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中的“和合”思想

发布时间:2019-08-07 13:57: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乐记》中的和合思想

作者:丁晔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6

        【摘要】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作为中国首部音乐典籍的《乐记》,其中所蕴涵的和合思想,对中国后世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乐记》中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等,皆蕴涵了哲学的和合之意。本文将就《乐记》中的和合思想做进一步地阐释。

        【关键词】乐记;和合;思想

        《乐记》是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不仅阐释了宇宙天地与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及和谐关系,还总结与发展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中蕴涵了诸多重要的美学命题。而其中的和合思想在《乐记》十分显而易见。在《乐记》中字共41见,12见,这二个范畴的使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乐记》中和合合同中和等一系列观念都得到了演化与解释。

        一、和合之源与意蕴

        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和合哲学在中国古代已有很早的历史渊源,它最初始于《周易》,《周易》里的概念即为和合思想的萌芽,而中和思想正是和合思想的具体表现。虽然《周易》里的字较常出现,但字却很少提及,字更是全书未见。由此看出,《周易》中的字还不具备后世的和合之意,但却对我国古代思维模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而后先秦儒家开始逐渐形成了中和、中庸、和谐等思想。的观念在夏商周时期就已产生,最初源于官先民的能性感觉,是古代早期农业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1]从本质上来说,的观念是起初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人事的理解与把握,而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世和合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语·郑语》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合的概念: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作动词,本指乐器与音乐、声音间相互应和;也表示内和,即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它是由和乐产生的感官愉悦,进而向道德伦理领域迁移;还表示通过协调事物间的关系,促使事物发展到均衡的状态,因而它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生存的基本法则。,本指音韵和洽,引申为协调关系或适当状态。二字合用表达了人们对匀称、适当、适中和协调的追求。[2]一般来说,,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表达较为丰富的含义,主要有中和、和顺、谐和、和平、温和、调和等义。陈旸在《乐书》中也表达过古乐的中和之美:臣窃谓古乐之发,中则和,过则淫。中和,也就是和合。《乐记》强调乐为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实质上也是为乐的中和之美作了明确的判断。,主要有相合、符合、合同、融洽之意,而合同又有会合齐同与和睦之意,如《礼记·乐礼》: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周礼》大司徒篇认为,夏至日中午圭影长一尺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意思是说,地中是中央的地方,这里的气和合,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化育,是最理想的建立国都之地。因此,孔子讲天地不合,万物不生的道理也即是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50088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a.html

《《乐记》中的“和合”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