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3篇

发布时间:2019-02-27 09:36: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3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现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

  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120所,僧侣达千人。

  1962年,泉州开元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3月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986年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修葺,现已焕然一新,金碧辉煌,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篇二: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

  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

  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

  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

  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

  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

  当时佛教各宗派十分活跃,如唯识宗僧道昭居罗汉阁治唯识学,律师知琀为支院泗洲律院开山,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再传弟子、道溥禅师的弟子清豁居支院上方院。

  至宋初开元寺共有120个支院,但不相统属。

  宋代,各宗派仍共存于开元寺。

  如熙宁年间(1068—1077),云门宗有评禅师主支院栖隐禅院;元丰年间(1078—1085),本州资寿院云门宗捷禅师法嗣可遵禅师主尊胜院;建炎年间(1127—1130),敦照律师居支院观主院,并按《南山戒坛图经》建甘露戒坛;淳熙年间(1174—1189),净土宗僧了性及其徒守净创支院极乐院。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泉州僧录刘鉴义向福建行省平章伯颜申请,经朝廷准许并为一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

  次年,由临济宗杨歧派雪峰可湘禅师之徒妙恩任住持。

  其后40年中,禅风远播,衲子竞集,寺僧达千人之多,是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

  元末社会动荡,寺亦随之衰微。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朝廷命曹洞宗名僧正映为住持,重建甘露戒坛,一度中兴。

  正映之后寺又趋荒落。

  成化、弘治间(1465—1505),僧众流散四方,火药匠占据戒坛。

  万历初年(1573—1575)僧舍成为民居,戒坛、法堂沦为匠人之宅。

  二十二年(1594)檀越黄文炳禀于地方官,驱走匠人,恢复戒坛。

  崇祯八年(1635),曹洞宗中兴名僧元贤来寺开法,四众云集。

  崇祯十年(1637),总兵郑芝龙倡修大雄宝殿,全部换以石柱,开元寺开始复苏。

  民国时期,圆瑛、转物和转道三法师发愿重兴,遂向海内外劝募重修,当时转道慷慨出钵资数万元以为开办费用。

  圆瑛与转物于19249月进寺。

  圆瑛主持开元寺后,通过黄守恭后裔黄孙哲、黄祝堂向黄仲训、黄奕注和黄秀烺等先生劝募,他们分别负责修建法堂、东塔、西塔三大工程的费用。

  修复工程达三年之久,至1927年才陆续完成。

  后来寺院的部分又长期被占作军营,或成为囚禁壮丁的场所。

  抗日战争期间,大雄宝殿及藏经阁部分建筑又遭日机轰炸,寺内文物古迹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寺的范围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正面和西面环立白石栅栏,并栽刺桐。

  寺内殿阁基本上属明代建筑风格。

  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紫云屏、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

  天王殿后廊连接着一座卷棚歇山式的四角形拜亭,连着拜亭是一片开阔的花岗石铺地的平坦石庭院,此即拜庭,面积有2800平方米;庭中八株古榕,虬枝相接。

  拜庭两侧还立有10座舍利塔和一座石经幢,还有2座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的印度窣堵坡式方型石塔。

  大雄宝殿,一称紫云大殿,又因间架植立石柱百根(94),亦称百柱殿,面积1400平方米。

  殿为重檐歇山式,为明末郑芝龙重建。

  殿内飞梁迭栋,斗拱雕刻飞天乐伎24尊。

  佛坛正面祀丈八金身五方佛,为福建寺院所仅见。

  后殿中奉观世音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

  殿前月台宽大,台座壁面束腰部分,嵌有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还有两根青石柱,系从明代废圮的婆罗门教寺庙中移来。

  戒坛是中轴线上第二台阶的建筑。

  现有建筑为五重檐八角攒顶式,系清康熙五年(1666)仿宋建筑,面积654平方米。

  坛为圆形,计分五层,坛上的立柱和四面雕梁之上,有24尊木雕的飞天乐伎,但有飘带,与大雄宝殿的不同。

  藏经阁是寺内中轴线上第三台阶的建筑,其前身为法堂,如今所见到的是1925年改建的双层楼阁,重檐四角、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1800平方米。

  阁内藏经相当丰富,计有4万多卷,其中著名的有宋版元刊《崇宁万寿藏》与《毗卢藏》的残卷,此外还有五代僧义英手写的《金银藏》残片、元代僧如照的血书《妙法莲华经》、明代僧蕅益亲笔题识的《梵网经》与明刻本《华严经》等。

  在寺大殿东西两侧相距约200米处各有一塔,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

  这两座建于宋代的精美石塔均为五层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建筑,东塔通高48.27米,西塔高44米。

  两塔塔身上下还有精湛的石雕,内容以佛陀的本生故事为主。

  开元寺与东西塔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之一。

  寺中轴线两边除东西塔外,东侧建筑有檀越祠,原祀黄守恭。

  准提禅林为东侧第二建筑,俗称小开元。

  西侧有功德堂、弘一法师纪念馆、水陆寺与桑莲古迹等。

  是一个名人题在开元寺的一首诗。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爸爸来到了中外闻名的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山门对面有一堵高大照墙,上面有泉州古代书法家书写的紫云阁三个大字,字体秀气端庄。

  迎着开元寺山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天王殿,只见天王殿的屋顶雕砌着许多五色瓷片,图案有许多动物花卉,工艺精美,色泽鲜艳。

  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宝塔,宝塔两旁有两条五彩缤纷腾空而起的小龙,爸爸说这叫双龙护塔。

  走过天王殿,就是有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有一座两个小孩高的大香炉,拜庭两旁各有五棵高入云宵树叶繁茂的大榕树,榕树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塔,拜庭的左侧伏着一只巨大的大石龟,东西两条长廊围护着拜庭。

  拜庭的正前方是座石砌的长方形大平台。

  走上台阶,人们都在这里烧香祭神,听说这叫月台。

  过了月台,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就可以看见五尊七八米高迎面而立的金色大佛,称为五方佛,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

  旁边有几尊较小的佛像,两侧还有两尊色彩斑澜的天兵天将。

  大雄宝殿又叫做百柱殿,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两人合抱才抱得来。

  抬头一望,屋顶上有许许多多舒展双翅伸出双臂,木刻的天女,它们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并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梁连接起来。

  天女们有的手中捧着文房四宝,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吹笛子,有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绕到大雄宝殿的后厅,十八尊金光闪闪的罗汉呈现在我眼前,它们有的开怀大笑,有的沉于悲伤之中,有的面带慈爱,有的面露凶光,有的……神态各异、动作詼谐有趣、栩栩如生,集中表现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大雄宝殿后面是甘露戒坛,人们常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康健。

  往后走是藏经阁,里面藏着许多经文。

  横过长廊,大雄宝殿的右侧是准提禅寺,又叫小开元。

  寺前有四根青石龙柱,门侧墙上分别写上龙吟虎啸四个大字。

  以拜庭为中心的东西两个广场还各有一座塔,这就是世界闻名的东西塔,东西两塔相距一两百米,遥相呼应。

  东西两塔各分五层,大理石结构。

  东塔高达四十八米,西塔高达四十四米,东塔始建于唐朝,叫镇国塔,西塔始建于五代,叫仁寿塔,是全国现存的最高石塔!两塔底座雕刻着许多飞禽走兽树木花卉,每层塔墙上还有人物浮雕,姿态不同。

  有凯旋而归的将军,有慢条斯理的和尚,有……据说,西塔塔墙上还刻有孙悟空,但我和爸爸绕塔两圈也没找到这只既淘气又可爱又聪明的猴子。

  开元寺内刺桐花开红似火,绿树环抱,红绿相映,显得春意融融、风光如画。

  开元寺里的建筑,布局巧妙、气势宏伟、古朴典雅。

  充分表现了泉州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与智慧。

  带着无限的念眷,走出开元寺,我似乎对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诗有所理解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5abd8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9.html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范文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