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5 23:0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科技传播与科技类电视节目
作者:刘忠波
来源:《声屏世界》2008年第04
公众理解科学为基本内涵的科技普及是科技传播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公众科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此为基点来探析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途径。
公众理解科学的科技传播理念
公众理解科学就是科学世俗化、大众化的知识扩散过程,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已经成为当前科技类节目创作的基本命题。比如,央视科教频道《走进科学》的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的栏目宗旨,正代表了当前科技类节目对公众理解科学内涵的一个共识化诠释。公众科技素质的培养,就是要给公众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其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四位一体,构成了完整的科学普及体系。
我国科技电视节目发展初期只注重以通俗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有些科教片甚至提出只科学定论公众理解科学内涵的失衡导致了科学普及的局限性。科技普及一方面要向公众传播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提高公众科技判断力的任务,使公众具有与科学家讨论科技发展与科技应用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判断能力。公众理解科学为创作基点的科技节目,更注重科学意识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的普及并不仅仅在科学知识传达的层面,要在科学方法上做文章,注重科学过程的展示及节目中的科学性与科学内涵,力图进公众在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的关系中全面理解科学技术。①
央视《百科探秘》(民生话题版)节目紧抓与民众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事件,提出从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入手,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多视角的探讨,探寻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相,寻求可以被公众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倡导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社会公众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让公众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问题,密切科技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已经成为很多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方向。节目形态的开拓与科技传播渠道的拓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前科技类电视节目在节目形态的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比如,在注重科技传播实效性方面,出现了一些对科技事件的直播节目。20038月、10月北京电视台《全方位见证火星冲日》《全方位感受载人航天》,中央电视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特别报道》和200710月直播的嫦娥一号探月行动就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达到了较好的科技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专题)、多集专题片《特别关注:中国探月!》《科技人生》(中国探月工程背后的科学家)等实现了多栏目的联动,注重对科技的社会意义和深度背景的关注。
科技类节目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区分度,认识到观众的差异性。各种不同的群体接受科技传播的动机与目的是不相同的,要通过对儿童群体、少年群体、农民群体等的细分,明确栏目目标受众群的定位。科技传播还应使传播者和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各自的主体性,尤其是强调受众的参与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科技类电视节目越来越重视叙述节奏与趣味性,追求收视率,追求轰动效应,往往采取故事化的叙述,设计悬念的手法,这从《走进科学》栏目定位生活中的推理故事;热点、疑点的科学解析中可见一斑。很多科技节目讲究剪辑方法与节目包装,过分迎合观众,追求猎奇,刻意求怪,降低了科学节目的权威性,丧失了应有的科学精神。观众对于当前科技类节目的批评大多针对当前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故弄玄虚扯淡哗众取宠这样的字眼大量地出现在观众批评中。相比报纸、图书、期刊而言,电视虽然在传播面的广度与渗透性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电视科技节目的规范性、系统性弱。在不断进行传播手段优化的同时,要警惕科技节目的娱乐化对科技内容的稀释,过分简化的倾向。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科技传播手段的进步
科技类节目传播方法上极为讲究画面的可视性。从技术层面上看,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科技类节目的视觉呈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特技方法摆脱了科技节目过于依赖摄影机功能进步的境况,也突破了电子合成的能力边界。从宇宙太空到分子结构复杂等的科学原理的视觉呈现,数字技术越来越能够真实再现科学内容。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想象力,以更为深广的制作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展现和渲染表现对象。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视觉上的时间空间化,从远古世界到未来世界都能得以呈现。科技节目中整体数字化展现嫦娥探月旅途,3D模拟演示嫦娥一号飞行全过程,不仅给予独特的观众视觉体验,也实现了展示的直观化,使观众能更深入地理解科技内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科技传播者群体与编导的科技素养
由于科学家与公众有着明显的知识鸿沟,公众难以通过与科学家直接交流获得科技知识,必須借助一定的科技传播的媒介和特定的科技传播者群体进行沟通。电视科技节目便是重建科学家与公众关系的重要媒介,并使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均衡。对于科学共同体而言,科学需要公众的支持,也越来越重视同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科学家、科技人物、科学文化传播者是科技传播者群体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很多栏目邀请科技传播者群体作为节目顾问和嘉宾,请他们对节目的科技内容加以解释、评述和补充,不仅仅是整合科技传播资源的结果,也是电视这个平台构建了科学家和公众的通道,实现了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
科技节目编导作为媒体组织中的科技传播者,不仅要了解科技传播的规律与形式,还要具备科学素质,有一定的科技知识背景。编导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节目的视野与内涵。对于科技节目编导的科学素质要求,并非要具备某一科技领域的精深知识,而是要真正地了解科学,理解科学,具备科学的视角与思维动态。20075月央视科教频道开播的《科技人生》,通过讲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人生故事,塑造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与人格魅力,让观众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科学终究是的科学行为,节目的落脚点理应在关注科学对人的意义影响,关注科技中的人及对人的关怀。
随着电视媒体参与科技传播的力度与广度的不断加大,科技类电视节目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影响直接而有效。科技节目创作者要不断开拓节目创作理念,积极培养电视观众对科技类节目的收视习惯,从而实现科技传播的效果优化。
注释:①翟杰全著.《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月.P172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kyc/01/index.shtml(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b1b16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