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3 15:2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过秦论》分析

1、影响:





两汉时期探讨秦之兴亡的作品极多,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贾谊的《过秦论》.仅在《史记》和《汉书》中,它就先后被三次引用.司马迁以之论赞《秦始皇本纪》,褚少孙用它补缀《陈涉世家》,而班固在《汉书》中,又将它置于《陈涉项羽传》之后.这三位史学家政治观点各不相同,思想风格也互有差异,但对《过秦论》的推崇和赞赏却完全一致.可见它在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确是异乎寻常.魏晋以后,《过秦论》的精湛写作技巧更是有口皆碑,以至被人奉为楷模,目为圭臬.著名诗人左思在自诩其文才时,便傲然声称自己著作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也自我标榜他所写的一些传论和序论,皆有精意深旨,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过秦论》之所以蜚声文坛,得到历代学者文人之尊重、钦敬,自然决非偶然.它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而成的.





2、评语:





归有光曰:行文开阖起伏,精深雄大,真名世之作.





方苞曰:此篇论秦取天下之势,守天下之道.其取之也虽不以仁义,而势则可凭,且谋武实过于六国,此所以幸而得也.乃既得而因用此以守之,则断无可久之道矣.以所以失之易也.秦始终仁义不施,而成败异势者,以攻守之势异也.





姚鼐曰:固是合后二篇义乃完,而首篇为持雄骏宏肆.





金圣叹曰:《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张裕钊曰:玮丽之辞,瑰放之气,挥斥而出之而沛然其甚有余.惟盛汉之文乃有此耳.





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过秦论》: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鞭紧,波澜尽析,恣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





鲁迅: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3、体式: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但这三篇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既独立成篇、各有中心,又互有联系,彼此呼应.





上篇通过回顾秦代兴亡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反复启发人们的思考,而后引人注目地归结出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则是对这一论点的详细论证,指出秦的统一本来为人民所拥护,但是秦王先诈力而后仁义,所以亡国了.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作者认为诈力不是不可用,但它只能以之对敌,不能用于对付人民.秦王朝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未看到形势的变化,认错了对象.





下篇则是对前两篇论点的进一步补充.作者认为即使在陈涉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之后,秦王子婴本来仍有可能守住秦国原有的地方,可是由于他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秦俗又多忌讳,人们不敢讲话,奸不上闻,无法力挽狂澜,所以终于覆灭了.秦朝最后是亡于壅蔽.贾谊最后写道: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如能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则旷日持久,而社稷安矣.这当然不仅是下篇点睛之笔,而应该是《过秦论》三篇的结束语.





《过秦论》三篇在批判的对象上也有所分工.上篇旨在指出始皇之过,中篇重点批判胡亥之失,下篇主要分析子婴之亡.因此,就思想内容而言,三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中、下两篇详细论证,上篇便会如汪士铎《乙丙日记》所说的那样:《过秦论》归于仁义不施,此官话不着痛痒也,显得十分疏漏了.但是,就结构而言,上篇却最为奇特,最为人们所称道.所以,从萧统的《文选》开始,历代选家便往往只将上篇入选.





宋朝李涂《文章精义》说:文字有终篇不见主意,结句见主意者,贾生《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退之《守戒》曰:在得人之类是也.





此文写作目的在于将秦之失败教训供文帝借鉴,指出守天下宜施仁义.汉赋多寓讽谕作用,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所云《过秦》诸议,抑扬反复,诗人讽谕之旨,即此意.





4、特点:





根据近代的写作理论,一般都认为论说文要充分说理,要对事物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推理、论证的方法,使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地展开,它应该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等等.如果按这些要求去衡量《过秦论》(上),那么,它是不完全符合标准的.但是,这决不妨碍它成为一篇绝妙的论说文.其实,论说文本来就毋需千篇一律.《文心雕龙论说》篇就指出: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驿径则与传、注参体,辩史则与赞、评齐行,诠文则与叙、引共纪八名区分,一揆宗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根据《过秦论》(上)的经验,认为其实还可以加上一句:敷陈则与辞赋通家.钱先生还援引一系列前人关于文无常体的议论,并得出结论说:足见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因此恢弘焉.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4699c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b.html

《《过秦论》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