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陋室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25 10:1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陋室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诗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的时候修建的。倪正保,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

2、诵读教学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内容

2)朗读,才能读出韵味。出示朗读指导。

3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4 了解用韵特点。(偶句压韵)

5、试着把短文美美的背诵下来。

三、文章内容理解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5、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6、请大家想象一下,若是室内有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他们在谈一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

7、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记住什么呢?

四、走进作者

1、简介作者的主要事迹。

2、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3、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4、“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5、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6、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五、目标升华

六、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

七、教师小结: 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八、布置作业

《陋室铭》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上课中,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能把《陋室铭》这一名文的韵美、景美、情美融于心怀。尤其是在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他们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谈看法的时候,我更是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和可爱在于他们的激情四溢,也真切地感到他们在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一堂好课的完成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学生方面需要学生提前准备的就是查找相关的作者、文章背景资料,预习好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能把握文章重点语句并进行分析,能够提前写就一篇老师规定的文章并且在课堂上给大家进行展示,有了课前的铺垫,在课堂上才会有好的表现。

这一节课上,学生激情四溢的犀利批判,有理有据,让我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思想火花,使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课堂上最可爱的一面。

学生的创造性是无穷的,只要相信他们,他们就会回报老师一个奇迹。

学生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表

学校

年级

七年级

人数

44

科目

语文

执教人

课题

《陋室铭》

课型

新授课

观察人

付晓菲、韩力强、蔺所起

时间

2019319

编号

视角

观察点

分析与建议

A

B

C

D

1

倾听

学生倾听老师讲课的情况。

95%的同学听课认真

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的情况,对同学的发言评价或作补充的情况。

全班同学都能倾听同学的发言,作补充很充分,个别评价不到位

2

互动

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分布面情况。

参与同学问题的人数占90%,分布面较广。

参与小组活动的次数、人数、效果怎样。

参与次数、人数较多,效果良好。

课堂上练习作业的时间

练习作业的时间分配合理

3

自主

学生自主学习(读书、思考)的时间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分配合理。

学生质疑问难,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很快的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

4

达成

学生教学目标达成度 ,作业或课后显示目标达成度

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效果良好。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付晓菲、韩力强、蔺所起老师的效果分析: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95%的学生能专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对学生的问题能够较主动的评价,但评价不很到位。学生能主动自主学习,在充分合理的学习时间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小组合作不够积极,望今后注意。

《陋室铭》教材分析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陋室铭者,唐刘禹锡也。夫公岂恶居华屋,博名于陋室哉?缘当时尚靡丽,竞雕巧,故作是文讽之,以为陋巷乐贤,衡门栖士,在润身,非润物也。予怜其文简切,遂合之音律,俾后之援琴而鼓者,睹其文,养其德,沿不愧于屋陋云尔。

课文的题目叫“陋室铭”,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陋室,就是简陋狭小的屋子。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本文选自《全唐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

开头以山水起兴,仙龙一经点出,陋室主人情趣即显,读者则已入佳境。文本开头以比喻起兴,阐明山水名声显赫与否不是由山水本身来决定的,而由有无得道的仙人与呼风唤雨的龙来决定。山水如此,陋室亦然。陋室陋与不陋,不在陋室本身,而在其主人。有了“德馨”之主,陋室蓬荜生辉。

随之而来,苔绿草青,是淡雅之色,又是生机勃勃之景;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二是交往人物不俗。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鸿儒学者,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不过“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三是生活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写实,表现室主人的从容淡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弄琴读经,从容之态可掬,闲逸之致堪羡;

诸葛庐、子云亭,含着引古代高士为同调的自豪;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文中有譬喻,有对比,有白描,有隐寓,有用典,句句如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曲虽终而余音不绝,意更绵远。使人感到不只是写了陋室,连陋室主人遇变不惊,处危不屈,坚持节操的形象也隐隐现出。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正如现代诗人汪国真所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而刘禹锡正是以达观的心灵面对人生不期而遇的各种风雨,苦中作乐,潇潇洒洒走完了71年人生旅程,谱写了一曲笑傲人生的壮歌,不愧“诗豪”的美誉

《陋室铭》评测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 名:            2是陋室 斯:          

3)惟吾德               4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无丝竹之乱耳 之:           何陋之有    之:          

    辍耕之垄上  之:           操蛇之神闻之  之: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3、(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      

           (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本文的主旨句是:                                    

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4、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6、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7、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0、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1、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3、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4、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陋室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让学生初读课文,根据“铭”的特点,将文中的韵脚找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语言特点,产生整体感知;学生再读,体会骈体文的句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再次感受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

《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了解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感受文章的魅力。整体把握中,我让学生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感受文章的结构美;合作探究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陋室不陋的语句,体验作者的情怀,感受文章的思想美;精读品析中,我让学生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感受语言美。 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 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语文课是美的教学,老师本身的语言也应是美的。因此我反思之余也顿生一丝迷惑与彷徨:外出与不熟悉、没有感情基础的学生交流,是否还该保持规范、优美的授课语言和一贯的授课风格?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陋室铭》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e90f48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b.html

《初中语文 - 陋室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