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发布时间:2018-04-17 17:11: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1)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4)

 

(二)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A.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

参考答案

(一)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7.C

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鸟声俱绝 皆寂不闻人声

(二)1.(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

2.(3)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3.(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4.(3)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三)答案:

10.A   11.C 12.D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四)《三峡》《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1、(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2分) 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亭午”“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2分) A

5、(4分)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403f0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8.html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