文都跟“言”同意,还有约、谈、讲、述、论,等等。所以我说,得知道差不多20个,因为上面是一个言,你就顺着这个思路想,这就是会意的基本的知识。在谜面结构的三大类里面,以会意为突出,绝大部分是会意谜,所以我们大家在这方面进行一些训练。如果是字形变化的,一看就看出来了。比如“场内外没变化”,一看,就是字形变化。其他像用典故的就更麻烦,需要知道相关的典故,像“马良回避觅贪官”,猜京剧一折,又得知道面,还得知道京剧名字,两难就在这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eeb52e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8.html

《趣谈灯谜与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