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0-10-01 17:4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

剑门中学 陈永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一、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那落基山的胜景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不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如:《荷塘月色》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此句也正是文章的文眼,全文是循着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线索来连缀成文的。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的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句就是全文的主旨和文眼。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二)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三)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和我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寄意,咏物之前,意在笔先,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即形得而神自来焉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以神驭景,通过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1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

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谧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而觅,因而觅,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

2、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

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鲁迅的《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鸟„„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

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深深地烙在他为这个特点的秋夜所选定的景物上,自然景致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艺术意境。这冷峻、清寂、肃穆的意境的产生,追根溯源,是源于此文写于1924年,写于五四退潮后作者的苦闷彷徨期。作者意在昭示,那是一个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但文中落尽叶子,单剩干子” “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又寄寓着作者的对韧的战斗的充分肯定。这些顽强的生命不是为着粉饰鬼蜮世界,而是为着与黑暗捣乱。因此,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还需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四)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品中形象的想象,总不免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观念和生活经历而有所加工改造,阅读所得的印象带有个人特点,但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例如在朱自清关于荷塘月色的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里,那荷塘既是清华园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绿荫。同样,欣赏《荷塘月色》,读者心目中的荷塘,经过了欣赏主体的再创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过联想,搀杂了我们自己曾经目睹过、欣赏过的各种各样的荷塘的影子。但是作者与欣赏者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谧宁静的。因此,我们读写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由,深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

(五)品味散文的语言

1品味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

如《荷塘月色》中,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句子有多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不宁静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言下之意是平时不自由;我什么也没有,意为我是寂寞冷清的。

2品味散文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

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或其他技法。对偶、排比、省略、叠词、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 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蓊蓊郁郁的”“弯弯的杨柳”“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 „„这些叠词,使得散文贮满了一种诗意,情调舒缓而又温婉,与作者笔下的幽静平和的景致是和谐一致的。

又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独词成句。先特写怒放的杏花一朵,让人想见其美,想见其芳,句号表示长时间停顿,相当于一个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相当于特写的第一个镜头。紧接着推出春雨这一个镜头。春雨何在?在杏花的花瓣上,花蕊中,小者如针尖,大者如珍珠,晶莹剔透,花香浸熏,香飘四溢:可见这春雨之细小、珍贵、芳香!怪不得古人要以此花上之雨水烹茶,原来是要借得杏花一缕香啊!第三句江南,一下将镜头拉开,变特写镜头为广角镜头,将带雨的杏花置于一个优美广阔、雨意朦胧的背景中。处处杏花,处处春雨,处处芳香,处处美景!作者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将镜头先推近,再拉远,充分调动读者想象。又如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一句,作者又是先推近,再拉远,又推近。角度多变,激发读者想象春雨在不同地点的姿态。这种创造性的排列,有特写,有镜头的组合与切换,画面感极强。

3品味散文语言的内在意蕴之美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

美国梭罗的《秋天的日落》中,此刻那落日的余辉正以它全部的灿烂与辉煌,并不分城市还是乡村,甚至以往日也少见的艳丽,尽情斜映在一带境远地自僻的草地之上;这里没有一间房舍——茫茫之中只瞥见一头孤零零的沼鹰,背羽上染尽了金黄同只麝香鼠正探头穴外,另外在沼泽之间望见了一股水色黝黑的小溪,蜿蜒曲折,绕行于一堆殘株败根之旁。我们漫步于其中的光照,是这样的纯美与熠耀,满目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又是这般柔和恬静,没有一丝涟漪,一息咽呜。我想我从来不曾沐浴于这么幽美的金色光汛之中。西望林薮丘岗之际,彩焕灿然,恍若仙境边陲一般,而我们背后的秋阳,仿佛一个慈祥的牧人,正趁薄暮时分,赶送我们归去。我们在踯躅于圣地的历程当中也是这样。总有一天,太阳的光辉会照耀得更加妍丽,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会使我们的生涯充满了更大彻悟的奇妙光照,其温煦、恬淡与金光熠耀,愉似一个秋日的崖边那样。作者由实及虚,除了实写的景物外,我们更需注意最后所说的圣地的历程”“太阳的光辉”“ 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作者由对秋天草地上日落时分大自然柔和恬静的景物描写,上升到阐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

再如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文章由景及人,作者通过偏僻的乡野夜晚,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悄悄地顶开了窗子”“初春的河岸,春寒料峭,残雪未净,几个姑娘迎着早春的风,用心灵的吻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维也纳四月的冷风冷雨中,大片的小花傲然挺立,迎风开放以上三幅画面,诠释了青春在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含义,那就是:热情似火、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所以,写景散文的欣赏不能停留在表层,要抓住文中的一部分带有特定深意的词,如生命”“青春”“人生等,由眼前之景,联系到更深广的时间空间的纵深处和人生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60062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3c.html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