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1

发布时间:2018-06-30 09:4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承性和多样性,而茶艺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茶艺起源于中国流行与世界,茶叶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神奇树叶”。这足以体现茶叶及茶艺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在田广林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在我国固有的汉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与“化”这两个字的复合。”“文”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并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字出现较晚,不见于甲骨文,有改易变约,生成诸义。初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后被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周易·贲卦·象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人文”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而且在西汉刘向《说苑》中开始将“文”“化”二字正式合为一词,特别是在这本书的《指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遇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其后在晋人束皙的《补亡诗·由仪》中也有此类说法如“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不管意思是什么到从字面意思可解释为在国内必须以以文教化人民,在文不能教化的前提下对外需以武力对抗。所以在这里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在汉语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意是与武功、武力相对,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既充满政治主张又有具体的伦理意义。所以在我国的这些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链条在传统文化中起着教化伦理的意义深厚颇远。中国人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国饮茶的正式记载,要从《三国志》开始,才有较可靠的依据。此时茶饮仅流行于部分南方上流阶层间,一般社会对于茶饮抱持着存疑态度;而部分北方人尚不知茶为何物,嗜茶者多被视为“漏扈”、“水厄”、“酪奴”等轻蔑的字眼。

在北朝,达官贵人宴饮中有时也陈设茶饮,但多抱持着耻不复食的心态,只有江南残民至北朝投顺者,一时改不了在南方的喜好,因此仍习惯茶饮。一直到隋代南北统一,以迄大唐的太平盛世,渐渐南方的风尚,使嗜吃乳酪的胡人,也开始习惯茶饮。因嗜茶人口日增,风气逐渐形成,久之茶便成为日常大众化的饮料。此 即为由尝试至肯定的过渡时期。当时出现几个承先启后的现象:第一、茶叶由最初的药用性质,至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到了隋唐时代,茶已成为纯粹的饮料;第二、从原本要到人烟稀少的山区,到引进茶树于山坡地栽种,以茶谋利的茶农也逐渐有其重要的角色;第三、从原本不讲究焙制、烹点、水质等方法的茗饮,在当时陆羽被他人视为玩物丧志而讽为茶博士,到人们逐渐重视茶道,而真正拥有饮茶的知识。

从而我国的茶艺也开始在唐朝这个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渐渐有了萌芽式的发展。而到了宋朝中国的茶文化到了一个较为发达的发扬期,因为在唐朝时期人们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继续发扬,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为止,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而也就是由于到了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这也是在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改革。也就是由于这一次的改革,出现了交现代的泡茶所以明时期的泡茶道将侍女的侍茶茶艺与主客品茶悟道结合在了一起 有点介于唐宋时期的品茶和后来茶艺表演之间 既有茶艺也有修身养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归为茶道,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席间请茶师来主持茶艺 但明又有了一种新文化意义上的发展 既茶艺成为大家闺秀的闺中之乐 作为修身养性的锻炼过程 同时又可以培养艺术情趣 艺术情操 使得自己心灵手巧 兰心惠质 建立德馨 因此颇受大家闺秀的青睐 其意义如同于抚琴、刺绣、插花,重在自娱自赏。 做茶艺前可先抚琴,然后净手焚香,备器侯用,温杯熏杯。其形式与现在工夫茶大抵一致。

过程中还可以赏月赏画作为自身的修养。也正是由于在明朝的这个样的改革使之茶艺在清朝使其达到一个极为鼎盛的阶段。时至今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这种传统的茶艺文化也在,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二、茶艺的文化意义

我国的茶艺是将茶和艺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的。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其的主要特征有:第一、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第二是,一种舞台艺术主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第三,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第四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第五,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所以在我国茶艺与佛与道与儒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这三种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这里就有形成了禅茶。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还有就是一些与道与儒有关的种种,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都肩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使命所以在在修身养性都有着“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这里修身都是第一位的所以文人在饮茶中悟道而“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所以茶在中国的传统地位不亚于书法文化,因为书法文化的传承和茶文化的传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就以修身养性而言和中国传统文人的一些志趣方面来说,可以说是同样的。古代必以诗琴书画各项全能,但这里所要说的是全能中没有现代的数理化。所以古代中国文人一般都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君子,一生致力于“仁、义、理、智、信”或是去追求那种真君子的需求即为“恭、敏、谦、惠”。而所谓的这些境界又和茶有什么关系呢?南北朝期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在这南迁的过程中就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特别是到了南宋之后。学文之术在南方更为发达,而此时的茶文化在南方也是极为盛行。从而一些士大夫阶级开始以饮茶为时尚,因为在当时这些士大夫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家的舆论话语权,故而茶文化也就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那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再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伦理文化传播而未间断的血亲文化体系。而茶文化有恰恰有着这种纽带的作用,使我国的这种伦理性传统文化有着更强的衔接作用。为何这样说那,因为在我国儒家文化的精神道德中一直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礼制思想,而在一般社会或者是在家庭饮茶过程中又把这种形式体现得淋漓至尽。在朝堂之上君为臣纲,在家父为子纲或是夫为妻纲。在饮茶过程中也是君父为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cc864f6f1aff00bfd51e77.html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茶艺文化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