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发展演变概要

发布时间:2011-11-04 19:06: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宋诗发展演变要点

诗歌在唐代即已达到了它的高峰,是后世诗人是难以企及更是难以超越的,到宋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与开拓就成了一个难题,而宋代文人,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些探索,是宋代是个发展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和不可忽视的过程。

宋朝礼遇文士的传统,使大臣间吟咏唱和盛行,安适的生活环境中,白居易的悠游闲逸之趣、浅近率意之语颇受欢迎,此时段诗歌的主流即以学白居易的闲适诗为主流,是为白体诗。王禹偁虽是白体诗的代表,但他之学白,更着眼于骑士的讽喻。

宋朝对隐逸之士也倍加礼遇,这就有了稍后与白体诗的晚唐体的流行,。晚唐体中的九僧为一大代表群体。晚唐体多写隐逸之趣,写景状物,意境幽深,构思巧妙,诗境清瘦野逸,却难免狭仄。林逋、魏野均属这一类诗人。

为反拨诗坛的浅易平弱之风,一些馆阁词臣,推崇李商隐,意图造就北宋盛世的雍容典雅之调。这就是西坤体。由于他们自身地位,往往受制于宋代歌颂太平盛世的思想导向的限制,再加上他们生活范围的狭小,他们作品金玉绮丽,精工富丽,却内容贫乏语辟难晓,感情也显得纤细有余而余味不足,并未学到李商隐的诗歌真意。西昆体正是宋初诗歌的主流

宋代诗歌真正的革新,是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的。延续中晚唐,宋代儒家思想在士大夫中备受重视,诗歌的革新更多的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求恢复儒家的诗教主张,宋初即有王禹偁提倡诗歌的风雅教化功能,但宋代诗歌真正关注社会,还是从梅尧臣与欧阳修开始的。在诗歌风格方面他们主张,诗歌要平淡舒畅意新语工,讲学习的榜样转向古文运动的先导韩愈,放宽诗歌格律的要求,并将散文议论的风气融入诗歌,矫正了西昆体。议论与散文化,是宋代诗歌对唐诗的革新之一。这一变革中,苏舜欣也有着重大作用。

欧、梅、苏后,宋诗的高峰在苏轼与王安石手中实现。在两位诗坛领袖的引导下,宋人逐渐认识到了杜诗的典范作用,其中,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学习杜甫的典型代表。除了杜甫,他们对陶渊明甚是仰慕。崇陶尊杜,因为他们“不烦绳削而神合”。唐诗的高超成就,写进了几乎所有的题材,而诗歌技巧也早已是无法超越,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文坛形成了“以俗为雅”审美风趣,自然这也与宋代高度繁荣的文化及俗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以俗为雅”得到了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的提倡,是宋诗一大特点,也是宋诗对唐诗的另辟蹊径。

宋诗至黄庭坚逐渐有了自己的成熟风格,以其为宗师的江西诗派以杜甫诗为学习的模范,在黄庭坚的指导下,形成了宋诗的主流风格。其在宋代的三大宗师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既有思想内容方面的,主张文以载道,提倡风雅与兴寄,更关注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对青年人进行具体的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指导,告诫他们从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以求最后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受文字狱影响,诗人对诗歌议政进行反思,诗歌的写作内容由对社会现实的干预逐渐内化为对个人完善人格的追求,其宗师黄庭坚即曾说诗“非邻人骂座”,这势必影响了江西派的其他诗人,于是吟咏书斋生活,推敲诗歌技巧成为江西派创作的主要倾向,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诗坛流弊后期过分讲究学问典故,片面追求拗硬奇险,走向生涩槎芽,或恣意好尽,议论过多,失却诗的韵味。江西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上最大的诗学流派。

靖康之变打破了江西派诗人宁静的书斋,在一些优秀的诗人的诗中多了忧国伤时之情,少了字精句工的雕琢。这种变革在江西派晚期即已开始,如范温的“韵”,吕本中的“活法”,尤其是吕本中的“活法”,鼓励诗人们不要拗于成法,要勇于变革与自成一家。这一变化在江西派之后,更明晰感受到了诗风变革的南宋诗人中得以最终实现,这就出现了各具特色且成就较高的南宋的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不满于江西派的死板,他们再次走进晚唐。稍后与中兴四大家的“永嘉四灵”,针对江西派的弊病,反对依赖书卷、运用典故,而主张尽量白描和表现个人的生活感受,标榜晚唐,尤其是贾岛(中唐)、姚合,写就清瘦野逸的意境,表达隐逸情趣,但却局促狭小,风格单调。后来的江湖诗派继续继承“四灵”的路数,向晚唐复归,却已是再难成大家,代笔人物是戴复古、刘克庄。

南宋末期诗歌创作有两个群体,一个是英雄,一个是遗民,前者代表为文天祥,后者代表为谢翱,这两个群体的诗歌创作倾向都是慷慨悲壮一路,所以关于群体的划分并没有起到区分诗风的作用,或者说宋末诗歌已难以具有独到的诗风特点。

总体上看,宋代的诗歌是蕴含理智与节制的,其发展同样如此,诗歌理论的繁荣就体现了这一点。文学艺术的创作,在没有理论化的技巧与规范与技巧之前,是更容易出现杰作的,唐诗中的灵性就是在经验与灵性的叠加上出现的繁荣。而到了宋,秘岸对唐诗的高峰在前,对初学者,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面对高峰,超越的无望,人们往往会转而看重日常生活的幸福,而宋代的文人们恰恰是有资格认为自己幸福的。因此也难怪宋初的诗人会喜欢平淡不求奇险白体,或选择隐逸的趣味;而一批力求上进的士人(欧阳修、王安石等)的不服输,也不见得会持续多久,真正天才的创造(苏轼)自不会有太多,因此大部分的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技巧指导下的字雕句酌的美丽,与字句玩味的幸福(江西诗派)。当后来幸福的骤失,还是没有改变士人们对安逸生活的惯性与向往,这在中兴四大家及其后的诗人中还是有所体现的,直到南宋的再一次为难的到来,但已经是为时晚矣。宋代诗歌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上述一点只是笔者读宋诗的一点小感想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105a31eefdc8d376ee323c.html

《宋诗发展演变概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